就在剛剛
傳出一個令人扼腕的消息
那個在我們記憶中始終
充滿活力、笑意盈盈的李玟
因為抑鬱症輕生,已經離開人世
嘆息、震驚、不舍……
這是幾乎所有人得知這個噩耗時
共同的情緒
就在幾個月前
我還為她的《刀馬旦》
寫下過一篇樂評
卻未想到,文尚未發,斯人已去
此時此刻
我想,對於她最好的紀念
莫過於再度重讀她優秀的作品
並記住她在音樂國度里
曾經那麼獨特而耀眼的光芒
謹以此文
紀念華語樂壇「一代歌姬」李玟
如果說周杰倫在2000年11月推出首張個人專輯《Jay》里的一首《娘子》,悄悄拉開了國風流行樂的斑斕大幕,那麼這首他在次年為李玟譜曲的《刀馬旦》,則是2003年7月石破天驚的《東風破》之前,中國風與R&B最出彩的一次世紀碰撞。
在這之前,陶喆於1997年用R&B翻唱了鄧麗君的《望春風》,可惜並未加以改編。華語樂壇的空氣中透露着「國風流行樂」一絲濕漉漉的清風,卻還沒有凝成晶瑩晨露。
直到李玟英姿颯爽地帶着《刀馬旦》來了,國風音樂才在與R&B的交融翻覆之中,基本確定了整體風格框架。之前在華語流行歌曲中零星出現的古辭賦、古中樂,終於有機會從龍套躍升為主角,充滿自豪地標榜「中國元素」。
中國人的流行音樂,自此不再是歐美音樂的複製粘貼,而勇敢開創出一個全新的流派!
這個流派,將古典與流行融會貫通,崇尚「宮調式」韻律與意境之美,將電聲樂+民族元素作為旋律基底,甚至在演唱或念白時融入京劇戲腔,從而讓我們獲得了一種「似曾相識卻又驚喜連連」的審美享受。
在那個新千年伊始的時光中,人們逐漸發現:原來中國元素不僅可以進入流行市場,甚至還能創造不可估量的奇蹟。
幾聲古箏撩撥;幾番琵琶淙淙;幾段二胡咿呀,引出的就是我們骨子裡揮之不去的江南煙雨、大漠黃沙;勾勒的就是我們心底中永不磨滅的春花秋月、寒江殘雪……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便正是因為我們的血脈中,始終流動着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耍花槍,比誰都漂亮!刀馬旦身段,演出風靡全場!」。在周杰倫的助力之下,李玟成為台灣「原味」引進R&B演唱風格的首批歌手。
從小在美國長大、被稱為華語樂壇「小Mariah Carey」的她,在R&B最重要的節奏感和律動感方面似乎具有天生的優勢:轉音連音遊刃有餘;高音順暢絲滑;肢體表現上更是身段漂亮,艷驚全場。
所以她的這首《刀馬旦》,不僅可以給你聽覺的快感,還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不論是MV或舞台現場,她都能率領舞團呈上極好的視聽效果。
「明明早上人還在香港,還在九龍茶館喝煲湯,怎麼場景一下跳西安?我在護城河的堤岸,站在古老神秘的城牆,月光搖又晃……」。方文山的妙筆,為明快強勁的節拍里填入了一個分外古典的中國。
歌詞運用了蒙太奇手法,彷彿跟隨着頭頂搖晃寫意的月光,穿梭在時空隧道當中,頻頻切換着光怪陸離又觸手可及的繁華市井鏡頭,一同捕捉着東方戲曲之中那些古老、神秘而美麗的熱鬧景象。
「我用英語跟小販交談,突然畫面一下就全暗。我還在想,到底身在何方……回台上,終於輪我上場!」
忽然間,鏡頭從恢弘的廣角機位快速拉進到特寫聚焦,女主從一個散漫悠閑的時空旅客,瞬間變身為即將跨馬提刀、粉墨登場的刀馬旦角。
於是歌曲的場景與節奏並行推進到高潮:「耍花槍,一個後空翻,腰身跟着轉,馬步扎的穩當。耍花槍,比誰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花木蘭……那些一個個曾在歷史的硝煙中若隱若現的女中豪傑,似乎都在這一刻將自己的小宇宙投射在李玟身上,助她完成了這一番「演出風靡全場」的絕世表演。
隨後周杰倫神客串的Rap,便與李玟的唱詞完美銜接:「一口糧、一張床、一面牆、一扇窗,我灑下一地月光……一匹蒼狼,一身風霜,走過絲路回家鄉!」
在幽遠的歷史迴廊中,周董恣意瀟洒,傲然漫步,一柄摺扇輕搖便是五千年的朗朗月光。
歌曲只有短短3分12秒,加上節奏明快,敘事緊湊,更會讓你覺得轉瞬即逝意猶未盡。然而它卻好似為你猛然推開了一扇窗。
在窗戶的那邊,是浩瀚無邊任你徜徉的一個奇幻國度。
作為一個美國歸來、身材姣好的「華裔姑娘」,李玟總是給人一種熱力四射、性感妖嬈的舞台印象。
然而自從1993年出道到2011年結婚隱退,再到7年後復出歌壇,儘管經歷了丈夫屢次出軌,她卻未與其他男人有過半分情感緋聞。
在誘惑遍地、「綠茶婊」與「醬油婊」層不出窮的娛樂圈,能做到像她這樣潔身自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冥冥中,似乎中國人向來神往與讚頌的「刀馬旦」之巾幗氣節,也暗自附身在了李玟的骨肉之內,使她成為一個無論身段扮相還是舉止行為,都完全配得上這首歌的獨特女子。
今天,儘管斯人已去,芳魂杳杳,但是她的一曲《刀馬旦》卻永遠定格在國風金曲榜上;她的美與颯,也始終不會被我們忘記。
我其實很願意將李玟曾經的存在,看做成年人世界的一個小小童話。
在這個童話故事裏,台上的一代妖姬在台下洗盡鉛華,永遠守護着我們對中國女子最美好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