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科技局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千帆企業入庫名單,位於青島高新區的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培育的冰格科技等9家在孵企業,及博慧電力等3家畢業企業成功入選。這是自青島市發佈《關於實施千帆計劃加快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以來,工研院通過積極開展「千帆計劃」入庫工作,集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搭建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所取得的佳績。
立足企業所需打造創業孵化熱土
為強化創新引領,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青島高新區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企業孵化載體建設,積極構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方位多層次科技孵化鏈條。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培養了一批以工研院為代表的服務功能齊全、運營環境優良的創業孵化園區。
工研院院長助理銀紅梅介紹說,園區在初創時期僅有9家企業入駐,隨着青島高新區政策的引領與園區運營方式的不斷革新,園區定位由最早的軍工方向轉變為以信息、通訊、儀器儀錶與高端裝備製造四大領域為主。「最早入駐青島高新區是在2012年,當時只能依靠政策,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銀紅梅說,「我們的政策還是比較優惠的,像研發中試場地最高能夠拿到「兩免一減半」的政策,對於引進的青島市以外的人才,我們首先解決他們住的問題。後來隨着青島高新區的不斷發展,整體配套、交通等都逐漸完善,入駐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我們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口碑也逐漸建立起來,隨後我們在場地政策方面做出了適當調整。」
在經歷了初始階段的不斷摸索和後期階段不斷轉型升級,工研院立足實現企業高效孵化,不斷引進並落實各類優惠政策,為企業切實打造出一片創業孵化的熱土,現已成為青島高新區內各項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高科技創業園區,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工信部軍民融合服務機構等優秀服務資質,在每年的國家級科技孵化器考核中連年獲評A類優秀。自開園運行以來,該園區以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指導,以「千萬平方米孵化器建設戰略」為契機,着力打造成青島高新區孵化器行業標杆,為高新技術的創新發展打造完善的孵化環境,成為知名的「創新高地、創業搖籃」。
引導企業成長實現全鏈條服務
截至目前,工研院累計孵化230家企業,在園企業維持在120家左右,共培養新三板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30家、園區產值總計30億左右,孵化器內培養的融資最高的明星企業是融智生物,兩輪融資分別突破1.3億與1.6億左右。
在初入園區的階段,作為剛開始創辦的企業,有許多事情都不夠明晰,園區企業青島小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印偉回憶道,但好在園區的服務團隊是強大的,他們會發揮主動性向企業宣講政策,進一步引導企業成長的更加規範化、正規化。與此同時,園區會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參與市場上舉辦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與活動,給予企業學習、展示的平台,並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企業適當的支持輔助。銀紅梅告訴記者,在企業輔助過程中,園區將入駐企業分為三種類型,採取差異化服務模式。對於初入園的企業,雖然有一定的研發背景,但對市場還未摸透,園區會在工商、股權架構、企業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知識做一個梳理,以引導企業規範化運營管理;對於中層次發展的企業,面臨下一步的提升發展,因此需要對接更多的金融資源和科技型創業導師幫助其梳理下一步發展策略,那麼園區會重點幫助企業引進天使投資、幫助其申報高企等各類資質,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各種比賽,以幫助企業擴大行業內影響力;針對高速發展的企業,也許已經從天使輪融資步入A輪融資階段,甚至向上市方向努力,園區這時會引進更多的外部資源,幫助他們實現企業品牌的打造。
「創新是星星之火,點燃生命激情;創新是活力之源,孕育企業春天」。為向企業打造全鏈條服務新模式,工研院還牽頭組織了青島市科學儀器產業聯盟、青島市膜技術國際創新產業聯盟、建設青島市科學儀器公共研發服務平台等一系列平台,形成了服務園區企業的全鏈條產業化服務。
創新孵化理念聚合創業要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支撐,科技企業孵化器是育創新創業企業的主要基地,對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吸引優質項目入駐,從而實現項目的成功孵化,促成園區打造健康、快速、優質的孵化環境是每一個孵化器需要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達成的最終目標。工研院作為國家級孵化器,制定創新型項目引進戰略,建立成熟的商業服務運營模式是打造一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重中之重。
「在項目招商階段,瓶頸期也是有的,比如一段時間裏發現項目質量不是太高,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去擴展資源招到一些更好的項目。」銀紅梅介紹到,為了克服這一瓶頸,不能僅僅局限於單一的推廣和宣傳層面,還應發散創新性思維,打通高質量項目引進的「管道」。「我們會主動走進高校院所,因為許多高層次項目、高精尖研發成果都聚集於此,因此我們走進院所,跟具備產業化特徵的項目導師去談,爭取將項目實現產業化落地。」銀紅梅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合作才能發展,共贏才是王道。在過去的一年裡,工研院多次組織引進來自外地的高校院所與本地高校相互交流,實現雙方資源共享,找到不同於本身固有的發展渠道。這一過程既幫助了高校院所,同時也使自己的園區優勢得以有效的宣傳,通過這一舉措,今年招到了更多更優的項目。
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間的溝通交流,促進產業化合作,工研院打造了「CEO下午茶」機制,定期將相關行業的負責人聚集在一起,一方面是自己園區內的企業,另一方面是請來同行業高精尖人士與園區內企業相互交流、學習,為企業的下一步運營規劃「出謀劃策」,打造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如此,該園區還帶領企業「走出去」。不久前園區帶領環保領域的企業走進環保龍頭企業----華世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該公司創始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並利用這一機遇,促使園區內一些相關聯的企業與華世潔達成合作與產業匹配。
在當前各個地區經濟發展都呈現明顯區域特色的關鍵時期,產業發展呈現了明顯的區域取向,而一個優秀的企業孵化器的成功運作,是在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區域特徵,並最大程度的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吸引更多人才的匯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持續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銀紅梅在採訪的最後說:「如今好的土壤已經起來了,我們會在這片沃土中持續耕耘,為青島高新區築建科技引領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青島高新區宣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