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當時的航天工業部在深圳設立辦事處。中國航天與鵬城自此結下不解之緣……
2016年10月31日,為貫徹落實中國航天科工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在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有限公司基礎上設立的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航天工研院)宣告成立,開啟了新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征程。
時至今日,乘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東風,航天工研院按照集團公司部署要求,圍繞新業態體系,堅持以「三創新」為抓手、「四個化」為導向,深入貫徹落實「三個融入」(融入國家戰略、融入地方戰略和融入集團戰略),正向著打造融合科生服務業生態集群的國際一流平台型智慧企業建設目標加速奔跑。
敢闖敢試 引領風氣之先
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採訪期間,無論是在航天工研院位於深圳福田區的本部,還是在位於南山區的智谷產業園,抑或是在位於東莞的歐科公司,處處能感受到經濟特區特有的拼搏進取、創新創造的氣息。
2019年年初,基於對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發展態勢的分析,結合國家和深圳市對於發展數字經濟的大力支持以及集團公司頂層指導,航天工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浩率先提出了建設數字工研院的構想。數字工研院按照「數字黨建」「數字治理」「數字產業」「數字員工」「數字風控」五個維度設計,以數據採集與價值挖掘為核心, 實現企業治理向智慧化升級,產業發展向數字化轉型。
為全力推動項目建設,航天工研院大膽創新管理模式,以高效協同為目的,組建了跨組織團隊「數字專班」。「數字專班」人員來自集團公司內三個法人單位,發揮各自優勢並形成協同合力。院本部團隊整合流程管理與信息化管理職能,充分發揮院級統籌優勢;所屬科創公司研發團隊一體化調度指揮,並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和薪酬機制打造互聯網基因的研發隊伍;集團公司網絡信息總體部團隊在架構、系統、商業模式等方面充分發揮1607工程牽引作用,確保數字工研院建設緊扣集團公司雲端應用系統脈搏。經過高效組織和連續奮戰,今年8月,數字工研院平台開始試運行。
據項目副總指揮楚宏理介紹,數字工研院分三期建設。其中第一期分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三步走。目前數據化工作已經初現成效。
按照「產業上雲、資源上雲、架構開放、數據共享、互聯互通、資源透明」的思路,航天工研院結合已有基礎開展了各類產業雲建設。科技創新服務雲、營商樞紐雲平台、AI能效雲等,分別服務科創及雲製造服務、國際化經營、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主業板塊。
目前,根據試運行中獲得的反饋,項目團隊進一步對平台進行優化改進。預計今年11月底,數字工研院平台1.0版本可正式上線運行。可以預見,數字工研院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創新智慧,未來將成為其他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資借鑒的解決方案。
多點開花 順勢而為開新局
航天工研院圍繞「業務數據化、數據價值化、產業生態化」的目標,進行產業雲化融合,重塑以數據為中心的產業價值鏈和生態鏈,實現產業的數字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已在多個業務板塊塑造了新業態。
走進位於東莞的航天工研院所屬歐科公司廠房,生產線上一派忙碌,工人正忙着組裝中央空調設備。北京大興機場、深圳地鐵、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近年來,歐科空調系統解決方案應用的項目遍布全國各地。
作為AI能效雲的建設主力之一,歐科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來就堅持以節能環保為方向,以技術創新為抓手,專註於商用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合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截至目前總銷售額達60億元左右。
歐科公司總裁李鵬舉告訴記者,儘管2019年中央空調行業整體形勢不景氣,但歐科公司依靠AI能效雲打破了產業鏈間協同的地域、行業界限,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在年銷售額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水平的持續優化,數字化轉型之路越走越順。
「簡單地說,數字化轉型就是從賣裝備向賣服務轉型。」 李鵬舉表示。據了解,科技創新是航天工研院的重要戰略業務板塊,通過加快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協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擴大市場佔有率、利潤率、創新力、服務力。
航天工研院所屬航天科創中心是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以科技創新服務為基礎的一站式政企服務平台,已完成深圳、成都、南昌、寧波、重慶、南京等地科創中心建設,建成近6萬平方米的「雙創」運營空間,累積孵化了近350家雙創企業。目前,航天科創圍繞提升協同發展水平和產業化能力,正積極向智慧產業轉型。
據航天科創公司總經理李宏介紹,今年6月,公司打造形成集精準化、智慧化的一站式企業服務平台——科技創新服務雲。該平台可提供辦公空間服務、政策輔導、需求發佈與對接、園區基礎服務、企業課堂、科創福利等近20類百餘項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1.3萬餘家中小微企業及雙創團隊入駐科技創新服務雲。依靠這一數字化共享平台,航天科創打造了由近50家緊密協作企業組成的生態企業圈,形成股權合作企業15家,預計今年可實現收入5.5億元。
一直以來,民品貿易板塊是航天工研院主要業務板塊之一。為了可以快速了解民品國際貿易的業務發展狀況、合同的執行情況、潛在風險情況、KPI完成情況,為民品國際貿易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航天工研院搭建了營商樞紐雲平台,深化推進民品貿易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打造以數字信息為基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業務生態鏈,優化各類產業要素及資源配置。
2019年初以來,航天工研院在黨的建設、組織管理、市場開拓、產業投入、人才選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企業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要求,聚各方優勢,做創新先鋒,通過3年時間的建設,使數字工研院到2021年全面實現智慧化。」劉浩表示,航天工研院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在深圳的橋頭堡,將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以數字產業為載體,以打造深圳國際科創中心為目標,深度對接「中央要求、灣區所向、地方所需、航天科工所能」,推動工研院高質量快速發展。
航天精神永傳承
管理與數字化專班(簡稱專班)成立於2019年3月13日,是航天工研院為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遵循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積極進行數字經濟轉型,充分抓住集團公司雲端應用系統的發展機遇,拉開建設數字工研院序幕的積極嘗試。
目前專班已形成60人規模的團隊,實現流程與IT一體化、本部管理人員與所屬單位研發人員一體化。成立後,專班肩負工研院數字化轉型的重大使命,攻堅克難,先後克服辦公條件艱苦、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短缺、組織模型不健全等困難,明確組織職責與管理架構,為數字工研院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堅強保障。
經過9個月的努力奮戰,建設成果逐步展現,數字工研院建設很快從「突擊戰」轉入「陣地戰」,進入安營紮寨、穩紮穩打、轉攻為守的階段,後續專班將加強「全領域」「全體系」「全要素」研發,形成齊頭並進、相互支撐的產品結構,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全面保障數字工研院1.0版能於2019年12月順利上線。
亮麗公司智能化改造團隊匯聚了公司技術部、自動化部、生產部的頂尖人才,團隊深耕於傳統行業的智能設備改造領域,具備豐富的自動化改造、非標設備製作、製造業設備管理經驗。他們以用戶需求為本,致力於向用戶提供虛擬工廠數據採集設備的一體化輸出方案。
截至日前,團隊已完成105台生產設備的改造、更新,30台次核心生產設備的自主研發製造。僅僅經過一年時間的智能化改造,產能就從20萬隻攀升至280萬隻,增長了近14倍。團隊成功研發的智能製造系統已實現數據採集、實時監控、降耗增產、產品追溯四大功能,提高了過程量化控制和智能質量決策的信息化支持能力。
2018年年底,科創公司基於自身業務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需求,拉開建設航天科創雲平台的序幕,於2019年2月正式成立科創雲項目部,現已形成17人規模團隊。
項目團隊自成立以來,肩負激活中小企業發展潛力的重大使命,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化、智慧化、一站式的全新企業服務,明確項目需求與開發方向,接連克服了技術人員、運營人員及管理人員短缺和建設工期緊張等困難,為航天科創雲平台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歷經9個月的艱苦奮戰,團隊已完成幾大功能模塊的建設並收穫近1800個註冊用戶。科創雲項目團隊將繼續加強需求調研,精準匹配中小企業的迫切需求,在建設中不斷摸索,逐步實現具有航天特色的「6+1」功能體系,充分發揚航天精神,全力保障航天科創雲平台的功能建設與上線。
歐科公司多聯機事業部成立以來已屢獲「戰功」,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1項軟件著作權,參與制定2項多聯機產品國家標準,多次被企業內部評為「先進集體」。2018年,多聯機事業部正式研發推出第五代EKRV-E系列全變頻噴氣增焓多聯機,配置了42匹行業最大單模塊機組,且每台機組最大可實現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空調需求,較常規機型可節省20%以上佔地面積。除了節能,機組還能在寒冷地-30℃時穩定製熱運行,為國家「煤改電」項目提供更多空調採暖解決方案。型號上市以來,備受客戶青睞,2019年上半年即實現59.6%的銷售增長,成為歐科空調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之一。
來源:中國航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