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貨幣互換」是什麼意思?對於人民幣什麼意義?

根據媒體報道,10月26日,我國央行發佈公告稱,我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這次貨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0億人民幣對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為三年,這是中日兩國時隔五年後重啟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規模也是之前的10倍之多。



而所謂的「中日貨幣互換」,牽扯到一個經濟學知識——貨幣互換,也稱「貨幣掉期」。中日貨幣互換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而貨幣不同(人民幣和日元)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中日貨幣調換。

簡單說「中日貨幣互換」目的是為了降低兩國在國際市場融資成本以及降低匯率變動風險所造成的損失,畢竟在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中,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貨幣主要為美元,兩國貨幣互換就可以規避掉兌換成美元之後再交易的成本,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當然之所以兩國能夠貨幣互換,至於基於幾個前提條件,其一兩國貨幣匯率在相當長時間內貨幣匯率相對穩定,波動不大,這一點中日兩國都具備這個條件;其二兩國都有非常強的經濟規模和貨幣抗風險能力,這一點更具備,中日兩國經濟規模位居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兩國都有超過萬億美元規模的外匯儲備,其中我國擁有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日本擁有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中日貨幣互換的意義:讓人民幣和日元國際化都擴大一步,促進東亞經濟互補貿易的發展,中日貿易中,兩國貿易成本進一步降低。對於我們國家意義更大一些,說明世界上主要經濟體(日本)對於我們經濟發展的承認,世界已經不能忽視人民幣玩家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