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 羅力:在罵聲中成長的萬龍

S.T.M.翔藍

當下資本市場火熱,瑞幸咖啡以新的速度創造了納斯達克上市的新紀錄。瑞幸的成功敲鐘,有資本的助力,更有情懷的敘述,錢治亞說,「我們將繼續努力,讓中國的消費者隨時隨地、便捷輕鬆地合上一杯好咖啡,讓咖啡消費成為中國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而不是彰顯身份的奢侈品」。瑞幸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但是今天,我們要聆聽一個講述了15年的冰雪故事,讓我們在炎炎夏日、火熱市場中,保持冷靜與清醒。

在雪友心中,萬龍一直是頂級雪場的代名詞。董事長羅力先生自2003年初接觸滑雪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沉迷雪場的他很快成了滑雪發燒友。同年,這位後來被雪友稱為「羅鬍子」的羅力先生就在崇禮選址建設滑雪場,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萬龍已然成為中國滑雪產業的風向標,河北從只有夏季體育項目變身各地政府冬季體育項目取經地,而國家級貧困縣崇禮也變身為如今的冰雪小鎮,並將在2022年迎來中國首次承辦的冬奧會

以羅力先生一人之願力,百折不撓、矢志不移,成就今天的冰雪產業,是什麼支撐他一路向前,個中又有什麼故事?自36期開始,超過80名團隊成員參加STM理念經營課程,這些內容在萬龍的經營發展中留下什麼印記呢?我們通過一篇公開演講,一起感受羅力先生對事業的熱情和激情,對經營的理解和實踐,一探羅力先生的內心世界。

下文是羅力先生在《滑雪產業高峰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有刪節。

堅持才有希望。感恩雪友與合作商,是雪友與合作商的支持,讓萬龍活到今天。剛才台上的謝總(編輯註:碩華基董事長謝永俊)、梁總(雪伊蘭董事長梁立萍)很多年之前就非常支持萬龍。

從0到1

要做中國最好最大的滑雪場

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開車到山上。當時這裡還是一片原始森林的風貌,卻成了夢開始的地方。看到這座山,我感覺似曾相識,就在想似乎我什麼時候來過。我當然沒有來過,似曾相識是因為,這裡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這是當時在萬龍山頂的照片,那時候我還很胖。從那時開始我們忙了12年,一直忙着改雪場。我們不僅冬天忙,夏天更忙。夏天在做什麼?在施工,在改善雪道。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留鬍子,我告訴大家有兩個作用,第一是防紫外線,第二冬天滑雪的時候鬍子是一個護臉,有保護作用。不過那時候是黑鬍子,現在已經是白鬍子。

當時我和魏總(魏慶華)在萬龍的山上。魏總跟說我:「你不應該在這個地方幹活,你應該去找政府領導,和他們說我們要在這要做最好的雪場、最大的雪場,讓他們支持你。」

我當時說:「現在我們什麼都沒有,當我們把事情做出來之後,政府領導看到之後自然就懂了。」

在罵聲中成長的萬龍

不做廣告,把錢用來改善服務

剛開始我們設計的雪道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隨着我們一邊經營一邊學習,一路總結思考,慢慢領會了滑雪是怎麼回事,雪道才變成現在的樣子,這個過程很慢。如果大家創業時希望什麼東西一下子能建好,這是不可能的。萬龍的這條路符合事物成長的規律,世間萬物都應該符合成長的規律。

我在很多地方都說「在中國凡是做雪場的沒有不賠本的,投資越大賠得越多」。這種話可能得罪了很多人。

我這麼說是要澄清大眾的誤解。從萬龍留給投資者的印象來看,萬龍肯定賺了大錢,因為萬龍每年都在投資、都在建設。如果萬龍不賺錢,應該不會這麼投資。

我們這種投資的動作誤導了很多人。而實際上我在內部與幹部聊天的時候,我說的是,「如果中國的滑雪場都在賠錢的話,萬龍是賠得最少的。」

因為萬龍進入這個行業比較早,投入是逐步增加的。比起後來者,我們的賬上從來不是富餘的,日子真的很難過,但是反倒提高了萬龍的資金效率,萬龍上下都是一分錢掰成好幾瓣來花。

圖丨喜歡白色的羅力在雪道上剷除污雪

論壇的主辦方秋總曾與我聊投廣告的事,他以前不做滑雪雜誌的時候,我到處做廣告。現在他做滑雪雜誌了,我反而不做了。為什麼我們做這種變化呢?

2003年,我們投了90萬做廣告,但是來的客人很少。然後我就去看北京的雪場,發現北京的雪場平時有300到500人,周末人更多。我就想,為什麼不到萬龍來呢?最後我終於弄清楚了:不會滑雪的人,是不會來萬龍的,只有會滑雪的人才到萬龍。

後來我們又做了調查,發現來萬龍滑雪的雪友中,通過朋友介紹來的佔87%;而通過電台或雜誌廣告的只有10%左右。基於這樣的市場考察和分析,我們決定,把做所有投廣告、做推廣的錢,全部拿來照顧好每一位來萬龍的顧客!這麼多年,萬龍就這麼做。

這麼多年來,我非常感激顧客、雪友,萬龍是在他們的罵聲中成長起來的。

萬龍前後漲了三次價,每次都有人罵。罵的難聽程度,我就不說了,你懂的……如果你聽到別人罵你,你會很煩很不舒服,但是要實現夢想,你就得研究他們為什麼罵你。

為什麼雪友會罵萬龍?罵,說明雪友在乎萬龍。因為如果不在乎,雪友可以拍屁股走人。顧客之所以罵你,是因為你有可取之處,只是有些地方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

後來有位雪友幾次跟我說,「你給我張季卡,我給你做顧問,就不罵了」。但是我並沒有答應他,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需要顧客的罵聲,而不是過多的讚美聲。讚美會讓我們飄飄欲仙,罵聲反而會讓我們改進不足,雖然聽到罵聲很不自在。

我每個雪季在雪場滑雪時,都會在纜車上豎著耳朵聽,聽顧客在說什麼。看到不認識我的雪友,我會和他們聊天,發現不好的問題就改進。其實有些事情並不複雜,只是要用心。

不求千人來一次,做到一人來千次

國家說,到2022年,要3億人參加到冰雪運動中來。那3億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認為有沒有3億人都沒有關係,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的雪場能照顧好多少雪友。

如果我們連到自己雪場的雪友都沒有照顧好,還奢望更多的雪友來萬龍,這是違背事物規律的。萬龍明確的經營理念是「不求千人來一次,我們做到一人來千次」。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一直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如果每一家雪場都這樣想,這樣做,那就真正聽懂國家的話,冰雪事業就真的持久了。

冬天我去餐廳端盤子,趁這個機會去聽一聽顧客認為我們的飯怎麼樣,看這個盤子剩這麼多飯是什麼原因,從這裏面能感覺到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我曾經在石京龍滑雪,滑了二十幾天,溫度高了之後我就轉戰南山,周一到周五都在那裡。滑了一個月,盧總天天陪着我們滑,一開始我不知道他是誰,後來發現他又是撿石頭,又是說這個人、又是說那麼人,才知道他是南山的董事長。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穿半袖,我說那半段袖子被我剪去做滑雪場去了。我覺得雪場就是學校,很多人從石京龍、南山,以及萬龍學會之後,到日本、美國等全世界去滑雪。

04-09年在萬龍滑雪的好多都是熟面孔,09年之後就都是新面孔了,這說明滑雪人口在增加。但我還是不夠樂觀,我認為我們中國的滑雪產業發展比較滯後,在培養滑雪興趣上我們做的努力還不夠。

我有個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沒有滑過雪的人在滑雪時獲得最好的體驗。

經營企業就像登山

實際上滑雪場賣的是什麼?是雪道嗎?不是。很多人說是服務,但服務太抽象。滑雪場賣的是一種體驗。

體驗不光是在雪道上的,還體現在方方面面。你用心能感受到體驗的差別,我在軍都山、在南山就感受到好的體驗,我在國外的雪場也能感受到好的體驗。我們在雪場圍繞好的體驗好好努力,有了好的體驗雪友才能再過來。

這麼多年來,在座的各位雪友、同行給我們萬龍很多榮譽和關懷,我們其實沒有什麼,就是堅持。堅持非常重要,從這個論壇來說,第一次只有十幾個人參加,到現在有數百人,這也說明堅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想做企業和登山是一樣,在很高很艱苦的地方生存,在很寒冷的狀態下爬山,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是挑戰。

登山的感受就是一次一次的崩潰、一次一次的絕望,不知道山頂在哪,見個人就問山頂還有多遠,而且還有很多危險。做企業和登山的感受是一樣的,就是堅持。

這張是我在一次高山滑雪登頂時拍的照片。本來我還想登珠峰的,可是我發現消耗體力太大,登一次珠峰可能要折陽壽五年,我覺得還是把我的精力體力放在帶好團隊、服務好雪友上面。塑造好這個雪場和雪道可能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幸福的員工才能照顧好顧客

大家想過做企業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呢?我作為做雪場的,認為是為了顧客的幸福、為了員工和幹部的幸福。創造他們的幸福,目的只有這一個,沒有別的。

價值是誰創造出來的?是我們的員工和幹部。今天我一個人在台上在分享,實際上成功屬於我們的團隊。

● 我認為企業首先是一個家、是一個溫馨的地方,是有牽掛的,我們這些做老闆的天南海北到處去考察市場,但是我們的幹部他們出去的比我們少多了。他們也不可能去這種艱苦的地方,他們去的都是舒服的地方。登山時候我們會很艱難不舒服,說明我們在走上坡路,我會帶他們去體驗這種東西。

● 剛才說一家企業是一個家,第二點它是一所學校,我們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一定要學到本事,用智慧和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點我要強調一下,這也是萬龍團隊非常穩定的原因。現在萬龍能發揮極大作用的人,大部分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員工。

● 企業還是一個平台,是一個提供就業的平台,它肩負着很多家庭養家糊口的責任。

● 企業是一個舞台。對於有夢想有本事的人來說,他將在這個舞台上演繹他的精彩。

● 企業還是一個跳板。當員工練好功夫以後,想去追求更大的夢想的時候,我們給他當一個肩膀,讓他實現夢想。

● 企業最重要的還有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做貢獻。這麼多年來萬龍在堅守、踐行那些我認為應該努力的事。企業是需要賺錢,可是如果沒有創造讓顧客能夠幸福的價值,顧客會選擇我們嗎?如果顧客不選擇我們,如果我們只奔着錢去,我們就會忘記我們在做什麼。回到我們經營的原點,經營就是為顧客創造幸福,而員工的幸福是前提條件,如果不能讓員工幸福,員工是不會心甘情願的為客戶創造幸福的。

我舉個例子,在顧客的洗手間裏面有衛生紙,一卷卷的供顧客用,那我們員工的洗手間該不該裝?

顯而易見應該,可是我們管理團隊一開始全部不同意,第一個我們還在賠本,第二個,如果你裝上去,大家(員工)會把它藏起來。為什麼他會藏起來?

那是因為員工洗手間沒有紙,他才會去儲備,如果衛生紙只裝了顧客的洗手間裏面,他照樣可以去拿,甚至一早來了就去拿了藏起來,這樣晚上顧客洗手間可能就沒有了。

我說服我的團隊,最該裝的就是員工洗手間,如果他拿回家去,那我們就發給他們,每人一卷。

實際上我們裝了之後,沒有員工去藏紙了,因為他需要用紙隨時都有,就不會去藏了嘛。

所以我覺得做好企業,首先要照顧好我們的員工和幹部,只有他們幸福了才能心甘情願的為顧客服務,否則讓顧客幸福,就是一個夢而已。

當年犯「傻」建了滑雪場

十二年印證堅持才有希望

為什麼我愛穿白色的衣服?因為我看到雪很興奮,心潮澎湃,我不知道為什麼。

慢慢的我才感覺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這一生的使命就是做滑雪這件事。正是因為我弄清楚了這輩子要終身做滑雪,所以我才能夠在雪場定得住,不光我定得住,實際上我們很多員工已經在崇禮安居樂業,買車買房。

特別是我們的核心管理團隊把家人都接到崇禮來了,說明我們的團隊、幹部的心已經安在這裡。所以我想告訴在座的各位,回去以後能不能從這點突破,讓我們幹部和員工心安下來,這是比討論市場更重要的事。因為心安以後奇蹟一定會發生。

這張照片是現在的萬龍滑雪場,這是我帶領團隊用十幾年的時間、心血和汗水在大山上描畫出來的圖畫。

這是夢想的三分之一,最近我們請了美國SE公司幫我們做了擴建規劃,擴建的面積是這個的1.5倍。建設完成之後,雪道會有90多公里。我們將構建15000個床位的度假村。全部建起來還需要幾十個億。

進入滑雪這個行業太早。03年我去韓國滑了一次雪,發現有那麼多人滑雪,為什麼中國沒有人做這件事呢,是不是大家都傻呢?

現在看來我們才是最傻的,因為我進入太早,12年之後奧運會才決定在中國舉辦,甚至有人說今年才是中國滑雪產業的元年。

我不是給大家潑冷水,這確實帶給我們很大的希望,滑雪產業的春天到了,但是大家記住,春天是做什麼的時候,春天是播種的時候,不是收穫的時候,春天到秋天還有兩個季節呢,這兩個季節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是為這個產業播種的人,既然是播種的人就心甘情願播種,只問耕耘不問秋收我們的人生才會幸福,如果把種子播下去就想着收穫,真的會很痛苦。

為滑雪產業服務

為了讓後來的人少走彎路,我和何平將成立一個企業,註冊正在籌備,很快就會面對大家見面。這個企業以萬龍作為平台和基地,做三個業務,服務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們自己或者和合作商去開發其他的雪場。我們可以替其他人去建雪場。我們有很多經驗教訓,不想帶到墳墓中去,要給大家分享。

我們依託萬龍基地、團隊,為滑雪產業培訓人才,替需要開發的人去規劃。我們聯合美國SE,給大家提供一個從設計、培訓、開發、運營到託管的一系列服務。

此前我和伍斌溝通過,估計中國滑雪場的數量頂峰能有多少個。他說有800家,我估計應該3000家以上5000家以內。

一定會是這樣,中國有那麼多人,而且市場那麼好,中國人做事又有一個特點:一窩蜂。滑雪場建設確實迎來了最好的時候,賣設備的話也是最好的時候,但真正做好滑雪場還需要好好經營,把顧客的體驗放到第一位,創造顧客的幸福,讓滑雪產業健康發展。

我們中國每年出國滑雪花的錢,我沒有確切數據,但這塊市場還是相當大的。為什麼不在中國消費,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現在國內開發的太差,我們沒有國際的水準,所以我們肩負的責任很重。

之前何總說我太理想化了,我覺得如果沒有一個想實現夢的人,可能很難堅持下去。

希望在座的各位,像我一樣,都是有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