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再生醫療體系建設 減輕老齡化慢創負擔

來源:環球網

10月23日,《創瘍再生醫療體系研究》結題專家論證會在北京舉辦,該課題是由美寶集團發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帶領團隊通過深入調研後,做出的一項課題研究報告。

論證會上,課題組負責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執行院長朱旭峰介紹了課題研究的相關背景。他指出,「按照現有數據來看,在我國,每年需要進行創面治療的患者約1億人次,嚴重的患者約3000萬人次,隨着人口老齡化和慢性傷口患者數量的增加,如果不加以干預,創面治療的成本會逐漸增加。」

環球網記者了解,現階段,臨床醫學對創面的關注與日俱增。2019年12月,國家衛健委出台《關於加強體錶慢性難癒合創面(潰瘍)診療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慢性創面診療的科室能力建設、診療能力等問題進行了規範,要求有條件的綜合二級及以上醫院設立創面修復科,隨後也頒發了多項政策填補我國慢性創面治療規範的空白。

《創瘍再生醫療體系研究》課題就是圍繞更好地解決老齡化時代創面治療存在的痛點、難點,以實踐層面的創瘍再生醫療作為研究對象,針對該醫療體系,從三個層面構建的分析框架。

論證會上,課題執行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重點從美寶團隊關於一些病種臨床路徑的規範性成果,以及針對某些地區和醫院所做的調研結論做出具體闡述。他提到,在治療一些急慢病人的創面過程中,傳統中醫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優勢的,運用特色的中醫診療技術,以及廉價但效果較好的中藥產品,能夠讓病人花最少的成本,不需做手術就能得到好的治療效果。

廖藏宜認為,由於慢創病人發病機理比較複雜,需要多學科的整合或融合。國家衛健委在學科體系建設層面提到了要專門創建創面修復科,也就意味着未來在診療創面病人的過程中,要用一個整合式醫療理念去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在這個角度上,《創瘍再生醫療體系研究》課題可以針對這些基礎性疾病較為複雜的慢創病患者,進行多學科賦能。

美寶集團董事局主席、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理事徐鵬提出,「我國創瘍再生醫療體系正處於關鍵階段,不管是從臨床應用來看,還是我國患者的需求和接受度,都使得目前創瘍再生醫療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創瘍再生醫療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我國創面治療和修復的醫療負擔,還能使得創傷患者的創面得到再生性的修復,提升修復質量。」

面對老齡化趨勢,徐鵬認為,無論是從診療的技術背景,還是醫療服務的供給體系來看,都有必要去大力推廣創瘍再生醫療體系,他希望這項醫療體系的研究能夠真正對社會現狀做出調整和升級。在此方面,美寶集團也將始終致力於以技術普及的方式,推動燒傷創瘍包括創面修復等整個行業向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