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此再無「新冠肺炎」!更名又降級釋放什麼信號?還免費治嗎

12月26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

很多人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新規定的發佈,這意味着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隔離」、「密接」和「新冠入境檢疫」都將成為歷史,只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中國的防疫政策進入新的階段,新冠時代要翻篇了。

新規定出台的背景是:當前,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於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我們已經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

大多數人都清楚,現階段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病毒毒株的毒性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過去三年的成功防疫讓中國扛住了原始毒株和德爾塔毒株,目前全球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快,但是致病性和致死率低,這一變化成為我們調整優化措施的基礎。

另一方面,實事求是地說,「高強度防控的收益和由此付出的代價不匹配」也是我們調整措施的一部分原因,這沒什麼丟人的,事物是不斷運動發展的,病毒也在不斷變異,防控措施當然也要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在不同的階段做出不同的決策,是時候把精力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了。

當初定名為「新冠肺炎」,是因為早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現,隨着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以後,致病力減弱,僅有少數病例有肺炎表現,如果仍然以「新冠肺炎」命名,只是反映了感染後較為嚴重的癥狀,不能全面概括感染者的臨床特徵,現在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是一個範圍很大的概念,更加符合現階段的特徵和危害。

當然了,改的只是名字,不代表毒性已經降低到我們可以忽視的地步,我們還是清醒認識到不是「新冠沒有肺炎」而是「新冠不止肺炎」,每一個人仍然需要注意健康安全,做好個人防護。

自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將從現在的「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很多人對甲乙類傳染病沒有概念,當前,中國法定傳染病一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常見的有狂犬病、艾滋病等,流行性感冒屬於丙類。

現階段,我們是把新冠病毒感染劃入乙類但參照甲類來管理,按照防鼠疫和霍亂的標準的來防控新冠病毒感染,1月8日後就恢復到了正常的乙類乙管狀態,我們想一下,狂犬病會不會隔離,會不會判定密接,就可以理解以後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是什麼標準了。

既然新冠病毒感染即將調整為「乙類乙管」,那麼還能不能免費治療?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其實甲類傳染病不一定免費治療,乙類傳染病也不一定會收費,比如在我國艾滋病和肺結核雖然是乙類乙管,但治療藥物是免費的。

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費用,現階段執行的仍然是2020年出台的政策,只要感染了新冠,與新冠治療的相關費用都是免費的,由醫保和財政共同分擔費用,個人不用花錢。

1月8日以後,核酸檢測實行「願檢盡檢」,不再進行全員核酸,並且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現在還沒有出台官方文件,醫保方面也沒有新變化,那就意味着仍然按照以前的標準執行。

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個人自行購買抗原或者自行去醫院核酸檢測就需要自費,至少也要消耗醫保個人賬戶里的餘額。

新冠實行乙類乙管後,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樣完全免費了,會有一部分需要患者自費,我們要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一定要參加,還有大病保險和商業險也可以考慮,別怕花冤枉錢,這些都是可以減輕負擔的辦法,「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不是說說而已。

新冠更名並降為「乙類乙管」,並不意味着它馬上就會變成「益生菌」,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希望大家平安健康,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期待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