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得稅三種納稅形式及稅率如何計算:
二、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及具體操作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統稱為綜合所得,按年度合併計征個人所得稅。
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
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工資薪金所得管理:年中1-12月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第二年3月1日至6月30日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收入如何確定?
工資收入的確定:通俗理解就是毛收入,而不是職工的實領工資(因工資收入中要扣除社保費、個稅、以及企業代交代扣的費用)
……
三、綜合所得扣除項目
……
四、匯繳的辦理渠道
…………
五、跨境人士個人所得稅實務指南
……
六、個人所得稅常見問題匯總:
01.我收入額低於 6 萬元,但有境外所得,能不能使用簡易方式申報?
不能。因境外所得需要填報您的境外收入及已繳稅款等信息,簡易申報表無法滿足上述填寫需要。
02.我收入額低於 6 萬元,能不能進行標準申報?
可以。簡易方式申報和標準申報的差別在於,標準申報需填報收入等信息。
03.可以將退稅款退至他人賬戶嗎?
一般情況下不可以。為了保證您的資金安全,退稅款只能退還至您本人的賬戶。
…………
七、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1.收入總額:本年度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項收入總金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2.成本費用:本年度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及其他支出的總額。
3.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本年度可在稅前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額。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生產經營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計算全年應補(退)稅額
稅率、速算扣除數
…………
分享到此結束,個人所得稅的知識很多
最新稅務政策及企業稅收難題,都可以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