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浪姐復活賽中,復活組表演的《玫瑰少年》迎得陣陣掌聲。
七位姐姐各自辛酸的開場白,歌曲高潮時舞台上飛舞的紙片,都在告訴我們:
面對布滿荊棘的人生,只有反擊才是最美的盛開。
然而,公演結束不久,我無意間翻閱信息才發現,原來,這首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是有原型的。
比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不畏艱辛做自己,真實的「玫瑰少年」的人生,留給我們是遺憾,惋惜和痛心。
少年的「與眾不同」
蔡依林當初創作《玫瑰少年》,初衷是為了幫那些因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遭遇差別待遇的人發聲。
而這個初衷背後,承載着一個15歲少年的悲劇,和一個鄉村農婦多年的堅持。
1985年,台灣屏東縣高樹鄉的農婦陳君汝產下兒子葉永志,一家人生活清貧卻充滿溫馨。
葉永志雖然是個男孩,但天性溫和體貼。他對許多男孩們喜愛的事物都不感興趣,反而對炒菜做飯,收拾家務興緻濃厚。
除了喜好有些偏女性,他的性情也有些偏女性。他對母親非常體貼,母親雖不喊累,但他卻常常讓母親不要太勞累,還主動幫母親捏背捶腿。
母親幹活回來,葉永志早就把飯菜做好候着了。鄉親們都誇這孩子乖巧懂事,比女孩心還細。
還常常對陳君汝說:「有這麼好的兒子,你都不用生女兒了。」
原本這是一句誇讚的話,沒人能想到,它日後能成為葉永志的送命預言。
葉永志的「與眾不同」,在小學時期並沒有引來質疑。等到進入國中後,他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便不復存在。
他的離世,換來一部法律的誕生,喚起無數人對性別平等的重視。
「玫瑰少年」的荊棘之路
除了性情,愛好,葉永志的言行也和別的男生大相徑庭。
他說話聲音尖細,行動起來也稍顯扭捏,有時還會不自覺地翹起蘭花指。
種種異樣的舉止,在葉永志和陳君汝的心裏,早已習以為常。
在葉永志的男同學眼裡,卻是令他們大為不爽的娘里娘氣。
他們看不慣身為男孩卻很不爺們的葉永志,於是對他展開了無緣由的欺辱。
他們會讓葉永志幫自己做作業,若有不從,就對他動手。
原本完成自己的作業都很困難的他,因為擔心被報復,只能硬着頭皮幫大家做作業。
人的本性就是欺軟怕硬,你越是軟弱退讓,越會讓欺辱你的人得寸進尺。
只可惜,葉永志沒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讓那些傷害,一次次變本加厲地發生。
到後來,幫大家寫作業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那些人,他們開始在廁所對他進行「性別驗證」。
一群人圍着自己,強行扒掉褲子,看看是男是女。這樣的事情,如同家常便飯一樣,每天纏着葉永志。
廁所——這個充滿隱私卻又可以輕鬆自如的地方,從此成了葉永志的噩夢。
噩夢止,少年不再歸來
葉永志的異常,讓身為母親的陳君汝感到擔憂。
母親把兒子在學校的遭遇跟老師反映過後,老師允許他提前5分鐘下課,去解決如廁問題。
就這樣,葉永志有了專屬於自己的5分鐘。為了這5分鐘,他憋尿憋到膀胱疼痛,也不敢輕易在別的時間去廁所。
雖然老師給了葉永志「特殊照顧」,但他們跟那群羞辱葉永志的同學一樣,認為這個學生「有問題」。
他們建議陳君汝帶0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可心理醫生的回答是:「你的孩子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們。」
終於放下心的陳君汝,聽從了醫生的建議,讓葉永志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然而,葉永志的不幸還是發生了。
2000年4月20日上午,葉永志上了他最喜歡的音樂課後,像往常一樣提前5分鐘去了廁所。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被發現時,他口鼻流血不止,癱倒在廁所。
面對葉永志的突然身亡,為撇清責任,老師在未報案的情況下,擅自將地板上的血跡清理乾淨。
經法醫鑒定,葉永志的死亡無外傷及他殺嫌疑,應是死於心臟病。
陳君汝聽到這個結果,當場淚奔。孩子的身體一直健康,每年體檢也從未查出患有心臟病。她不信這個結果,她要為孩子申述。
少年不在,母親的堅持還在
可申訴哪有那麼容易?陳君汝一介村婦,一沒人脈二沒錢,只能憑着一股韌勁兒堅持上述。
為證明兒子身體健康,陳君汝同意對葉永志的屍體進行解剖。在此同時,她還遇到一群與葉永志有着同樣遭遇的男孩。
她不想發生在兒子身上的悲劇再次重演,於是參與到平權運動的隊伍中。
葉永志的身亡原因,至今是個迷。但他的離去,卻給了人們沉重的反思。
人們常常把他人身上超出自我認知範圍內的不同,劃分為異類,對他們進行語言甚至身體上的傷害。
我們以為的開玩笑或是看不慣,往往會給這樣一群不同的人帶來無盡的傷痛。
其實,有罪的從來不是那些天生與我們不一樣的人,而是一直在傷害他們的人。
葉永志的去世,也引起台灣有關部門的重視。性別教育從此不止關乎男女兩性,而是喚起人們對多元跨性別人士的尊重。
葉永志用15年的生命,換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成立,換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策劃的書籍《擁抱玫瑰少年》的正式出版,唯獨換不回他短暫的生命。
歷經六年,陳君汝的堅持有了答案。法院判定學校三位員工業務過失致死罪。
2015年,歌手蔡依林將葉永志的故事演繹成歌曲《玫瑰少年》,並在演唱會上放映了關於葉永志的短片。這個塵封已久的故事,再度被搬上熒屏,人們一陣唏噓過後,葉永志卻再也回不來。
我們時常對不符合傳統性別規範的男性和女性,以「娘娘腔」、「假小子」的污名詞來羞辱他們。實際上,他們才是挑戰了社會性別角色,真實的做自己的人。
正如《玫瑰少年》的歌詞一般: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願所有的「玫瑰少年」不再受傷,願布滿荊棘的路上,人人都可以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