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雖然迷人,但花朵有毒,千萬不要隨便采

在有些地區的荒山野嶺上,每到春季的時候就會看到有一種植物開着紫紅色、粉色或白色的花朵,花朵看上去像吊鐘一樣,非常好看,也非常迷人,於是,有人便會採集這種植物的花朵用於觀賞。然而,這種花朵是采不得的,因為這種花朵是「毒藥草」(學名洋地黃)開出的花朵,而「毒藥草」屬於有毒植物,一旦誤食,其後果是很嚴重的。

「毒藥草」,又名毛地黃、紫花毛地黃、吊鐘花,學名洋地黃。

「毒藥草」原產於歐洲中部與南部山區,後來,其種子被帶入我國,原本是當作藥材種植使用的,但隨着種植面積的擴大,其種子散落到了民間,並且,在一些地方被當作觀賞花卉進行栽培,由於其種子比較小,在風的作用下,種子散落到了荒山野嶺上,因此,有些地區的荒山野嶺上也可以看到「毒藥草」的身影。

「毒藥草」,一般株高60-120cm,其莖直立,少有分枝,全株被有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其葉片呈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片比較粗糙,而且,呈皺縮狀,葉片的基部呈蓮座狀,葉緣上有圓鋸齒,葉柄具狹翅,葉形由下至上漸小。花朵為頂生總狀花序,一般長50-80cm,花冠呈鍾狀,一般長約7.5cm左右,花冠依據品種不同會呈現多種顏色。在正常情況下,花期為6-8月;果熟期為8-10月。按照植物學分類,「毒藥草」的同屬植物約有25種。

據資料介紹,從紫花「毒藥草」中可以分離出20餘種強心甙,這20餘種強心甙包括洋地黃毒甙元-3洋地黃毒糖-葡萄糖、羥基洋地黃毒甙元-3洋地黃毒糖-葡萄糖、羥基洋地黃毒甙元-洋地黃毒糖-葡萄糖、吉他洛甙元-3洋地黃毒糖-葡萄糖等有毒成分,因此,一旦誤食其花朵、葉片、莖稈等均能夠中毒,一旦中毒,有可能發生其它不測。因此,遇到「毒藥草」後只可觀賞,不能隨意採摘其花朵或葉片。

另據資料介紹,「毒藥草」也屬於一種草藥,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此,在某些地區已經被推廣種植,種植「毒藥草」的技術並不是十分複雜。

據有經驗的種植戶介紹,「毒藥草」非常適宜在較為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稍耐旱,但怕澇,澆水一定要適量,在生長期間見干即澆透,但不可漬水,在冬季時,土壤以稍干微潤為好。

「毒藥草」喜光亦耐半陰,在向陽地塊或散射光充足的半陰處種植都可以。在開花時節,因考慮到花的質量和數量,可適當增加光照。但日照長度不會影響開花。

「毒藥草」生長的溫度適應幅度一般在12℃-19℃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花朵的質量,因此,控制溫度非常重要。

總之,儘管「毒藥草」的花朵看上去很迷人,但它終究是一種有毒植物,如果誤食,其後果會比較嚴重,因此,見到「毒藥草」後還是不去採摘它的花朵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