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包紅包有講究,並非越大越好,許多人包錯了得罪人還不自知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大街小巷過年的氛圍也越來越濃。一提到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

和孩子們掰着手指期待着過年的狀態有所不同,過年對於大人們來說,過年有時候是一種壓力,是焦慮的來源。這種壓力與焦慮感一部分和過年大人們有包紅包的任務有關。

包紅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地方,過年紅包的金額也越來越大。

小艾來自一個非常注重傳統的家庭,今年小艾第一年參加工作,有了賺錢能力,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人」。

因此,還沒到過年,小艾的母親就提醒小艾,今年需要準備好給親戚孩子們的紅包。

剛開始小艾對這個新任務還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已經參加工作,已經有包紅包的實力。

但是當小艾準備去取現金,計算紅包總金額的時候,她自己都被這個數目嚇了一跳。

給各個親戚孩子的紅包金額加起來,比小艾一個月的工資還多。小艾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都是「月光族」,開銷並不小。

「還好過年領了一筆年終獎,不然這個紅包任務還得需要刷信用卡才能完成。」小艾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小艾既然沒這個經濟實力,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少包一點就得了。

小艾並不是沒想到減少紅包的金額,但是她卻做不到,因為這些親戚長輩,在小艾小的時候都非常慷慨,給小艾的紅包一年比一年大。

今年輪到小艾扮演長輩的角色,她怎麼都不能「掉鏈子」,在紅包的金額上面失了面子。小艾第一次覺得原來成年人的過年,還需要承擔這麼多壓力。

難怪很多人覺得越長大,年味就越淡了,這和我們所扮演的角色變化也有一定的關係。

其實除了過年的紅包的金額越來越大,會讓人覺得「亞歷山大」,包紅包的種種講究,也會令人感到「費神」。

尤其是對於小艾這樣的沒有包紅包經驗的人來說,如果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花了錢還得罪了人。

過年,怎麼包紅包有「講究」,許多人包不對,得罪人還不知道

講究一:包紅包宜用新錢

有些人平時就比較「粗線條」,不拘小節,但是在過年包紅包的時候,不拘小節可不是一個好的習慣。

因為紅包在現代,不僅僅是長輩們對孩子們的一種美好祝福,很多時候還和人情世故相關。

因此,我們在包紅包的時候,最好能夠注意好細節,別因為忽略了一些小細節而得罪了人。

小艾在這點上面做得比較好,因為她早在過年前,就去銀行取了包紅包所需的錢,並且所取的是新錢。

過新年是「除舊迎新」,因此長輩們給孩子們所包的紅包最好使用的是新錢。這樣孩子們在拆紅包的時候心情會更好,孩子的父母們也能感到包紅包者的一片用心。

講究二:包紅包要注意紅包袋的選擇

包紅包其實是一件需要提前準備的事情,我們需要準備的不僅僅是現金,還有包紅包的紅包袋。

長輩們給孩子們包紅包是過年的一項傳統的年俗,是過年非常重要的一種「儀式感」。既然是儀式感,我們就要做到位,讓紅包接受者感受到這份滿滿的用心。

如果你今年需要給孩子們包紅包,最好提前購買一些喜慶的新年紅包袋。在這裡並不建議大家沿用去年的袋子,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鬧出「尷尬事」。

試想一下,孩子們收到的新年紅包上是印着的是去年的年份和生肖,這讓孩子或者孩子的父母會作何感想。

勤儉節約是中華的美德,但是在包紅包這件事上,為了避免親戚之間產生不愉快,大家最好可以提前購買當年的新紅包袋。

講究三:發紅包要當著大人的面

為什麼在這裡要特彆強調給孩子發紅包要當著大人的面呢?因為孩子在過年期間會收到很多親戚的紅包,孩子很容易弄混淆不說,還容易忘記哪個親戚給了紅包,而哪個親戚沒有給。

因此,當著孩子父母的面給孩子紅包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孩子的父母會幫助孩子管理好紅包,不會出現你明明給了但是孩子沒說或者弄混淆的情況。

當著大人的面給孩子包紅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孩子亂花錢的情況出現。

有些孩子故意隱瞞收到紅包的金額或者收到紅包的事實,就是為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

如果父母發現了這件事,可能還會怪到你的頭上,怪你沒有告知給孩子紅包這回事。

如果當著孩子父母的面給孩子包紅包,我們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避免這方面的責任。

講究四:不宜用「電子紅包」

既然過年是傳統的節日,那麼我們就要用傳統的方式來給孩子包紅包。雖然說現在電子支付非常流行,但是電子紅包並不能取代傳統紅包,尤其是在創造「儀式感」、和增添「年味」這方面,「電子紅包」比起傳統紅包要遜色太多。

「電子紅包」雖然方便,但是會讓接受者感覺不用心,不真誠。因此,大家不要為了圖省事,就直接轉賬或者用電子紅包來取代傳統紅包,不然很可能花了錢還讓人感受不到誠意,得罪了人。

結語

過年是家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都應該是高高興興的。如果你有包「紅包」的任務,在準備紅包的時候也要多用點心,多注意其中的「講究」,千萬別因為自己的不小心破壞了過年的氛圍,影響了一家人之間的和氣。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