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來源:國防部網·中國軍號

2022年12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2022年12月29日

發佈人: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

12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何友文 攝

首先,我發佈一條消息。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陸軍工程大學、海軍指揮學院、空軍軍醫大學等12所軍隊院校,為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貝寧、南非、津巴布韋等43個國家、近300名外軍學員介紹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義。

各相關院校通過座談交流、專題輔導、讀書會、主題演講等活動,邀請外軍學員結合在華學習和生活經歷,從「站在中國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國」的不同視角,暢談各自在華期間的學習體會和收穫感悟。各國學員祝賀中共二十大取得圓滿成功,表達了對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隊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讚賞和認同,願做各自國家知華友華的和平使者。

記者:今年初,習主席向全軍發佈開訓動員令,強調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大力推進戰訓耦合,大力推進體系練兵,大力推進科技練兵,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練就能戰善戰的精兵勁旅。請介紹今年全軍軍事訓練工作的總體情況及特點。

譚克非:2022年,全軍各級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聚焦備戰打仗,持續加強軍事訓練條件建設「十四五」規劃任務攻堅,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①戰訓耦合格局加快形成。作戰和訓練一體化運行機制更趨完善,軍事鬥爭一線練兵形成常態,備戰懾戰水平不斷提升,隨時應對現實安全威脅能力有效增強。②體系練兵模式不斷深化。戰略訓練的政治性、實用性、靈活性、層次性有效提升,戰區聯合訓練依案驗案路子持續走開,軍兵種部隊訓練支撐聯合融入體系的練兵模式更加成熟完善,全軍部隊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③科技練兵質效更加明顯。新理念新技術新手段廣泛運用,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形成常態,軍事訓練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以科技之變主動應對戰爭之變對手之變的練兵方法更加豐富。④訓練條件建設持續改進。大力推進「十四五」規劃工程項目建設,體系推進訓練基地場地和模擬藍軍建設,訓練保障整體布局更加優化,為實戰化練兵提供有效支撐。

12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何友文 攝

記者:據報道,全軍日前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主題,組織開展了「憲法宣傳周」活動。請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譚克非:今年12月4日是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也是我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全軍部隊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決策部署,抓住「憲法宣傳周」活動這一重要契機,普及憲法法律知識,提陞官兵法治素養。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普法重點上,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宣傳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年的深遠歷史意義,宣傳與依法保障軍事行動、依法履行軍人職責、依法維護軍人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普法方式上,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依託強軍網、「學習強軍」APP等網絡普法陣地,推廣視頻動漫、挂圖海報、宣傳手冊等7類普法產品;用好區域化軍事法治教育基地、法律服務站,組織110餘名普法講師團成員送法下基層。三是普法成效上,既講解法律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法治宣傳教育融入軍事治理,綜合運用法律援助、涉軍維權、公益訴訟等妥善處理涉法糾紛,解答官兵法律諮詢1500餘個,提高普法溫度質效。

良法善治,安邦固本。全軍各部隊將深入貫徹依法治軍戰略,持續抓好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更加堅定自覺地推進全面依法治軍、全面從嚴治軍,加快實現治軍方式「三個根本性轉變」,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記者:習近平主席日前赴沙特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主席提出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其中包括安全穩定共同行動。請問中國軍隊將如何加強與阿拉伯國家軍隊的防務安全合作?

譚克非:中國軍隊與阿拉伯國家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中阿軍事關係快速健康發展,雙方真誠合作、攜手共進,在高層交往、軍兵種交流、聯演聯訓、裝備技術、人員培訓等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增進了戰略互信,深化了傳統友誼。

中國軍隊願與阿拉伯國家軍隊一道,認真落實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共識,攜手推進全球安全倡議,繼續深化務實交流合作,服務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老撾人革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舉行會談時強調,不斷夯實安全根基,共同維護政治安全,推進執法安全和防務合作。中老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加強防務安全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請進一步介紹中老兩軍防務合作情況。

譚克非:中老兩國山同脈、水同源,是彼此信賴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在兩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下,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走深走實。近年來,中老兩軍關係持續深化,高層互動頻繁,雙方在政治工作、聯演聯訓、醫療衛勤、人員培訓、邊防交往等領域的務實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前不久在出席第9屆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與老撾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占沙蒙舉行了會談,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占芭花常開,兄弟情常在。中國軍隊願同老方一道,落實兩黨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加強兩軍各領域交流合作,一如既往地相互支持,為深化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促進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據報道,第五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近日以視頻方式召開。請進一步介紹此次活動及中拉防務合作有關情況。

譚克非:12月13日至14日,第五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以視頻方式在北京成功舉行。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來自24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60多位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高級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出席,圍繞「和平·合作」主題進行交流發言。此次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增進了理解認同。中方向與會各方介紹了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義,增進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對中國道路、中國理念的理解認同。雙方一致認為,應攜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共同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二是深化了戰略互信。此次論壇既有高層對話,也有學術交流,進一步加深了中拉雙方的戰略溝通。雙方均表示願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發展中國家安全利益。三是凝聚了合作共識。論壇期間,雙方深入交流,共研共商防務合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增添新內涵。

近年來,在中拉領導人共同引領下,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軍事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發展,雙方在團組互訪、專業交流、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中方願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防務部門和軍隊繼續共同努力,密切戰略溝通,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拉防務合作新格局。

12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何友文 攝

記者:據《解放軍報》報道,今年以來,中國軍隊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積極開展國際軍事合作,取得豐碩成果。請發言人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譚克非:2022年在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出堅實步伐。一年來,中國軍隊國際軍事合作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緊緊圍繞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聚焦備戰打仗,勇於開拓創新,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服務政治外交大局。今年以來,在習主席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中央軍委領導與俄羅斯、美國、柬埔寨、巴基斯坦、沙特等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舉行會見會談或視頻通話,推動元首外交成果在國際軍事合作領域落地見效;舉辦建軍95周年招待會、第二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部長會議、第五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等;在上述活動中,積極宣介黨的二十大精神,習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念,增進了外方對中方政策立場的理解認同。

二是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針對美國等個別國家在台灣、南海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的挑釁言行,在堅決開展軍事行動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的同時,提出嚴正交涉、實施反制懲戒,及時發聲批駁、闡明態度立場。

三是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積極組織、參加「東方-2022」、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海上聯合-2022」、「鷹擊-2022」、「國際軍事比賽-2022」等中外聯演聯訓聯賽聯巡,深化了與有關國家軍隊的互信合作,為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有效維護戰略全局穩定。一年來,忠實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持續深化中俄兩軍務實交流合作,保持兩軍戰略協作高位運行;保持中美兩軍關係總體穩定,促美相向而行落實元首共識、暢通溝通渠道、妥處矛盾分歧、加強危機管控;保持中歐防務部門和軍隊戰略溝通;不斷深化與周邊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為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加強同非洲、拉美、南太等廣大發展中國家防務安全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軍控履約合作,堅決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五是深度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積极參加上合組織防長會、東盟防長擴大會、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等機制性會議,派軍隊高級代表團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參加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等多邊對話與合作機制,舉辦首屆「共同願景」維和國際論壇、北京香山論壇專家視頻會等,不斷增強我軍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六是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印度尼西亞執行「和諧使命-2022」任務,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空軍運-20飛機先後赴湯加、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中國軍隊積极參加維和、護航等行動,向國際社會持續提供公共安全產品。

為了和平,走向世界。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國軍隊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拓展深化對外軍事關係,加強務實交流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據報道,美防長日前在美中兩國防長會談時,談及恢復兩軍對話機制的重要性。美國防部助理防長幫辦近期參加美智庫研討時稱,中方因佩洛西竄台暫停美中軍事對話機制,不利於兩軍及時溝通、消除疑慮、降低誤判。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是非不容混淆,中方取消中美兩軍三項交往活動,是針對美方蓄意製造重大危機、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反制,前因後果一清二楚,美方對此心知肚明。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連續發佈多項涉華負面政策文件和法案,大肆鼓噪大國競爭,渲染炒作所謂「中國威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進一步破壞兩軍溝通交往的基礎和氛圍。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重視發展中美兩軍關係,兩軍工作層面溝通也未中斷。但美方不能既尋求與中方全面恢復對話交流,同時又不斷損害中方利益,更不能顛倒原委,將取消兩軍部分交流的責任甩給中方,天下沒有這個道理。美方如果真想與中方開展積極的、建設性的對話交流,就必須拿出誠意和行動,切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積極為兩軍關係重回正軌創造條件、營造氛圍。

記者:據報道,中俄兩國海軍近日舉行「海上聯合-2022」聯合軍事演習。請進一步介紹此次演習的有關情況和主要特點。

譚克非:根據中俄兩國年度軍事合作計劃,兩國海軍於12月21日至27日,在舟山台州以東海域舉行了代號為「海上聯合-2022」的聯合軍事演習。雙方採取紅藍對抗方式,圍繞聯合封控、臨檢拿捕、聯合防空、聯合救援、聯合反潛等多個科目進行演練,充分反映了雙方戰略互信水平和戰役戰術協同深度,進一步深化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主要有3個方面特點:一是體現了兩國海軍的密切協同。雙方派出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等多個兵種力量,在海上集結後直接奔赴演習海域,展開海上行動,表明中俄海軍經過10年聯演磨合,已形成一套完備的臨機協同方法、通信聯絡規範和聯訓組織機制。二是體現了兩國海軍的責任擔當。聯演以「聯合維護海上安全」為課題,兩國海軍參演兵力採取多樣化軍事行動樣式,共同維護海上戰略通道安全暢通,展示了雙方加強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能力。三是體現了兩國海軍的專業自信。這次聯演海域受寒潮影響氣象海況惡劣,雙方艦艇編隊經受住大風大浪考驗,克服諸多困難、密切協同合作,出色完成既定科目,展現出專業的戰術素養和頑強的戰鬥作風。

記者:據報道,中國海軍近日在海軍指揮學院舉辦「海洋命運共同體」國際海軍院校長論壇。請進一步介紹論壇有關情況。

譚克非:12月15日至16日,「海洋命運共同體」國際海軍院校長論壇以視頻方式在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舉辦,主題為「面向海洋命運共同體:海軍院校的教育創新與開放合作」,來自中國和27個國家的50餘名代表以及相關國家駐華武官應邀參加。

期間,29所中外院校圍繞「職能與定位」「傳統與創新」「交流與合作」三個議題展開交流。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應當進一步重視和發揮好國際海軍院校交流合作的重要作用,加強軍事教育領域溝通互動,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海軍院校交流合作平台。各方均強調,要持續推進各國軍事院校務實合作,積極開展國際海軍學術交流活動,擴大交流溝通的層級和範圍,共同探討軍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舉措,促進各自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各方均表示,面對當前複雜敏感的國際形勢,應在識變應變中掌握主動,在交流合作中凝聚共識,在應對挑戰中攜手共進,為實現「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據悉,中國軍隊近日派員參加了東盟防長擴大會反恐專家組和維和專家組相關會議。請介紹有關情況。

譚克非:12月6日至7日、13日至14日,中國軍隊派代表以視頻方式分別參加了東盟防長擴大會反恐專家組、維和專家組例行會議。會上,中國軍隊代表積極分享交流,參與建設性互動,達到了深化互信、推動合作的目的。

中國軍隊將繼續積极參加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下各層級、各領域務實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作出不懈努力。

記者:據報道,陸軍勤務學院近日舉行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研討會。請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譚克非:12月8日至9日,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研討會在陸軍勤務學院成功舉辦,來自17個國家近百名嘉賓代表相聚「雲端」,圍繞「新時代國際軍事人員培訓挑戰與對策」這一主題,展開深入廣泛的研討交流,達到了分享經驗、凝聚智慧、促進合作的預期目的,形成了應對新挑戰、搭建新平台、推動新發展的普遍共識,提出了構建培訓體系、創新管理模式、拓展國際傳播的建設性思路辦法,對於強化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的聯繫紐帶,提升新時代國際軍事人員培訓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12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何友文 攝

記者:據報道,美太空司令部司令日前稱,中國不斷提升太空實力,威脅美國太空資產,對美構成「步步緊逼的挑戰」。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美方這種「只要別人實力提升、就對自己構成威脅」的論調,毫無邏輯可言,究其本質是為推進太空武器化和戰場化、謀求「太空霸權」製造借口、轉嫁責任。中方堅決反對這種在太空領域散布「中國威脅論」的做法。

事實是,中方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太空,堅決反對太空武器化和太空軍備競賽,積極推動太空國際合作。前不久,中方宣布中國空間站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打造全人類的「太空家園」,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這與個別國家公然將太空界定為「作戰疆域」,組建太空司令部、成立太空軍,大力研發部署進攻性太空武器、頻繁開展軍事攻防演習和技術實驗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誰在維護和平、推進合作,誰在挑動競爭、鼓噪對抗,不言而明。

中方敦促美方檢視自身在太空領域的消極舉動,停止翻炒「中國威脅論」,停止渲染太空對抗,積极參与國際太空軍控進程。中方願同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太空的國家一道,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在太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維護太空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據報道,日本近日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等安保文件,將中國定位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並寫入日本將擁有打擊敵方國家導彈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擴充防衛費、台灣問題等內容。有分析認為,這意味着日本將迎來二戰後安保政策的重大轉變。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日方有關文件涉華內容歪曲事實、充斥偏見,刻意渲染所謂「中國威脅」,抹黑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正常軍事活動,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事實證明,中國是世界各國發展的夥伴與機遇,中國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從未挑戰誰,更沒有威脅誰。反而是日本,近年來嚴重違背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政策,借所謂「外部威脅」,大幅增加防衛支出,加強太空、反導、高超音速武器等領域軍事技術研發,深化美日軍事合作,謀求發展所謂「反擊能力」,鼓噪同美國搞「核共享」,跟在他國身後搞有針對性的「小圈子」,已經成為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的現實「挑戰」。

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日本當年發動侵華戰爭,給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傷痛記憶至今猶在。日本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明確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於「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台灣問題沒有日方置喙的空間,日方應該做的是牢記歷史、反省罪責,信守承諾、謹言慎行。

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回顧歷史,只有當日方堅持和平發展、切實尊重他國安全關切時,才能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信任。我們敦促日方認真汲取歷史教訓,不得在台灣問題上蹚渾水、謀私利,不要重走以鄰為壑、與鄰為敵的老路,多做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記者:據報道,台灣外事部門負責人近日稱,中國大陸「軍事威脅」達到「前所未有嚴重程度」,自2020年以來,大陸軍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次數增長5倍,並認為大陸會再找借口演練對台攻擊。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行動,針對的就是「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目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哪裡有數典忘祖、分裂國家的行徑,哪裡就會有解放軍的軍事行動。民進黨當局與其費盡心機盤點解放軍出動軍機的頻次,不如正視歷史與現實,看清統一大勢與人心向背,好好反省其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不斷挑動兩岸對立對抗、破壞兩岸關係的錯誤言行。

維護國家主權、遏制「台獨」分裂,始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神聖職責。解放軍時刻牢記使命、持續練兵備戰,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干涉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2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何友文 攝

譚克非:2023年即將到來,在此我提前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感謝大家一年來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的關心關注,感謝大家對國防部新聞發佈工作的信任支持!

回首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對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作出戰略部署;人民軍隊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不斷提升;積极參加國際維和、海上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彰顯負責任大國軍隊的「暖實力」。

一年來,國防部新聞局通過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談話、答問等多種形式,發佈重要信息,闡明政策立場,回應媒體問詢,全面、及時、準確傳遞中國軍隊的聲音。作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作為傳遞中國軍隊聲音的「信使」,我深知崗位責任之重大,也因為國為軍發聲「立言」的使命而倍感光榮。但這絕不是羽扇綸巾、捭闔縱橫的獨角戲,身後的雄師勁旅,才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此時此刻,我們的戰友一如既往堅守在各自的戰鬥崗位上。他們邁過崇山峻岭,守望星辰大海,遙念遠方親人,也會遭遇凜冽寒冬,面對生死考驗。風霜刀劍,付之一笑。因為他們和我一樣始終堅信,只要戎裝在身、鋼槍在手,靜候使命召喚;因為千里江山、萬裏海疆,無處不是家鄉。今天,我想請大家一起聽聽他們的聲音。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人民軍隊將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在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國防部網·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