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消入境隔離政策,三國卻反其道而行,收緊中國旅客入境程序

隨着新冠病毒毒株持續變異,為更好地平衡防疫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據《中新網》發佈的報道稱,就在二十六號晚上,衛健委正式對外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乙類乙管措施。而最令國內外關注的,莫過於對中外人員往來管理的進一步優化,取消了境外人員入境中國之後的全員核酸檢測以及集中隔離,同時也不再對入境人員以及貨物,實施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而正當中國宣布了新的入境管理措施之後,有多個國家卻突然收緊了中國旅客的入境程序,並宣布要查驗核酸。例如,印度宣布,來自中日韓泰的國際旅客必須攜帶Pcr檢測報告,落地之後被檢測出確診陽性必須被隔離。韓國宣布,將對來自「檢疫重點國家」的入境人員實施篩查,而評判標準則是檢測體溫是否超過了37.5度,中國已經被列入「檢疫重點國家」名單,不過韓國也表示,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衛健委疫情應對領導小組組長梁萬年

意大利宣布,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國際旅客進行入境核酸檢查,這一措施目前暫定為實施至明年1月30號,到期後將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延續。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當下我國對防疫政策的連續調整,絕非是西方式躺平,這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裏,已經被無數次證明過。回想2020年全國人民在面對新冠這個前所未見的對手時,以極為決絕的意志和霹靂手段,與其進行了殊死抗爭。其中,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中國的統一部署,以及不計成本的海量投入,為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抗擊疫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是在戰勝了原始型、貝塔型、德爾塔型等多個致死率較高的新冠毒株之後,我們迎來了奧密克戎這個全新的變異毒株。

當前,一個嚴峻的挑戰正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由於美元瘋狂加息對全球通貨膨脹帶來的直接影響,以及俄烏衝突對國際能源、糧價造成的衝擊,正在讓即將到來的2023年變得充滿不確定性。

印度新德里機場

因此,明年的重點工作,就是在調整對新冠感染防護措施的同時,全面提升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為極有可能會出現的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做好準備。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還在對中國採取入境檢測甚至是入境隔離的國家,與其說是出於防疫的目的,倒不如說在借題發揮來蹭熱度。韓國、印度、意大利等國家,在過去幾年裡都遭到了新冠感染的重創,印度在2021年的德爾塔毒株大流行期間,更是發生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而一個基本事實是,全球新冠疫情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即便是這些揚言要對中國實施入境管制的國家也同樣如此,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之前我國在實施動態清零政策時,也是這些國家對我國的入境檢疫措施怨聲載道。

入境程序調整將在明年1月8日實施

由此可見,即便全球新冠疫情即將進入到第四個年頭,但人為政治干預仍然存在。我們有理由相信,「調整」並不是躺平,封控與開放也從來不是選項,而是根據形勢必須作出的變化。我們花費三年的時間,躲過了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時最黑暗的時刻,這期間所付出的努力絕不是徒勞無功的,接下來,我們要以萬全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朝着和平崛起的目標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