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份基本工資上漲,「打工人」喜憂參半,漲得太少了?

【村長曉佳一】圖文記錄鄉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工人是無產者,作為一名打工人最希望的就是能賺取更多的報酬,置辦家業,成為「有產者」,因而打工人就日復一日努力上班,爭取進步,但是若干年後回過頭來看,絕大多數的打工者依舊還是打工人,這裏面的邏輯難道是設定好的嗎?

如果按照老祖宗的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出身已經註定未來,雖然未必是絕對,但是在以前基本上也是準則;即便到了新中國時期,九十年代的時候同樣如此,「接班」就是最有說服力的。

各種企事業單位都是老子退休,兒子、女兒接班干,工人的兒子還是工人,農民的孩子還是農民。但就是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大家都窮),老百姓的精神卻是富足的,不論工人還是農民都充滿了幹勁。

然而現在呢?物質極其豐裕,精神卻極其匱乏,工資年年上漲,就如今年已有20個省份調整了基本工資標準。

據媒體統計,2021年以來,我國已經有20個省上調基本工資,包括北上廣深、江浙等超一流經濟體,也有東三省這種老工業基地,還有陝甘寧這些革命老區。

調整後,第一檔中,上海居首,每月最低薪資為2590元;深圳隨後,為2360元;依次為北京:2320元;廣東:2300元;

浙江、江蘇:2280元;天津:2180元;山東:2100元;湖北:2010元;

內蒙古:1980元;寧夏、陝西:1950元;遼寧:1910元;新疆:1900元;

山西:1880元;黑龍江:1860元;江西、西藏:1850元;海南:1830元;甘肅:1820元;安徽:1650元。

工資上漲是好事,這大家都知道,但是面對不斷上調的薪資,現在的打工者卻並不太在意,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想了解到底漲了多少,可以說基本薪資上調對於打工者來說喜憂參半,為何如此?是因為漲得少了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主要有2點原因。

⑴不靠基本工資吃飯

基本工資只是最低工資,現在大多數的企業有自己的薪酬制度,並不隨着基本工資上漲而有所變動;同時有些職位也是如此,一年漲兩次工資乃至一個季度漲一次都有。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優秀的人才,留住人才,因而在薪資上毫不吝嗇。

基本工資最高的上海,一個月不過2000多元,但是很多打工人的基本工資在3000元、4000元,乃至更高,加班費一小時都能超過50元,所以省內基本工資的上調對人家毫無影響,不靠基本工資吃飯。

⑵薪資漲不過物價

我國工資大幅度上漲的時間也就是在08年以後,在以前平均400、500的省市不在少數,但是基本工資漲到了現在僅僅有兩三倍,而這十幾年裡,以房價為首的物價卻是翻了好幾個跟頭;如果說以前買房子攢攢錢還有希望,現在即便在上海工資兩三萬一個月都不敢談買房子。

據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1029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2%。工資也漲了不錯,但是房價是在每平米一萬的基礎上漲的,基數太大;而工資則是在每月2000左右漲的,算了一筆賬,如果靠工資買房,連縣城的房子都是奢望。

而且上漲的不止是房價,還出現了各種服務性的收費,生活費用大幅增加,以前在農村一個家庭一個月花不到什麼錢,而現在一個正常的農村四口之家,不算各種大件,就是平常花銷沒有兩三千是過不下來。

某音上一位在青島打工的女性曬出了月支出,一個月雜七雜八地算下來要17700元,而他們家的收入不過兩萬元,在青島卻10年,還是買不起房子,因為剩不下錢。

因而工資上漲,帶給人們的不僅是高興,還有因工資上漲而隨之上漲的生活成本和工作成本。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物質豐裕,不愁吃喝,卻精神匱乏的原因,很多人都看不到出路在哪裡,整日陷入內卷、焦慮之中,所以我們懷念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