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起義軍中,劉邦、項羽傑出表現之下,依然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視

每年的3月18日,在山東青島即墨區東部沿海的一座小鎮上,都會舉行一個祭海活動,每逢此時,會有幾十張一字排開的供桌,擺滿各種祭品,漁船也被修葺一新,旌旗招展、萬頭攢動,好不熱鬧。下圖便是祭海節時龍王出場的場面。

這個祭海節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其活動所在地名為田橫鎮,這個祭海活動也逐漸成為一個當地的民俗節日,被稱之為 「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其意即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的一個歷史人物——田橫,而田橫也正是本文所講的田氏三兄弟中的一位。

初露鋒芒

在秦末戰爭中,原來六國的土地上,出現了無數的能人異士,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而對於齊國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的主人雖然名字一直在換,卻都有共同的姓氏——田,這個戰國時期田氏齊國後裔的姓氏。田氏三兄弟自然也都是齊國王族的後裔,但事實上,他們並不是親兄弟,之所以放在一起說,主要因為三兄弟共同舉起了起義的大旗,安定了齊國的局面,發出了關東六國王族後裔的最強音。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全國各地派人去「徇地」,也就是帶着兵去宣傳反秦思想,由於秦朝的統治過於殘暴,所以響應者不計其數。經常可以看到帶着幾千兵去的起義軍,瞬間發展到幾萬兵。而受命來齊國「徇地」的領頭人名叫周巿[fú]。當時周巿已經基本平定了魏地,一路向東來到了狄縣,但是卻遭到了狄縣縣令的頑強抵抗,一時竟無法攻克。

而在狄縣之中,恰恰有着齊國當年逃亡至此最為強大的田氏族人,其代表人物便是田氏三兄弟——田儋和他的堂兄弟田榮、田橫。他們見此情景,便知道,他們的機會來了,於是田儋假藉著要殺他的家奴,需要縣令給予斷案的機會,一舉將狄縣縣令刺殺,隨後將狄縣各豪門望族的子弟都召集起來,樹立統一思想:各地諸侯都已自立為王,而我們大齊國當年也是有着悠久歷史的,我田儋也是田氏族人,當得起齊王。當時的天下,可以說是一呼百應,更何況是在齊國如此有號召力的田氏。

因此,田儋不僅帶領着田榮、田橫很容易地打跑了城外的周巿,也很快平定了齊地,成為了真正的齊王。

一波三折

為什麼說田氏三兄弟非常特別呢?

因為當時揭竿而起的除了他們三兄弟以外,其他所謂的六國貴族後裔基本上是有名無權、或者是靠他人的力量扶持的,如被項梁推出來的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張良一直抬也沒能抬起來的韓王成張耳、陳餘扶持的趙王歇,當然,還有被田氏兄弟打跑回到魏地的周巿費盡了力氣才從陳勝手中要回來的魏王咎。然而田氏三兄弟則從始至終一直保有着齊國的領導權

魏王咎和周巿那邊剛立國沒多久,就迎來了秦朝大將章邯的軍隊。雖然秦朝在當時也只剩下章邯這一路「救火隊長」了,但是這個「救火隊長」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大的。魏王咎無力抵抗,被牢牢地圍困在臨濟城,情急之下,向齊國發來了求救信號。雖然曾經和周巿兵戎相見,但是本着唇亡齒寒的態度,田儋親自率軍救魏。然而結果卻是,田儋不但沒能救了魏國,還把自己的命搭在了臨濟城下

田榮見勢不好,連忙率領着余軍逃往東阿城。可是章邯卻並不想放過田榮,一路追擊,幸好項梁大軍趕到,擊退了章邯軍。被解救的田榮原本應該跟隨項梁一共追殺章邯,卻聽到了一個壞消息——齊國國內聽說田儋身死,又重新立了一位齊王,這位齊王還是原來被秦始皇打敗的齊王建的弟弟田假

聞聽此信,田榮不禁怒從心頭起,當即決定回師齊國。

分封不公

新立的齊王田假也有一個田氏小分隊,除了他自己新自做齊王外,還有相國田角大將田間。只不過,他們並不能阻擋田榮回師的步伐,最後連老家也不要了,田假去投奔了楚國、田角和田間則留在了趙國。重新佔領齊國的田榮重新立大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他自己擔心相國,而弟弟田橫則繼續做他的大將。

那邊獨立與章邯作戰的項梁眼見着章邯又增兵了,連忙派使者又向齊、趙兩國發來了求援信號,但是氣還沒消的田榮卻提出了一個要求,只要楚、趙兩國把逃過去的田假、田角、田間這幾個姓田的都殺了,田榮馬上出兵。雖然同是齊國田氏後裔,但是在利益面前,還是絲毫不讓步的。

結果,這時候與章邯作戰連戰連捷的項梁卻並未答應田榮的要求。可歷史有時候也喜歡開這種玩笑,項梁最終還是敗在了章邯的手裡,自己也被殺了,項羽卻因田榮未出兵而將其懷恨在心。後來,巨鹿之戰,項羽一舉拿下章邯的軍隊,進而進軍咸陽,隨後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田榮毫不意外地被排除在外。

在項羽對齊國的分封中,追隨項羽進軍咸陽的齊將田都被封為齊王,齊王建的孫子田安被封為濟北王,而田榮扶持的齊王田市則被大面積縮小地盤,僅僅做了一個膠東王

面對如此不公平的分封,田榮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前來分蛋糕的田都、田安都被田榮輕鬆擊敗。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田市卻沒有他父親田儋的威風,竟然因為畏懼項羽而準備去膠東國「上任」。田榮大怒,隨即把田市也殺了。

一統齊國之後,田榮自己坐上了齊王的位置,可是此舉卻也為他自己迎來了殺身之禍。

齊國之亡

田榮雖然又一次將齊國統一,但是卻惹來了更大的敵人——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原本就因為項梁之死一直懷恨在心,這一次更是直接找到了攻殺田榮的機會。當即率大軍攻打田榮,田榮兵敗,敗走平原,卻被平原人殺害了,但是項羽對田榮的恨卻無處釋放,於是,項羽「遂燒夷齊城郭,所過者盡屠之」,齊國轉瞬成為人間地獄。


這時,田榮的弟弟田橫站了出來,將齊國敗逃的散兵游勇,匯聚到一起,可達數萬人之多,便打算反擊項羽。恰在此時,劉邦的漢軍也已經殺到了彭城,於是項羽忙南下救彭城。田橫得以有喘息之機,一步步地又將齊國土地納入麾下,並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自己開始做國相。

此後,雖然楚漢戰爭打得熱火朝天,齊國卻並未參與其中,但求自保而已。可是逐漸在北方擴展地盤的韓信終於將目光轉向了齊國,而在同一時間,劉邦手下的說客酈食其也向劉邦進諫以說降齊國。外有韓信大兵壓境內有酈食其曉以利害,田廣、田橫權衡利弊,決定倒向漢王劉邦。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正處於「饑渴」狀態的韓信,卻並不希望他投降酈食其,於是繼續進軍齊國,一舉將齊國拿下,齊國就此滅亡。

而齊王的封號也到了韓信的手裡。

海島傳聲

齊國滅亡以後,田橫先是投奔彭越,後害怕向漢的彭越會對自己動手,於是率領手下五百人逃亡至海島之中。

劉邦稱帝後,擔心「齊人賢者多附焉」的田橫未來對大漢朝不利,於是命人召田橫前來相見。田橫本不願前往,但是恐劉邦「族夷」,無奈僅帶兩個隨從便奔向洛陽去見劉邦了。

在距離洛陽僅三十里處,田橫傳話於劉邦道:「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說罷,自剄於當場,其手下從其命獻其頭與劉邦。劉邦見其頭也不禁感懷神傷,於是封田橫兩個隨從為都尉,並「以王者禮葬田橫」。

田橫下葬已畢,兩個被封為都尉的隨從便在其墓前自刎而死。劉邦聞聽,感慨「田橫之客皆賢」,想要將海島之中的五百人也召為己用。可當海島五百壯士聽聞田橫身死的消息,亦沒有表現出對俗世的眷戀,集體自殺而死。

太史公贊之曰:「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水言水語

在秦末的起義軍中,齊國田氏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力量,在其他五國貴族勢力皆已凋敝得七零八落的時候,齊國的田氏卻不斷地有人站出來,從田儋、田榮、田橫到田假、田角、田間,再到田都、田安等等,他們不斷地內耗使得齊國一直處於一種欲強不強、說弱又不弱的程度。不過好的一點是,齊國政權的主動權在這一階段一直掌握在齊國田氏王族後裔的手裡,尤其是絕大部分時間都掌控在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手中。

他們受「古之齊國」的感昭,試圖恢復曾經強大的齊國,但是與劉邦、項羽等人「心懷天下」相比,就有些思想局限性了。不過,他們及其手下,尤其是田橫與其徒屬之間的這種君臣大義,卻充分體現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古風,雖不值得提倡,但卻足以令人為之動容。

也正是田橫的高節,才是至今「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依然存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