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台媒報道,台灣地區前副領導陳建仁16日表示,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而且「與病毒共存」是「高疫苗覆蓋率國家」作為,例如英國呼籲公眾學習與病毒共存,以色列、新加坡不再追求「零確診」,而台灣民眾已有足夠防疫能力和知識,群眾心理和社會氛圍都願意配合防疫工作,所以不必害怕「與病毒共存」。
陳建仁 圖源:台媒
在16日舉辦的一場新書分享會上,作者之一陳建仁以「台灣的科學抗疫之路」為題講話,推崇台灣當局防疫做法。
按照陳建仁的說法,要撲滅新冠病毒很難,不但耗時耗錢、更嚴重耗損社會經濟成本,而且新冠病毒會「流感化」,傳染力高但毒力低,如挪威新冠病毒的致死率為萬分之五,與普通感冒、流感差不多。他進一步吹噓台灣當局已準備好快篩、疫苗、口服藥物,所以島內民眾不要害怕。
台灣民眾接種新冠疫苗 圖源:人民視覺
陳建仁還宣稱,「全世界只有台灣能夠如此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他再次重申民進黨當局反普篩和反封鎖的政治操作說法,宣稱全球多地採取封鎖或普篩的防疫措施,就是因為他們無法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
然而,隨着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島內醫生擔心如果台灣社會放棄抵抗新冠,選擇「與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人員。
台灣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15日在臉書寫道,奧密克戎癥狀輕微並不代表不用打疫苗,並引述在美國南加州展開的研究報告稱,相對於德爾塔,奧密克戎患者住院率比較高。
潘建志說:「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中住院人數還是大量增加。如果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崩壞,無法維持醫療品質,重症和死亡比率就不會這麼低了。」
「與新冠共存」的觀點也引起台灣網友的討論。一名網友此前日通過PTT以「台灣人484不可能跟病毒共存」為題發文,表示疫情肆虐美國,當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幾乎都快破百萬,英國、法國的疫情也相當嚴峻;但隨着疫苗接種率提升,重症患者出現的幾率已經下降很多,「是否應該把奧密克戎定義成小感冒」。
台灣民眾接種新冠疫苗 圖源:人民視覺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口罩戴好就對了,不用去想那麼多」、「小你個鬼,自己查一下新冠的後遺症」、「你確定非重症就等於小感冒嗎」。
還有網友說,「客觀來看的確不行,醫療能量大概直接爆掉,之前每天3、4百確診,就一堆醫院上新聞哀哀叫,常時高強度運轉,沒辦法應對衝擊,就像鬼島供電」;還有網友認為,「共存的目的是維持經濟,不是讓你玩」、「沒可能,確診一多又要叫誰下台負責」、「歐美是沒得選只好共存,又不是原本清零」。
(編輯:Z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