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S動力電池質保期內出現不明液體

特斯拉Model S動力電池質保期內出現不明液體

車主被要求承擔一萬五千元運輸、拆檢費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余昶)2022年4月25日,中國質量新聞網汽車頻道收到特斯拉車主的投訴,稱其購買的Model S動力電池內部出現不明液體,車輛無法再次正常啟動。車主輾轉兩個特斯拉維修中心,不僅沒能得到造成問題原因的答覆,而且在需要進一步檢測時,被要求先簽一份「委託維修合同」,合同中明確顯示:電池運輸費用以及拆解檢查費用,共計15921元,需要車主承擔。維修中心表示:如果車主不簽合同,維修中心不予以送檢。

與傳統燃油車類似,純電動汽車也有「三大件」,分別是動力電池、電驅系統和電控系統,其中動力電池直接決定了車輛的使用體驗和性能安全。針對車主的投訴,本網展開了調查。

特斯拉維修技師將動力電池的隔熱層掀開,赫然看到電池上層有大量的液體,部分螺絲已經生鏽……

家住北京的劉先生(應車主要求文內均為化名)於2017年11月28日購入了一輛Model S,目前已經行駛了6萬公里。據劉先生介紹,車輛在使用期間一直沒有出現過問題,直到2022年4月1日接到特斯拉客服通知,稱其車輛在召回範圍內,需要將車輛開到門店內進行檢查。

(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劉先生在電話里告訴我們事情的起因。他說:「我去(店裡)的路上,車輛儀錶盤上就顯示車輛將無法重新啟動。我沒當回事,就開到店裡去了,除了召回檢查,正好讓他們也給我查查怎麼回事。」劉先生放心地將車輛交給特斯拉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

劉先生本來以為故障能夠很快地解決,結果看到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個下午都在檢測。這讓劉先生感到奇怪,他詢問店內工作人員到底是怎麼回事?工作人員告訴他:「電機冷卻液泄漏,車輛需要放在店內維修。」

清明節期間劉先生接到特斯拉中心的電話。「他們說給我調了一台新電機,結果更換後系統依舊無法錄入數據。」劉先生說,「店裡告知我車輛可能是壓縮機問題,需要我到店商談維修事項。」恰逢清明假期,劉先生就再次前往店內。

由於車輛已經使用四年,目前在質保期內的僅有電機和電池兩部分,壓縮機的更換和維修需要車主自費。劉先生認為:既然是車輛零部件出現問題,又不在質保期內那就該修就修。

然而,第二天劉先生再次接到特斯拉維修中心的電話,說壓縮機更換後,車輛系統還是無法錄入,不是壓縮機的問題,是電池的問題。並且說已經把電池拆下來放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讓劉先生再去一趟維修中心。

特斯拉維修技師將動力電池的隔熱層掀開後發現電池上層有大量液體(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劉先生到店後,特斯拉技師掀起電池防火毯的一角,表示電池內有液體,可能是水,並且用冰點測試儀證明過。

動力電池隔熱毯下本不應該出現液體(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由於水量較少,不便於測試,劉先生就讓技師把防火毯全部掀開,出現的場景讓所有人都驚呆了——電池上有大量的液體,部分的螺絲已經生鏽!

電池只能從北京送上海檢測、維修,除了疫情對送檢維修造成的不利影響因素,特斯拉維修中心還堅持車輛送檢前車主需簽署一份「維修委託合同」。合同第十五條規定:「動力蓄電池和電機需送至特斯拉工廠(含其委託或認可的關聯企業)拆解檢查後方可確定最終維修方案和維修費。客戶一經簽署本文件,即為明確同意拆解動力電池和電機、同意支付拆檢費和動力蓄電池及電機(含其配件)往返特斯拉工廠運費並同意該費用不可免除或退還。」

說人話就是:動力電池上出現的積液,即便是由於產品質量問題,或者是由於產品設計缺陷問題,涉及超過萬元的運輸費、拆檢費,特斯拉對用戶的政策是只收不退,而且是以與用戶簽訂合同的形式定義了!

這事擱你,你幹嗎?

見到這樣的場景,劉先生甚至沒有時間後怕,腦海就被一個巨大疑惑佔據:這些液體究竟是怎麼進去的?

特斯拉拆卸排氣閥時給劉先生拍攝的照片,上面可以看到附着小液滴(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對此,特斯拉維修中心給出的解釋是:雨天路過積水路段時,兩方會車可能會導致積水通過打開的通氣閥進入車內,並且給劉先生更換了新的排氣閥。

但是劉先生告訴本網,他在車輛使用期間一直都是在城市路段行駛,並且停放都很小心,一般都是在住宅內的地下停車場,每逢下雨天氣也盡量不開電動汽車出門,而是開家中另外一輛SUV。「我平時開得很小心,你看我四年才開6萬公里,可以說是很少開了。」劉先生說。

沒有多少駕車涉水經歷的劉先生認為:電池因進「水」導致的損傷並不是使用問題,而是車輛的設計或者是質量問題;因此,他堅持要求特斯拉官方給出進一步的檢測和進水原因說明。

特斯拉統一制式的合同並不適用於劉先生當下的情況(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此種情況,特斯拉維修中心稱,他們是無能為力了,需要運送到上海特斯拉總部進一步檢測、維修電池。工作人員讓劉先生在一份委託維修合同上簽字,並列出電池運輸費用以及檢測費用,共計15921元,需要劉先生簽字後才能將電池送檢。

(圖片來源:車主提供)

而合同條款中第十五條讓劉先生難以下筆簽字:「動力蓄電池和電機需送至特斯拉工廠(含其委託或認可的關聯企業)拆解檢查後方可確定最終維修方案和維修費。客戶一經簽署本文件,即為明確同意拆解動力電池和電機、同意支付拆件費和動力蓄電池及電機(含其配件)往返特斯拉工廠運費並同意該費用不可免除或退還。」

合同甚至還規定:「如客戶逾期不對維修方案做出確認,客戶應在特斯拉通知提取後三日內支付拆件費和運費並至指定地點提取未修復的車輛。」

換言之,一旦劉先生簽字同意電池送檢後,不認同特斯拉所提出的維修方案,不但要自費承擔來回的運費,甚至還要在三日內到特斯拉指定地點將自己無法啟動的車輛取走。一輛通過廠家直銷的車輛可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維修,這意味着車輛將成為重達幾噸的「廢物」,最終只能以報廢處理。

這樣的條款劉先生堅決不能接受,他質問特斯拉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合同里並沒有標明:如果是質量問題車主不用承擔送檢、檢測費用。現在問題的原因還沒有查清楚,如果我簽了字,即使是質量問題運輸、送檢費用也要由我來出,如果是你,你會簽這樣的合同嗎?」

截至發稿,劉先生沒有在這份合同上簽字,他的車還停放在特斯拉維修中心,那塊拆下來的動力電池也隨意的放在維修車間的一角,幾個汽車輪胎上。

中國質量新聞網將持續關注劉先生動力電池積液問題解決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