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韓束母公司上海上美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
這並非上美集團首次衝刺IPO,今年1月,上美集團曾向港交所遞表,但並未成功。而在去年2月,上美集團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意圖登陸A股資本市場,但最終並未成功。
與年初IPO時相比,上美集團有哪些變與不變?
根據招股書,上美集團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業績數據的急速下滑。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營收降31%,利潤縮水超六成。相較之下,2019、2020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數據均呈增長趨勢。
而不變的是其對營銷的過度依賴和高端產品增長乏力。
這家曾被冠以「第一微商」稱號的傳統化妝品企業,能否成為今年首個港股美妝上市公司,仍有待觀察。
線上渠道收入佔比達73%
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上美集團仍然迫切推進上市進程。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收12.62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8.32億元,同比下跌三成。
利潤方面也表現不佳,上半年,上美集團的凈利潤為0.6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74億元下降了超60%。
上美集團將業績下滑歸因於疫情。「疫情對公司在上海的生產及交付產生影響。」上美集團表示。
不僅利潤下滑,上美集團毛利率也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毛利率64.9%,較上年同期的66.6%下降1.7個百分點。
其中,線上自營毛利率為72.3%,線上零售商毛利率為63.4%,線上分銷商毛利率為46%,線下零售商毛利率為81.1%,線下分銷商毛利率為49.6%。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主營護膚品及母嬰護理產品的開發、製造及銷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美集團實現零售額75.56億元,約佔國貨化妝品市場份額1.7%,國內化妝品市場份額0.8%。
2002 年,呂義雄帶着 8 個人的團隊來到上海開啟日化帝國之夢,用時十多年創立韓束、一葉子、吾尊、索薇婭、紅色小象、韓粉世家等知名日化品牌。
上美集團壯大過程的一個轉折點是在2010年,當時微商行業大火,韓束開始布局微商渠道。2015年,韓束搭建了線下代理+電視購物+電商平台+微商的一整套產品銷售渠道。
從渠道來看,目前上美集團的銷售渠道仍然是以線上為主。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分銷產品,其中線上渠道的佔比逐步提升。
過去三年和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線上銷售所得收入分別為15.04億元、25.43億元、26.98億元和9.31億元,佔比分別為52.4%、75.2%、74.6%和73.8%。
線上收入佔比逐年增長,這也意味着上美集團線下渠道的力量正在被削弱。
招股書顯示,線下渠道的收入佔比從2019年的45.7%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4.6%。
不過,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稱,線下零售及分銷對該公司的業務仍至關重要,上美集團廣泛的線下零售及分銷網絡主要包括線下零售商與分銷商。其中,線下零售商主要是知名超市及化妝品連鎖店,包括屈臣氏等。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美集團通過屈臣氏4000多家門店展示及出售產品。
邀請明星代言,兩年半花5570萬
重營銷,是上美集團一直以來的底色。這也是上美集團不變的地方。
比起「上美集團」的名聲,韓束的知名度似乎更加響亮,這歸功於近年來上美集團的營銷投入。
早年憑藉微商起家的上美,曾經創造過40天回款1億元的銷售神話。不過而後,由於銷售模式涉嫌傳銷,上美開始把營銷重點轉為代言和冠名等方式。
憑藉著在熱門綜藝、電視劇的大筆廣告投入,同時也邀請多位明星為其代言,種種作用下,韓束、一葉子似乎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化妝品品牌。
上美集團的韓束品牌,曾以5億元的價格冠名《非誠勿擾》,刷新了當時中國電視廣告的紀錄。
銷售方面的出售闊綽在財報數據中得以體現。今年上半年,其銷售開支高達6.0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高達48.2%。
在銷售及分銷開支中,營銷及推廣開支佔比超過60%。
依賴營銷的上美集團,也吃到了代言人出事的苦頭。
上美集團還提到,其曾因明星的不當行為,在合約期結束前與其終止業務合作,並因此於2021年處置相關包裝材料、撤掉廣告及營銷材料,造成額外開支約1400萬元。
2021年7月,「吳亦凡事件」發酵後,韓束曾表示,與吳亦凡解約,終止一切品牌合作關係。
此外,上美集團也曾邀請多位明星為其代言,如林志玲、郭采潔、娜扎、景田、佟麗婭、王子文等。2020至2021年,上美集團的明星代言費分別為2028.6萬元、2532.6萬元,分別佔總收入的0.6%、0.7%,
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的明星代言費1009.6萬元,佔總收入的比重增至0.8%。據此計算,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團邀請明星代言共花費5570萬元。
此外,「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在上美集團一直存在。相較於營銷的大手筆,上美集團的研發投入並不算多。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研發支出5190萬元,僅佔總收入的4.1%。
實控人上市前套現1.83億元
與疫情的風險相比,上美集團更大的風險,或在於高端品牌缺失。
韓束以前積累的用戶大部分來自線下,而隨着品牌成長,用戶的年齡也隨之增長。
為此,今年韓束重新將品牌定位為「中國抗衰老科技領先品牌」,切入抗衰市場。研究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曾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抗衰市場在2021年達到2000億美元。
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還多次提到「多品牌戰略」,雖然口號喊得響亮,但是上美集團對韓束這一大單品的依賴卻在與日俱增。
上美集團目前的化妝品品牌,主要包括韓束、一葉子和紅色小象。今年上半年,這三個品牌合計收入佔總營收比重達93%。
分產品來看,目前公司品牌韓束占收入大頭47.8%,而後依次為品牌一葉子,佔21%;紅色小象,佔24.2%。
對比前三年單品牌收入來看,來自韓束與紅色小象產品收入穩健增長,一葉子品牌影響力逐年乏力。
2019至2021年,韓束的收入佔比分別為32%、39.4%、45.1%,到今年上半年,韓束的收入佔比達到了47.8%。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除了上述品牌外,還擁有花迷、Cosmetea等品牌,覆蓋護膚、面膜等品類,不過這些品牌的市場表現尚不出彩。
上美集團也在尋求突破。招股書顯示,近年來,上美集團相繼推出了高肌能等三個子品牌。2022年,公司還將推出三個新品牌。
由於早期的「微商營銷」以及下沉市場的「電視購物」營銷,讓韓束、一葉子等品牌缺席了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不同於此前韓束等產品主打大眾市場,即將推出的三個新品牌都將定位在中高端護膚或母嬰市場。
不過,目前國內美妝高端市場已被外資品牌佔據。國內市場排名前三的化妝品牌為歐萊雅、雅詩蘭黛和路易威登,市佔率分別為18.4%、14.4%和8.8%。
另據招股書,上美集團在2022年4月2日舉辦的股東大會上向全體股東宣派現金股息人民幣2億元。
這意味着,上美集團的股東在上市前夕「套現」2億元。截至2022年8月31日,上美集團已經派付現金股息9760萬元。
本次IPO前,上美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呂義雄直接持股約40.96%,並間接擁有約50.31%的權益,合計持股比例91.27%。
據此計算,呂義雄將通過派系獲現約1.83億元。
END
運營編輯: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