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變了!美「參戰」或引發核戰,北約打退堂鼓,烏開出和談條件

烏克蘭局勢再添新變數,美國方面自曝「參戰」實錘,這令美俄全面衝突的風險增加,但北約方面終於開始打起退堂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度為俄羅斯開出和談條件。

俄烏戰事仍在進行,而圍繞着烏克蘭問題,各方幕後的博弈更是激烈,而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似乎開始顯露怯意。據環球時報6月14日消息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天在瑞典表示,由於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的流程比預期複雜,北約方面「無法確定」這兩個國家獲准加入北約的時間。斯托爾滕貝格的這番表態翻譯過來,就是北約雖然願意接納芬蘭和瑞典加入,但什麼時候加入不好說,甚至有可能出現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事務一直耽擱下去的情況。表面上看,北約在此事上拖拖拉拉的原因是因為土耳其存在反對意見,但實際原因,恐怕還是北約試圖緩和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

此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提出異議,隨後宣稱需要北約滿足土耳其的一系列訴求,土耳其方面才會在此問題上鬆口。由於加入北約的規章是需要所有北約國家同意,因而土耳其的反對便構成了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阻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土耳其本身只是想藉著機會索要歐洲的讓步,為自己獲取更好的條件,土耳其不可能長久地頂着北約高層的壓力不鬆口,那隻會讓土耳其自己在北約中的地位進一步地邊緣化。

北約秘書長現在宣稱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時間不能確定,其實就是拿着土耳其製造的困難當幌子,目的就是拖延時間,避免過度地刺激俄羅斯。畢竟在烏克蘭危機發酵的背景下,俄羅斯和北約發生直接衝突的概率已經大幅增加,此時進一步地刺激俄羅斯,北約方面也害怕會產生嚴重後果。所以,北約對瑞典和芬蘭的加入踩下了剎車,本質上是北約在與俄羅斯對抗的問題上開始打退堂鼓了。

有趣的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幕後推手美國,卻繼續地為烏克蘭局勢火上澆油。此前,美國方面證實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前,美軍部隊就在烏克蘭地區參與了對俄羅斯的網絡攻擊行動,這是美國方面首次承認現役部隊在烏克蘭對俄進行過正式軍事行動。無獨有偶,美國總統拜登此前在為烏克蘭提供多管火箭炮的問題上鬆口,允許向烏克蘭軍方提供射程80公里的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此舉被認為將極大地增加俄軍地面部隊的危險,並為烏克蘭提供一件打擊俄羅斯本土的利器。美國政府一邊喊着絕對不能和俄羅斯開戰,另一邊卻持續地進行這種挑釁行為,拜登當局對俄羅斯的矛盾心態可見一斑。如今拜登是既想打擊俄羅斯,又不敢引發戰爭,可謂是進退兩難,但拜登政府應該沒有忘記普京的一個警告,那就是美國的全面介入,極有可能引發美俄的全面核戰爭

面對美國方面想直接介入又不敢直接介入,而北約集團又開始打退堂鼓的局面,澤連斯基當局似乎也醒悟了過來,對俄羅斯提出了談判的新條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地時間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烏克蘭方面願意和俄羅斯進行雙邊和平談判,條件是俄羅斯方面「做好結束戰爭的準備」。澤連斯基的最新表態,態度已較之前有着顯著的軟化,按照他之前的態度,俄羅斯要撤回2月24日之前的邊境,甚至要撤出克里米亞,烏克蘭方面才願意談判。現在,澤連斯基僅僅要俄羅斯做好停戰準備即可,這樣的態度轉變,說明這位烏克蘭總統對局勢的判斷有了巨大的改變,此時澤連斯基應該不會幻想靠着西方的援助,徹底把俄羅斯「打趴下」的可能性了。

烏克蘭戰事已經打了一百多天,俄軍雖然遭遇了初期的不利,但正在奪取戰場上的決定性優勢。而美國為首的西方雖然看似強硬,但都明白和俄羅斯發生全面衝突可能會招致災難性的後果,既毀滅性的核戰爭。對於烏克蘭當局而言,最好的選項還是儘快和俄羅斯以和談方式結束戰爭,而不是試圖依靠西方的軍援持續地需求對抗,甚至妄想「打垮」俄羅斯,澤連斯基當局現在應該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