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博愛的羅琳和書中的政治正確

難以想像寫出《哈利波特》的JK羅琳如今也會因為「政治不夠正確」被網暴。看一遍《哈利波特》就知道羅琳是個多麼善良、爭取公平、愛護弱勢群體的人。


整套書的大反派伏地魔以及他的追隨者們崇尚純巫師血統,歧視殘害麻瓜(沒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禁止巫師和麻瓜通婚,想建立一個巫師統治麻瓜的等級社會。跟二戰時期的德國何其相似,伏地魔就是巫師世界中的希特拉,這樣的惡魔無論法力多麼強大最終也終將會毀滅。


盧平教授,一個溫暖善良的好人,也是全書中最優秀的一位老師。但他身份尷尬,小時候被狼人咬了,自己也變成狼人,每當月圓之夜就會變成狼,充滿攻擊性,好在有魔葯控制,變形時的痛苦逐漸減少。


盧平教授和唐克斯的死去,令我特別傷心


他因為狼人的身份飽受歧視,找不到工作,生活拮据,形象憔悴,面對愛情不敢接受,婚後也一度退縮,想離開懷孕的妻子。我在看書的時候十分同情他。這也讓我自然聯想起現實生活中的艾滋病人,他們的處境應該跟盧平教授是非常相似的吧。


書中的家養小精靈們,儘管擁有連巫師們都未必擁有的魔法,但卻以奴隸身份感到自豪,任勞任怨地為主人服務。赫敏小天使對於這種奴隸制感到憤怒,她決心為家養小精靈們爭取權益,可是每當她勸說家養小精靈們爭取自由、薪資和休息時間,家養小精靈們只感到深深的厭惡,堅決不理睬。這大約也是從現實世界的蓄奴制中得到的靈感吧?解放奴隸不僅是給予他們身體上的自由,更要解除對他們精神上的洗腦和控制。


多比是唯一一個自由的精靈,精靈中的先驅


馬人和妖精,這兩種生物對自己的種族充滿驕傲,他們在一些領域擁有遠超巫師的經驗和智慧,卻常被巫師們輕視和冒犯。馬人和巨人的生存空間都被巫師們擠壓,他們被趕到禁林和大山裡,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像不像一些新大陸上原住民和殖民者的關係?


最令人敬仰的偉大巫師,鄧不列多老爺爺,竟然被羅琳蓋章為同性戀。一開始我真的很不解,為什麼要把兒童書籍里的老爺爺寫成同性戀呢?有這個必要嗎?這一遍讀下來一點也不覺得違和了。



首先我覺得《哈利波特》是否是兒童書籍就有待商榷,另外這個安排並不生硬,剛好鄧不列多與格林德沃這兩個厲害的巫師年輕時曾有過一段非同尋常的交往,寫得點到為止,兒童讀者可以把這種關係理解為友情,成年讀者可以略加發散,將之理解為愛情,大家各有各的解讀。


最近上映的《神奇動物3》中,年輕的鄧不列多親口說出了「我曾經愛過你」


還有哈利波特中的女性,刻畫得非常好,不刻板也不落伍。


伏地魔最忠誠最殘忍的僕人Bellatrix,是被家庭主婦韋斯萊夫人消滅的,因為成為家庭主婦是女性的選擇,並不代表女性的能力僅限於此;



霍格沃茨最聰明的學生是一位女生,而且是麻瓜家庭出身的赫敏,說明了血統並不重要,性別更不能限制什麼。


羅琳還在採訪中說,當電影版選出小演員的時候,她覺得三個小演員都過於漂亮了,在她自己的設定中,三位主角都不是那麼漂亮,並且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赫敏,她的優秀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她的頭腦和個性,赫敏是到了聖誕舞會的階段才主動開始探索變美的。


雖然電影必然要選相貌出眾的演員擔當主演,但羅琳說她永遠會把原先設定的那個相貌平平卻智慧堅定的赫敏保留在心中。她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寫作創造出不靠美貌而是靠能力發光的女主角,說真的這樣的女主角在目前的書籍中實在不算多。


書裏面有位很漂亮的女生,同時迷倒了校草塞德里克和主角哈利波特的張秋,竟然是位中國女生,太難得了,終於不把我們東亞人想當然寫成書獃子和數學天才了。



所以這套書里的政治正確,照顧了不同種族、性別、職業、性取向、疾病患者的弱勢群體,我相信寫出這種作品的羅琳必然是個博愛的人。然而她在現實生活中卻被污衊為「仇恨跨性別者」,啊,真是個瘋狂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