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佔據着大部分高端製造業


並非如此。

日本的製造業的金字招牌毫無疑問正在褪色。在it,ai ,互聯網,電動汽車方面都落後於中國。對此,日立電器的CEO東原敏昭已經開始擔心未來日本製造業會淪為夕陽產業甚至消失了。

但是,日本目前仍有很多領先的技術,佔據着製造業的一些關鍵領域。參考《日經新聞》日本製造業「大勢未去」一文,看看日本人怎麼總結的。

1 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材料的生產,日本仍然有看家絕活,佔據了高新技術上游生產的關鍵位置。包括光刻膠,蝕刻氣體,氟化聚酰亞胺。韓國80%的半導體材料依賴日本進口。台積電也高度依賴這類材料。

2 手機cmos圖像傳感器,索尼掌握了全球份額過半。此外還有鋰電池,偏光板,中小型液晶面板。(各種手機零部件)還有索尼的各種電子設備,影音遊戲仍然有很好的市場。

3 飛機零部件的特殊材料,例如碳纖維東麗帝人三菱佔據了全球6成份額。三菱,川崎重工也承擔著中型客機的結構部件

3 工業機械人:日本的發那科安川電機,是全球四強中的兩家(四強佔據了中國七成的份額)

4 太空技術:日本有一定的太空探索技術,例如日本人自己吹爆的「隼鳥二號」。

5此外,還有一些零部件,比如工業螺絲,水槽壓力玻璃,光電倍增管,用於硬盤的精密小馬達,用於衛星的「精密陀螺」。這些中小微企業的看家本領也是目前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所以,日本面臨的總體危機主要是互聯網帶來的挑戰。一些大的日本品牌在中國和韓國已經不再被顧客吹捧。日本現在的這些看家本領,隨着潛在產業革命的到來,也有走向沒落的可能。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的製造業在中游產業的角色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性的。但是,佔據着大部分高端製造業恐怕已並非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