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加入被譽為「世界職教領域最權威組織」的世界職教院校聯盟(WFCP),成為國內少數被世界職教院校聯盟吸收為正式會員的高職院校之一。
近年來,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瞄準「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職院校藍圖,大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在學生國際交流、師資國際培養、跨國聯合共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推進了學校辦學的國際化進程,提高了人才的培養水平和質量,成功邁出了建設「該院」國際職教名校宏偉藍圖的第一步。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學生赴德國高校交流
作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該院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和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需要,積極思考和探索如何為學生提供一條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對接的學習途徑,為學生提供一個上升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平台。近年來學校與德國、俄羅斯、美國、韓國、愛爾蘭和台灣地區的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一系列學生海外交流項目。
——德制工程師為學生搭建上昇平台。2012年,該院與德國大學聯盟、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了學生碩士學位德制工程師的培養,建立了一條中國高職院校與德國公立高校德制工程師培養模式對接的平台,將中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送到德國高校去繼續深造,成為國際化的高水平工程師。入選德制工程師項目的學生在完成該院的學習後,進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和工科大學,按照德國工程教育體制完成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學習,並依法實現碩士學位與註冊工程師的無縫對接,取得德國制式的碩士學位工程師文憑。該文憑具備在國際上作為從業工程師的職業資格。項目開設三年來,共有11名同學赴德國高校學習。2013年9月,該院引進德語外教,開設德語課,同年11月,該院「應用型碩士學位德制工程師赴德學習預備部」正式掛牌,校內形成了濃郁的赴德國高校深造的氛圍。
——德國高校交流助力開闊學生視野。2012 年以來,該院先後與德國奧斯特法利亞應用技術大學、霍夫應用技術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協議簽署以來,該院先後派出了14名學生赴德進行短期交流學習。到達德國高校後,該院學生和美國、巴西、印度、芬蘭等知名高校來德交流的學生一起上課。教授們為他們制定了詳盡的授課計劃,課程內容從歐洲的歷史講到了新能源技術,全英文授課,內容非常充實。學習期間,教授們還親自帶領學員參觀了德國的生物村、太陽能工廠、垃圾發電廠、古銀礦等新能源工廠和歷史遺迹。
按照該院學生海外教育規劃,今後每年派出10-2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赴德國應用技術類大學交流學習。該院為學生赴德國短期學習提供70%的費用資助,對特困家庭的學生,全額提供資助。
——台灣高校交換助推兩岸青年交流。2013年起,該院先後與台灣中州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三年來,該院分批送出了61名同學赴台灣高校進行一學期的交換學習。台灣高校目前正在籌備選送台灣學生赴該院交換學習,雙方互認學分,並為學生提供免學費、獎學金、助學金等方面的政策。台灣高校還利用其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積極組織該院的交換生參加各類國際技能大賽。學生在台期間,積極與台灣高校師生互動交流,推動了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
——國際大賽展示高職學生精湛技藝。2015年4月,該院服裝設計1301班雷梓菁、服設1401班王豪同學在指導教師鍾敏維的帶領下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參加國際時裝大賽,喜獲優秀獎。該項國際比賽已有20多年的歷史,本次大賽分為半決賽和決賽,共有來自俄、中、日、韓4個國家的82個系列作品參加了半決賽,40個系列作品參加了決賽。該院學生的參賽作品順利通過半決賽,參加了最後的角逐,並取得良好成績。
——海外遊學提高學生國際人文素養。2014年,該院先後與俄羅斯、韓國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校際間的合作項目。2015年7月,該院20名同學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國立經濟和服務大學、11名同學赴韓國東亞大學參加暑期課堂項目,學習俄語和韓語,了解兩國的歷史和文化,與國外師生交流互動,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了國際交流意識。
2015年2月,該院歐姆龍訂單班的10名學生赴日本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櫻花科技計劃」交流活動。本次交流活動,該院師生先後聽取了歐姆龍公司陳建龍、高野等專家講授的「Monozukuri」技術理念,並參觀歐姆龍集團總部、京阪奈創新中心、歐姆龍京都太陽工廠、草津工廠、大金工業株式會社等。活動圍繞「Monozukuri」技術展開交流,讓師生充分感受和體驗世界一流企業的科技能力、生產製造技術和5S管理,達到增長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的目的,促進文化間的學習與交流。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教師赴德國代根多夫應用技術大學培訓
海外研修 建設國際化師資團隊
近年來,該院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選派青年骨幹教師出國進修學習力度,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師的國際化視野。2012年以來,藉助學校與德國、新加坡、台灣高校建立的校際合作關係,該院實施了大規模的教師交流與培訓計劃。
——實施中德教師中期交流項目,提高教師專業技能。該項目旨在通過一項該院教師與德方高校教師相互中期進修和講學的交流計劃,使雙方有機會在教育理念、專業層面、學術水準等方面實現更廣泛和深入的交流,以達到有效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的。該項目由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提供資金支持,並每年安排三名該院青年骨幹教師赴德國高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交流學習,三年來,該院共派出了10名青年骨幹教師赴德國漢諾威大學、伊爾梅瑙工業大學進行了交流學習。參加項目的教師除過觀摩德國教授的教學方法外,還與德國的教授合作開展學術和科研項目。
——選派骨幹教師赴國(境)外研修,拓展教師國際視野。2012年以來,該院利用暑期,共派出了109名骨幹教師赴德國代根多夫應用科技大學進行了為期28天的短期研修項目,研修主題為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28天的培訓,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震動了教師們,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2014年以來,該院加強與台灣高校的合作,共選派了48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赴台灣中州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進行了短期研修項目。
2012年到2013年,在陝西省教育廳的支持下,該院派出了23位教師和管理幹部參加了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會—南洋理工學院的師資培訓項目。2009年以來,該院參加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各類學習項目的教師達到16位。
據統計,從2009年開始示範院校建設以來,該院先後派出了400餘名教師赴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英國、台灣和香港地區進行了師資培訓。大規模的師資海外培訓,使該院具備了一支具有國家化視野的教師隊伍,這為該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能工巧匠提供了人力保障,促進了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走出去」還不夠,該院近年來還積極實施「引進來」戰略,以加大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
——邀請外籍專家來校講學,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2011年和2013年,學院先後兩次邀請德國職業教育專家胡格先生進行教學法培訓,參加胡格先生教學法培訓的骨幹教師達到了380多名。胡格先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師中間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2013年6月,學院邀請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教授、歐洲電子電力協會主席勞倫斯教授來校舉行學術講座,2014年2月,德國霍夫應用技術大學校長尤根•萊曼教授來校為該院管理幹部和陝西高職院校的領導舉辦了「德國大學校長的決策」學術講座,給該院的師生帶來了國際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重視引進海外智力工作,營造濃郁國際交流氛圍。該院常年聘請有英語和德語文教專家,給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對學生進行外語培訓。2013年開始,該院實施分層次教學改革試點,教改試點班全部推行英語外教上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2014年,該院澳大利亞籍英語外教約翰•斯密斯先生被陝西省外專局授予陝西省優秀外國專家稱號。國際化的教師培養為該院培育了一批學術和教學骨幹,促進了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和課程國際化建設,極大地提升了該院的教學科研工作。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歐姆龍訂單班畢業生入職培訓
校企合作 為學生搭建國際就業平台
近年來,該院大力開展與世界知名企業的合作,通過與世界知名企業合作開辦訂單班,引入企業培訓包,合作共建實訓室等舉措,提高了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就業水平。
——與日本歐姆龍公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2010年,該院與全球知名的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製造廠商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協議簽署以來,校企雙方就確定了「共育國際一流員工」的戰略目標,堪稱學院歷史上校企融合力度最大、合作規格最高、影響最深、效果最好的訂單培養典範。
合作五年來,中日雙方通過聯合制定一流培養計劃、共同打造一流的教學團隊、攜手推行一流現場教學、協同實施一流雙向管理、共建共享一流實訓基地、合力構建一流評價體系等途徑,按照產業升級對一流員工培養的要求,從建立校內人才培養基地、全套引入技術培訓包、整體引進產業文化教育、校企人員交流互動、設立企業冠名獎學金等方面入手,共為企業培養優質畢業生500餘人。歐姆龍班的畢業生憑藉紮實的技能,良好的綜合素質,突出的業績贏得了學生、企業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與美國億滋開展學生的訂單聯合培養。2013年6月,該院與美國億滋(中國)簽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億滋(中國)開始在該院機電類專業中選拔300名理論、技術都過硬的同學實施訂單培養。經過兩學期的緊張學習,億滋訂單班的同學,分別奔赴億滋(中國)在上海、廣州、江門、蘇州、北京的工廠,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生產實踐。實習結束後,這些同學正式成為億滋大家庭的一員。公司對億滋訂單班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示滿意,認為大部分學生工作上手快、基礎紮實、對企業價值觀認同度高、適應能力比較強。
——與世界知名企業共建實訓室。該院按照現代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先後與日本歐姆龍公司共建工業自動化實訓中心,與德國德瑪吉數控機床共建數控系統應用中心,與日本發那科公司建成發那科數控中心,同時還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共建了創意教學中心等18個實訓項目。與國際知名企業共建實訓中心,不但引來外方捐助,減少了學校的投資壓力,同時由於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共建實訓室的標準和管理更加貼合企業實際,符合行業發展實際,符合行業最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