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好人妻,東吳蘿莉控,蜀漢全是基」三國時期迎娶遺孀的風氣

曹操「好人妻」這個是有記載的。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曹操殺倉官王垕時說:「汝妻子我養之,汝勿慮也!」

三國志·何晏傳》:納(何)晏母並收養晏。

《三國志·張綉傳》:太祖納濟妻,綉恨之。

《三國志·關羽傳》: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

到了高希希導演的《新三國》中,陸毅飾演的諸葛亮更是信口張張說:把二喬送給曹操,江東就無戰事了。魯肅忙說:別瞎說啊,二喬已經嫁給了孫策和周都督。陸毅又說:那更完了,曹操最愛人妻了。

即便「曹魏好人妻」有些依據,但是後面兩句「東吳蘿莉控,蜀漢全是基」就完完全全是假想、虛構的「二次元」文化了。

所謂二次元,是一個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亞文化圈專門用語,來自於日語的「二次元(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維」。 「二次元」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虛構」之意。

網友根據記載的東吳領導孫策跟周瑜迎娶了年輕漂亮的「二喬」,所以有「東吳蘿莉控」之說。

而蜀漢的劉關張三兄弟整日一起喝酒,而且還睡一張床,劉備更是說出「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話。另一員虎將趙雲也是在桂陽太守趙范提出要嫂嫂改嫁給他時候,一拳把趙范打倒,勃然離去。這完完全全就是跟後來的「梁山好漢」一樣,不近女色,眼裡只有「哥哥。」於是網友又腦洞大開總結說「蜀漢全是基」。

好了,我們回到我們的主題,三國時期,迎娶遺孀的風俗。

遺孀:丈夫死後留下的妻子,有加層褒義的意思。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遺孀是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她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名滿京華的大儒蔡邕(yong音同庸),蔡邕精簡了秦丞相李斯的小篆,做為當時漢官方字體,時稱楷書,也叫真書。(我們現在流行的宋體字,傳聞是宋朝奸相秦儈創造的。請了解的朋友評論告知。)

蔡邕書法

蔡文姬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曾寫下《悲憤詩》兩首,清代詩論家張玉谷認為後世的曹植跟杜甫無言敘事詩受蔡文姬影響很大;音樂方面創作《胡笳十八拍》(並且有記載:蔡文姬能在聽別人撫琴時候琴弦斷了,能夠準確說出是第幾根弦斷了。古琴只有5根弦,文王姬昌被拘禁在羑里時候,思念兒子伯邑考,伯邑考也是音樂專家,於是就增加了一根弦,後來武王伐紂,又增加了一根武弦,史稱文武七弦琴。蔡文姬能夠從七弦琴中分辨是哪根斷了,不愧是音樂大師);韓愈曾說:「中郎(蔡邕)有女能傳業」,傳聞蔡邕家裡藏有很多古籍,但是因為戰亂很多流失了,曹操問蔡文姬能記得多少?蔡文姬說:之前家父藏書有四千餘卷,但是現在我只能記得三四百篇,並且用「真書」和「草書」都可以寫。

蔡文姬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青年守寡的蔡文姬回到自己家。董卓亂京師,南匈奴入侵,被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知道自己以前的老師蔡邕沒有子嗣,而且女兒被匈奴人抓去,花費黃金千兩,白璧一雙贖回蔡文姬,嫁給董祀。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三國時期的「第一才女」蔡文姬也是有過改嫁經歷的,並且在當時並沒有誰說這是「失節」。

三國時期曹魏的曹操娶了「傅粉何郎」玄學家何宴的母親,「司空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收何宴為養子。

呂布舊將秦宜祿的妻子,秦朗的母親杜氏也被曹操納為妾。

並且曹操在宛城時候,想娶「北地槍王」張繡的嬸嬸鄒氏,但是引起了張繡的不滿,最後虎衛統領、長子曹昂都戰死。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是娶了袁紹次子袁熙的遺孀甄姬,並且曹操的另外一個兒子曹植也想娶甄姬,但是苦於自己的哥哥捷足先登,曹植在思念心儀的甄姬時候寫下了《洛神賦》。

劉備自領益州牧時候取了劉焉的兒媳、劉璋的三嫂、劉瑁的遺孀吳氏,而吳氏的哥哥是就是蜀漢大將吳懿吳班

野史記載關羽想娶貂蟬,不過有人說貂蟬就是虛構的歷史人物。但是關羽想娶秦宜祿的遺孀杜氏是在《三國志》里有記載的,只不過是被曹操搶先了。

而東吳的孫權也有過迎娶遺孀的經歷,孫堅的妹妹孫茹嫁給徐真,徐真兒子徐琨的女兒先嫁給陸遜族人陸尚,後來改嫁給孫權,就是孫權寵愛的徐夫人

三國時期,遺孀改嫁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也並沒有「失節」一說。真正要求遺孀守節,動不動封個「守節牌坊」號召全國人民學習,是在宋朝「程朱理學」大範圍推廣之後。

《二程全書》記載: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就是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五常」來約束百姓,符合封建君主統治需求。

三國時期迎娶遺孀是有特定社會背景的?

第一:三國時期屬於戰亂年代,諸侯割據戰爭不斷,而青壯年作為最主要的兵源,很多都戰死沙場。戰亂時代遺孀也很多,所以遺孀改嫁也是不可約束的事實;

第二:男性得勢後,肯定是想給自己找個賢良淑惠漂亮的女子為妻,但是美女跟才女並不是遍地都有的,所以有才有德有姿色的遺孀自然會受到他們的追求,況且當時社會也沒有「程朱理學」的束縛;

第三:在中國幾千年的男權社會中,女性很多是被當做男性的「政治工具」,而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在敵方主將戰死或者已經亡故,那麼迎娶他的遺孀,就是最好的籠絡他部下和身邊文臣武將的手段。比如劉備娶了吳氏之後,那跟吳懿就是一家人跟之前劉璋故吏也有了關係,所以人心才得以聚攏,劉備的益州牧也得以坐穩。

三國時期這麼多能人迎娶遺孀,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