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後揚的4月,指數3000點失而復得,恐慌性的下跌讓人猝不及防,券商4月份月度金股收益也到了短期的驗證時刻,於此同時,也有券商率先發佈了5月金股。
49家券商研究所在4月看好的359隻金股,平均漲跌幅為10.18%。同期上證指數下跌6.31%,創業板指下跌12.80%,滬深300指數下跌4.89%。
在4月普跌行情影響下,整體表現雖不佳,但仍有少數券商金股獲得較好的收益。
12隻股票至少被6家券商同時推薦,有金股當月跌幅超30%
在4月359隻納入統計的金股內,有9家券商同時推薦了貴州茅台;8家券商同時推薦了萬科A;7家券商同時推薦了智飛生物;6家券商同時推薦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邁瑞醫療、葯明康德、牧原股份、當升科技、中國核電、寧德時代、東方雨虹。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以至少被6家券商同時推薦的12隻個股作為選股標的。其中貴州茅台以6.36%領漲,晶澳科技以3.5%的收益緊隨其後,邁瑞醫療、萬科A、東方雨虹則以分別以1.71%、1.20%、0.91%成為金股中取得正收益的「少數派」。
但隆基股份(-5.86%)、牧原股份(-8.14%)、葯明康德(-8.14%)、當升科技(-10.93%)、中國核電(-12.08%)、寧德時代(-20.10%)、智飛生物(-31.52%)出現下跌,其中智飛生物領跌上述金股。
在券商金股漲跌幅排名來看,4月收益居首的是民生證券推薦的君亭酒店,月度收益達38.14%;緊隨其後的是東亞前海證券推薦的佳沃食品,月度收益為38.09%;國盛證券與西南證券同時推薦的濱江集團的收益為20.12%,位居第三。
而在跌幅榜排名中,同樣有多家券商推薦的固德威本月跌幅達50.24%,陽光電源跌幅達41.08%,普洛葯業跌幅達39.99%.
回顧券商4月推薦金股,從覆蓋行業來看,最被券商分析師看好的分別是電力設備行業、醫藥生物行業、食品飲料行業、電子行業、農林牧漁行業。其中,電力設備行業已連續三個月被券商追捧,而鋼鐵、商貿、社服、美容、環保等行業成為4月冷門選擇。
4月券商金股收益率慘淡,投資組合年內普遍虧損
通常來說,券商金股組合往往能直接反映出券商研究能力的強弱,在跌宕的行情面前,更是極度考驗券商的研究實力。
據每市APP數據,今年4月券商金股收益率慘淡,全市場359個金股標的,平均跌幅達10.18%。前50名金股平均漲幅+10.57%;其中,21隻漲幅超過10%,佔比5.85%。共80隻金股錄得正收益,佔比22.28%。
從券商金股的投資組合收益情況來看,申萬宏源、海通證券、東亞前海證券、國盛證券、山西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銀證券、華泰證券、東興證券金股組合收益分別排名前十。其中,與滬深300指數(同期漲跌幅-4.89%)作為參照,申萬宏源超額收益達到9.71%,海通證券超額收益為5.99%,東亞前海證券超額收益為5.20%,其餘券商投資組合超額收益雖為正數,但由於4月滬深300指數表現不佳,實質上均收於虧損。
結合一季度整體情況,財聯社記者發現,受市場行情影響,今年以來券商金股組合表現普遍不佳,截止目前均為負收益,以表現最好的申萬宏源組合為例,今年以來漲跌幅為-11.77%,而表現最差的上海證券組合,今年以來收益為-33.94%。
券商5月金股新鮮出爐,貴州茅台等持續受青睞
財聯社記者整理出,目前有券商已率先推出5月金股推薦。其中,葯明康德、東方雨虹、貴州茅台、牧原股份、中國中免等在5月受到券商青睞的金股,在4月就已出現在券商金股推薦榜中,5月仍然得到持續看好。
從金股的覆蓋行業來看,5月被券商分析師看好的板塊分別是新基建工程、金融、地產建築裝飾、建築材料、交通運輸、家用電器、房地產、美容護理、鋼鐵、商貿零售、社會服務、農林牧漁等。
機構觀點:短期市場仍然弱勢,探底過程將反覆,亦是布局機會
今年以來,受俄烏地緣政治事件、美聯儲加快回收市場流動性、國內疫情反覆擾動經濟恢復等內外部因素影響,三大指數震蕩單邊下行,滬指一度跌破2900點,但臨近月末,政治局釋放積極政策信號,三大指數觸底反彈,滬指再度收復3000點。近期行情如過山車般激蕩心弦,臨近節前指數走勢有所企穩。但從全月來看,仍呈現出大幅回調走勢,整體仍較為低迷,其中創業板回調幅度最大。
申萬宏源與開源證券均提出,5月份市場有反彈機會,但真正反轉之前難以確定市場底部,整體來看仍將維持弱勢市場。政策面將維持寬鬆,穩增長政策有望不斷推出。配置思路上,優選成長屬性周期、疫情後周期及必選消費等三類方向。在一季報中驗證高景氣的成長方向,在充分回調後也值得關注。
平安證券則認為,市場情緒有所好轉,但目前經濟底尚未確認,5月預計以盤整鞏固為主。受到近期疫情形勢出現邊際好轉和支持政策加碼落地的催化,月末數個交易日內市場迎來超跌反彈,但經濟及疫情形勢尚不明晰,更多實質性政策有待落地,市場夯實底部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海通策略則偏向樂觀,今年基本面和政策面類似12年,穩增長發力推動經濟企穩,股市形態類似16年,年初砸坑後逐步填坑。回顧歷史行情,從政策底到業績底之間依然會有複雜過程,探底過程中行情仍將反覆。但如果着眼於長期,探底過程也會是合適的布局機會。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