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韓榮君 通訊員 曲樂瀚 樊鵬琳
洛寧地處豫西山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革命戰爭時期孕育了李翔悟、溫旭陽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今年來,洛寧縣緊盯洛陽市委「151」工作舉措,深度挖掘文化資源,探索形成「紅色文化研學游+運營」「歷史文化尋根游+運營」「非遺文化體驗游+運營」的文化旅遊運營模式,為鄉村運營發展開闢了新路徑。
傳承紅色文化 催生鄉村運營新路徑
按照「紅色文化研學游+運營」的運營模式,洛寧縣對李翔梧紅色教育基地進行改造提升,制定「五紅二館一故居」總規劃,着力打造全省叫得響的紅色文化研學教育活動陣地。目前,李翔梧紅色教育基地已被河南省命名為「河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是洛陽市第五個、縣區第一個省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接待354批次近37000餘人參觀學習。
挖掘歷史文化 構建鄉村運營新格局
洛寧境內有標誌中華文明淵源的「洛出書處」「倉頡造字台」「伶倫制管」等眾多根源性文化遺存,是中華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律之源和河洛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洛寧縣圍繞「三源文化」,規劃打造洛書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區綜合體,建設洛書文化產業園、洛書博物館、鄉愁博物館、洛寧故事園、永寧書院等,將玄滬河道、神龜山、大豫山生態文化林和洛書文化路等自然景觀串珠成鏈,以洛書文化為魂,建成集文化體驗、主題遊樂、田園養生、休閑採摘、文化創意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項目,通過鄉賢返鄉創業,創立本土公司吸收運營人才帶動集體參與,推動鄉村文旅全面發展。截至目前,示範區綜合體累計接待遊客14500餘人,旅遊團隊80餘家,帶動羅嶺鄉賈溝村、講理村、前河村、羅嶺村共4個行政村,惠及810戶農戶共計3356人。
體驗非遺文化 帶動鄉村運營新發展
深度挖掘「三彩陶藝」「剪紙文化」「麵塑文化」「竹藝文化」「飲食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三彩陶藝「愛和小鎮」,在小鎮內舉辦「當日藝術展」助力鄉村教育的做法,被中央電視台高度關注並跟蹤報道;在上戈「金果小鎮」內,吸納民間「剪紙文化」「麵塑文化」傳承人等眾多文化元素參與,打造「金秋蘋果採摘節」;流轉集體閑置資產,打造「竹夢小鎮」,整合竹藝文化、竹筍宴席、豆腐工藝製作、民間美食豆腐宴等,採取「運營商+村集體+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集休閑度假、文化探秘、康養旅居、親子旅遊、研學教育為一體的沉浸式體驗小鎮。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來源,洛寧縣以鄉村運營為抓手,合理開發利用鄉村文化資源,促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力打造集產業支撐、文化融合、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生態宜居為一體的特色農文旅融合鄉村示範縣,全面夯實鄉村振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