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大學中領先的高校依然是清華大學,排名第17。排名中國大陸第二名的是北京大學,相比於去年的排名,北京大學的排名上升了5個名次,今年排在世界第18位。這也是北京大學在2006年,第一次重新進入世界前20名中。 除清北外,中國其他的大學今年也在排名中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
今年的排名共有1300多所院校上榜,是QS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學排名。
在這次世界大學排名的方法中,依舊共有6項指標被用於評估和檢驗全球頂尖高校的相關數據,從全球聲譽,學術產出質量及影響力以及國際化程度三個大方面綜合展現高等教育機構在全球語境下的發展現狀。
6項指標及權重分別為:
1. 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13萬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反饋;
2. 僱主聲譽(10%):基於超過7.5萬名僱主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水平調查問卷的答覆;
3. 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4. 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的人數除以教職員人數得出,以用於全球學生群體參考所選大學的班級規模;
5. 國際教師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之一,衡量大學中非本國教師的比例。
6. 國際學生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個指標,衡量一個大學中的非本國學生群體比例,這也可以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看看排名情況吧!
中國大陸院校的表現
中國大陸大學中領先的的高校依然是清華大學,排名第17。
排名中國大陸第二名的是北京大學,相比於去年的排名,北京大學的排名上升了5個名次,今年排在世界第18位。這也是北京大學在2006年只有,第一次重新進入世界前20名中。
除清北外,中國其他的大學今年也在排名中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
復旦大學(第31名,上升3名);
浙江大學(第45名,上升8名),躋身世界前50名;
同濟大學(第211名)和哈爾濱工業大學(並列第236名)首次進入世界前250名;
武漢大學(第225名,此前武大最高為第246名)。
中山大學(第260名,上升3名);
南方科技大學(並列第275名)和西安交通大學(並列第290名)首次進入前300名。
總體上,2022QS世界大學排名共有58所中國大陸大學上榜,相較去年的榜單多出7所。
其中, 32所大學排名逐年提高(55.2%),13所大學排名有所下降(22.4%);7所大學首次上榜。
中國大陸院校整體排名名單如下:
QS 高級副總裁兼研究總監 Ben Sowter 表示:
「也許沒有哪個高等教育系統能在過去十年像中國那樣取得如此顯著的進步。僅僅在五年前,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前20名中還沒有一所中國大陸大學。如今,中國大學已經具有了卓越的全球認可度和世界領先的研究生產力,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在全球大學的學術論文發表量中排名世界第四,這也表明了中國雙一流大學計劃正在逐漸實現其遠大目標。」
美國大學的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美國大學超半數院校的排名都有所下滑,哈佛大學更是跌至歷史最低。
除了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十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哈佛大學(第5名)跌至QS世界大學排名歷史上的最低排位,加州理工學院(第6名)自2015年以來首次跌出前五名,而康奈爾大學(第21名)自2004年以來首次失去了前20名的位置。杜克大學也跌至歷史最低點,排名第52位。
英國大學的表現
英國今年的表現非常好:排名前100的大學整體排名呈上升趨勢,共有20所院校進入前5名。
牛津大學在2006年之後的排名第一次上升到了世界第二。劍橋大學則與斯坦福大學並列第三。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華威大學等排名亦皆有提高。
全球QS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
總的來說,今年的排名在整體上來了一次大洗牌。
在此次排名中,首次有兩所中國大陸大學躋身世界前20,即: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是在十年的持續進步之後,中國高校所取得的最新的里程碑。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十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牛津大學則在2006年之後首次上升到世界第二名,而斯坦福大學和劍橋大學則並列第三。
亞洲排名前二的大學仍然位於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世界第11名,而南洋理工大學的排名上升1位,現為世界第12名。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十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
牛津大學在2006年之後首次上升到世界第二名,而劍橋大學則與斯坦福大學並列第三。
歐洲大陸排名最高的大學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八。
中國香港地區的大學今年只有2所排名上升。香港大學保持了第22名的位置,而香港理工大學取得了歷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從此前最高第75名上升到第66名。
QS前100名完整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