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輔警啰嗦,總愛多問一句 ——記大安派出所輔警倪燚

編前語:7月29日,《重慶市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七章,44條,明確了警務輔助人員法律地位,釐清職責權限,對警務輔助人員的監督管理和職業保障作出規定,為規範輔警管理、保障輔警依法履職、維護輔警合法權益提供法制保障。

為此,永川區公安局將推出「輔警在您身邊」系列報道,以點帶面展示輔警在公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


前幾日,一抹警服藍背影、單膝跪地、為暈倒老人擎遮陽傘、悉心扇着風的畫面在朋友圈裡流傳開來,這位被群眾稱讚的藍色身影正是大安派出所輔警倪燚。

自2017年成為大安派出所的一名輔警以來,倪燚先後做過內勤和社區工作。憑藉著一股子不怕「啰嗦」、不怕麻煩的勁頭,倪燚一直用心為群眾化解各種難題。


「啰嗦的小倪」

「太感謝了,要是孩子身體好點,我一定帶着他來派出所向您當面致謝……」大安街道雙井街一處居民樓里,李女士含着眼淚連聲道謝。幾日前,李女士滿臉愁容來到大安派出所諮詢兒子身份證辦理事宜,正在前台接待的輔警倪燚告知程序後,看到李女士憂心忡忡地轉身,「啰嗦」的他習慣性追問一句:這麼著急辦證是有什麼事嗎?李女士回復「看病」二字後就急急走出派出所。倪燚趕緊追上去繼續詢問:孩子得了什麼病?李女士聽後,眼淚簌簌直落,穩了穩情緒告知兒子小陳身患白血病,辦理醫保報賬急需身份證。倪燚瞬間想到: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感染,到公共場所有風險。於是,馬上開口:您等着,我向所領導彙報,爭取給您上門辦證!

一個小時後,倪燚和民警就來到李女士家中。因為小陳已經經過三次化療,身體十分虛弱。倪燚小心翼翼將其扶好倚靠在床頭,配合民警順利拍好了證件照。五日後,再次上門將證件送到了李女士手上。「這個小夥子真是有心人,要是他不多問一句,我就冒着風險帶孩子出門辦身份證了,真是不知道怎麼感謝他。」李女士感動地說。


「不怕麻煩的小倪」

像這樣「工作多問一句話」,已經成為倪燚的一種習慣。「很多群眾來到派出所都很拘謹,往往不好意思直接說出難處,我們就要主動去多問一句。」倪燚說。

今年6月,群眾報警稱14歲的女兒小莫離家出走無法聯繫。小莫因為和同學鬧矛盾休學在家,又與父母起了衝突,索性手機關機後離家出走。因為正在青春叛逆期,加之父母工作繁忙,長期親子關係緊張、溝通極少,民警詢問情況時,父母無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尋找小莫陷入了困局。倪燚還是習慣性多問幾句,繼續與小莫父親交談,詢問孩子日常生活狀況,終於了解到小莫曾經用同學的手機發過一條短訊。倪燚趕緊撥打同學手機,得到小莫長期使用的一個QQ小號。倪燚連續發了多個驗證消息,表明身份和關心。兩個小時後,小莫終於有了迴音,轉而用微信溝通。起初,小莫態度堅決,聲稱「不想回家,與父母斷絕關係」,倪燚也轉而不再談回家的事,和小莫聊她感興趣的話題,耐心傾聽她的話。慢慢地,小莫終於打開心結,說明了自己正身處沙坪壩某地。次日,順利回到家中。

「這已經是我找回的第四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了,要說有什麼感悟的話,就是在接回孩子時,要幫助他們打開心結,避免再次離家出走。而這個『心結』如何去解?就要我們多問多了解孩子恐懼、反感、排斥什麼,告知其父母加強關心關愛,也給孩子做好教育引導。目前,我尋回的孩子都沒有再出走了。多問才能找到根源,不能怕麻煩。」倪燚說。


「細心的小倪」

除了社區工作,倪燚還長期負責內勤工作。基層的內勤崗位就是各類信息收集、匯總和報送的中樞。最初到內勤崗,正值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啟動之年,各類報表內容繁雜、時間要求緊迫,手足無措的倪燚索性就在各機關辦公室扎了根,自己不懂就守在辦公室「抓」着別人問,問清楚標準要求,逐項摸清細節,直到對方下班關門。

由於街道企業較多,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倪燚就白天跑企業,晚上加班匯總信息,工作群里問題最多的,也是這個「內勤小倪」。很快,倪燚就熟練掌握了各類信息收集的要求和報送系統,每次都能及時高效地完成報表,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稱讚。

「無論社區還是內勤工作,都要有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主動性,也要有『小事不小』的責任心,始終用心用情把本職工作做紮實,群眾的心才能向著我們,公安工作才更好開展。」倪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