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氧叔有被第一屆青龍電視劇大賞的紅毯頒獎現場無語到。本該是星光熠熠的陣容,可這星光也着實有點暗淡。
林允兒、韓孝周、李惠利
美人們的紅毯妝造平平無奇就算了,就連視帝視後的同框也是親切感大於星味兒。
憑《柔美的細胞君》成為最佳女主演獎的金高銀,裝扮只能贊一句清雅。
而斬獲最佳男主演獎的李政宰,一身銀灰西裝的機能現代感,總算把觀眾印象從《魷魚遊戲》中那個憨厚善良的角色中拉出來一些。
當然兩位演員確實都是有演技+有觀眾緣的類型
客觀說,金高銀這次紅毯妝造思路沒問題,芭蕾舞女演員般的低盤發+淺藍色抹胸紗裙主打優雅仙姬氛圍。
只是這種大場合上的紗裙對垂墜感+平整度的要求極高,紗裙質地稍微再差一點就會有影樓感了。在高亮度環境下的動態美雖仙但少了些氣場,獲獎時燈光壓暗後整體質感提升,才給素裙染上些許視後氣場。
靜態比動態更強調紗裙材質的質感
金高銀的美一直都是更有實感的類型。從膚質到穿搭,瓷實的清新比朦朧的夢幻更適合她。
換句話說,這種紮實的美讓她更有身份感。雖然還是同樣細鼻小眼的清秀五官,可帶有光澤感的實能給她帶來明星的氣場。
這也在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南韓紅毯造型總是顯得小里小氣,因為一個人呈現出的身份感與地域審美風格息息相關。
氧叔前幾天還看見過一張舊照,27歲的金泰熙和24歲正是青澀的唐嫣合照。
照片里金泰熙的狀態確實很好,但仍舊在金色的禮服外套上黑色的西裝,單從服飾的亮眼程度上,竟硬生生被唐嫣的銀色壓下去了。
淡雅≠慘淡,今天就來聊聊不同地域審美風格對日常生活中的身份感+氣場感穿搭有哪些借鑒意義。
《安娜》| 富貴大小姐鄭恩彩
01
被清水系審美支配的南韓紅毯
大家都知道南韓紅毯審美拉胯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是因為有大國對比所以還有理由說風格不同。
如今在都是「自己人」的戰場,更能看出被清水系審美支配的紅毯,還能剩下些什麼。
南韓單一民族的面孔特性,決定了美貌大數據里的清秀感是主流審美,這也直接影響到她們更適合甚至可以說只適合淡雅系的風格妝造。
金泰熙、全智賢、孫藝珍、宋慧喬 | 長盛不衰的四大名品顏
濃墨重彩的衝擊感在這裡行不大通。哪怕是沈銀河、李英愛這種國寶級名品顏,也只是臉型略圓潤鵝蛋+五官比例略大而已。
沈銀河的氣質要更古典一些且身份感來得更自然
金字塔尖前輩們不需過多修飾就足夠秀麗的面孔+貴圈內嚴重的論資排輩情況,是導致如今紅毯星光暗淡的主要因素。
四大名品顏的常見紅毯造型
大美人們不是黑白灰就是裸粉色系的紅毯造型,不僅影響了後輩風格審美傾向,也對後輩不同的風格審美產生壓制。
比前輩還亮眼的絢麗有「以下犯上」的嫌疑,這就導致整體無突出的驚艷隆重美,所以這次青龍獎獲獎者們黑壓壓一片也就不足為奇。
從左至右 | 青龍男女配角獎、男女新人獎
比較敢穿的都是一些資歷深的實力派,不受流量制約反而更無懼表達自我。就像1976年的金周玲,也在《魷魚遊戲》里貢獻了驚艷演技。
左:第28屆演員工會獎頒獎典禮紅毯 | 右:第1屆青龍電視劇大賞紅毯
而那些在鏡頭裡永不褪色的美,都是看似簡約又無法被人輕視的存在。綾羅綢緞、珠寶刺繡,每一份細節與艷麗都恰到好處,這才是群星璀璨的象徵。
1997年戛納電影節,真正的星光熠熠
02
塑造身份感的通用邏輯與細節
日常比較醒目的、有身份感的風格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復古濾鏡般的華麗存在感,代表人物蒂塔·萬·提斯。
她的成功也源於她對風格的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對黑紅白高對比度復古造型+優雅做派,強化了她作為明星的辨識度,也讓脫衣舞女郎這個身份變成受人尊敬的高級。
介於喜好+日常+身份感之間的穿搭造型
另一種是自帶社會屬性的貴氣身份感,正如《安娜》中的真千金的扮演者鄭恩彩。
她的風格就是絕大多數長輩口中的、在各種場合中都大大方方的上檔次。去logo化的穿搭因為足夠有質感+實感而顯得格外高雅,這種風格是任何群體都能理解的審美。
自信真誠的笑容對身份感也是一大加持
與那些高度隆重的、戲劇性強的精緻華麗感致帶來的身份感不同,以上兩種是在日常也足夠有實用意義的穿搭思路。
《致命女人》劉玉玲 | 什麼造型都蓋不住本體的貴婦感
同時,在增強身份感也有幾個通用且經典的審美邏輯。
首先,服裝造型的整體性至關重要:套裝的設計+色系統一的搭配強於兩個對比色強烈的單品組合。
《安娜》中假千金在提升身份感時,選擇的就是不用顧慮是不是好打理的淺色系套裝,這跟舊時西方貴族愛穿白是一個邏輯。
而真千金的穿搭就非常四兩撥千斤,乍看很簡單卻又無法被人輕視。不論是鄭恩彩的劇中造型,還是沈銀河的現實穿搭,都透出一種低調奢華的質感。
保證質感後的色彩選擇的邏輯是:當大環境是大團塊的單色時,對比色更突出亮眼。就像茜茜公主的仙桃裙,單看花哨、合照醒目,材質本身的珠光感也更添一份光澤美。
左 | 2016年芭莎慈善夜
反之,當場景中絢麗的元素過多時,高飽和度的單一色會更突出。正如在一群璀璨閃耀的黑中,單純的、啞光質感的紅更搶眼。
《維多利亞的秘密》| 不是C位勝似C位
別忘了露膚度對氣場的影響,這一點是貫穿始終的。
露膚度越大+服裝整體長度越短,反而越會損失身份感,略顯小家子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強調露上不露下,露前不露後,反之亦然的原因。
裴秀智 | 愛豆感、明星感、富家女感
最後,不要忽略細節對整體質感的加持。
發質髮型的柔滑整潔與否,是區分類似造型誰更有身份感的關鍵。同樣都是大波浪的美,光澤健康有彈性的發質總是會顯得更高雅,無懼各種場合。
左:青龍紅毯上的甜妹盧正義 | 右:第75屆托尼獎上的勞模姐,依舊是能接洗髮水廣告的秀髮
總體來說,身份感源於一種恰到好處的妥帖。
披金戴銀的發跡感確實能彰顯身份,也是一種審美表達,不過細數各個被大眾傳頌至今的造型,都是那種看起來發跡很久的風格。
金泰熙 | 淡雅的造型讓略艷麗的五官看起來有種光華內斂的美
03
地域審美對應的實用生活場景穿搭
南韓的清雅
秀智私下穿搭以及大部分有質感的女人味造型都是氣質溫柔型,這種仙軟的風格很適合參加他人的生日宴、婚禮等場合。
如果是伴娘,這種風格也是在被人注目的同時,還不會喧賓奪主的穩妥穿搭。
清雅感的核心重點在於淺色系仙氣感穿搭+偽素顏感妝面。
因為已經夠輕,所以十分強調服裝面料的平整+垂墜感,髮型重在披散時無毛糙的順滑。注意拿捏好水光肌的程度,不顯得過分油光,整體溫柔且無攻擊性。
按照這次金高銀獲獎造型思路來的,完成度+身份感更強的紅毯造型,是白玉蘭獎上的童謠。
左 | 高髮髻規避了尖頭+低顱頂的視覺感受
韓系清雅還很適合用來塑造校花學霸+中性校霸的風格,因為更偏生活化的自然感。
這對女演員的cp感突然就有了
但韓系清雅想要更強的身份感+存在感,則需要強化量感+厚重感,往中式風格看齊會讓她們看起來更大氣。
金泰梨 | 港風讓她的風情更勝,甚至有點亞版赫敏的感覺
中式的莊重
輕鬆拿捏男女老少、綜合看在場景適應性上比較完成的,還得是中式以及現在的新中式。
因為足夠大方端莊,所以更適合略顯嚴肅的、帶有工作社交屬性的場合。包括且不限於上台發言、領獎頒獎、工作會議、面試等等。
穿搭品味甚至比作品更火
跟穿彩色彷彿犯法一樣的韓系不同,中式看重穿紅着綠帶來的衝擊性美。
濃郁單一色彩的大國感穿搭+黑紅玫瑰妝面是女星萬金油,服裝剪裁更利落+造型體量更大+對面料質感要求更高。
紅配綠永遠的神
髮型或披或盤總體強調整潔性,肌膚質感則傾向於霧面啞光感。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氣場+存在感+距離感都很強,身份感自然拔升。
大表姐MET GALA兩套紅毯最佳着裝 | 加了點灰調的紅綠色彩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鄭恩彩的世家貴女感如此真實,一個是面孔自帶的大氣量感,另一個就是不拘泥於形式的質感穿搭,在一眾小家碧玉面前顯得足夠有底氣且不同。
日和的甜美
日式甜美的特質在於,它總能在小家碧玉與大家閨秀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然後融入一些自身文化中的萌屬性,讓那些繁雜的、軟糯的、性感的風格看起來恰到好處。
一大種草機十元
因此更能拿捏那些有長輩出席的、生活式社交場合,以晚輩、後輩的身份參加的世交聚餐等等。
另一大種草機森繪梨佳
日式甜美重在絢麗色彩的搭配穿搭+元氣感妝面,服裝更偏向於日常的小禮服感。
髮型花樣更多+髮飾往往與服裝風格統一,鄰家親切感更強,那份甜美也帶來了更高的包容度。所以拋開一些正式場合,和適合作為私下穿搭的參考。
TGC東京時裝秀 | 適合大多數亞洲女孩參考的多彩穿搭
日系流行風格中相當一部分源於對歐美流行的衍化,這點從他們鍾愛混血超模也能看出。讓風格因地制宜的好處就在於,不同條件的女孩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風格。
日荷混血加藤娜娜 | 身高160cm,給了很多嬌小系女孩以參考
日系花哨屬於把歐美熱辣中和後的甜辣感。甜美確實會讓身份感有些許損失,但損失的不多,整體依舊可以做到有氣場讓人無法輕易拿捏。
日美混血玉誠Tina
歐美的熱辣
客觀說,純正的歐美熱辣不太適合國內大多數時間的穿搭環境。它們更適合那些小眾文化氛圍、私下社交屬性更強的音樂會、同齡人的派對等等。
會被長輩看成要麼太破的肯豆+要麼太辣的糖糖
辣度重點源於閃耀的華麗感穿搭+彩度與創意性更強的妝面。
同時露膚度更大+亮片等秀場元素更多,以繁複華麗突出隆重的身份感,美艷感+戲劇性更強。
略撞臉的黛西、安妮·海瑟薇、達妹 | 尤其是達妹的性感很大一部分依靠高露膚度實現
而英年早婚的安雅,也完成了從「老錢」少女到新貴女星的轉變。
從低調質感到高調奢華 | 辣度拔升,身份轉變了
今年的潮流依舊是勢不可擋的復古回潮。
從上世紀就是年代文藝復興般熱辣的驚鴻一蹩,到如今致敬藝術般的熱辣絢麗,高奢大秀對流行單品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那些有跡可循的風格都會漸漸成為代表身份品味的象徵。
從左至右 | Vivienne Westwood 1990、Schiaparelli Haute Couture 2022、Gucci Resort 2023
究其根本,身份感本身也代表着一種具有儀式感的美。
它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拉高變美門檻,而是讓處於不同年齡階段、身份狀態的人更好地理解對方的風格。
合理的運用身份感對幫助塑造個人自信氣場很有助益,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莊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