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風險區的解除標準是什麼?專家權威解釋來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明確指出,一旦發生本土疫情,要儘早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所在縣(市、區、旗)精準劃分為高風險區、中風險區、低風險區三類風險區,統籌各方面力量,實施分類管理措施,根據疫情形勢及時動態更新風險等級及管控措施,主動對外發佈。」9月4日,市疾控中心宣教科劉國霞醫生詳細介紹了高、中風險區的解除標準。

劉國霞說,第九版防控方案指出,高風險區解除標準為,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且第七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降為中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

中風險區解除標準為,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且第七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降為低風險區。

低風險區解除標準為,所在縣(市、區、旗)無中、高風險區,低風險區調整為常態化防控。

「如果在管控期間出現新的感染者,根據風險研判結果,管控時間會重新計算。」劉國霞說,風險區的劃定具體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居住條件、居住環境、居住地周邊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相關區域內人群防護情況、人群聚集情況、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與其他人員接觸的頻繁程度;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工作、活動的時間、範圍以及相關場所的密閉性、通風情況;疫情發現後開始調查時間的間隔長短等。

責編:李佳明 審核:代寶柱 監製:王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