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引發疫情的變異毒株BF.7:席捲歐美多國,世衛組織發出警示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株又變異了。我國呼和浩特市已出現首例BF.7本土新冠感染者,並引發本土疫情。

10月6日,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9月23日,英國《考文垂電訊報》就曾報道稱,新變異株BF.7正在比利時、德國、法國、丹麥和美國迅速傳播。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示稱,BF.7幾周內或成全球主流。

一名護士在注射器中注入新冠疫苗(圖片來源:《考文垂電訊報》)

我國已出現BF.7新冠感染者

健康時報此前報道,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報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經過國家基因測序檢測,該病例屬於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F.7進化分支,是目前該分支首次在國內引起本土疫情。截至10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該變異毒株感染的病例6天已累計報告500多例。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感染病例還在增加。從9月28日至10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連續8日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1258例。

新變異株BF.7有着什麼樣的特性?美國奧密克戎疫苗研究學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學者、免疫學博士王宇歌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BF.7本質上還是一種OmicronBA.2譜系病毒。從BA.2到BA.5再到BF.7,新的變異株不斷「內卷」,病毒傳播力不斷增強,逃避免疫能力越來越強。

陝西疾控中心對BF.7變異毒株進行解讀,該變異株感染後表現的癥狀包括高燒、持續性咳嗽、身體疼痛、頭痛、喉嚨痛、嗅覺改變和食欲不振等。

「感染過BA.5的患者仍有被BF.7感染的風險。」王宇歌進一步解釋,BF.7在BA.4/5基礎上增加了受體結合域RBD突變R346T,這可以進一步逃逸BA.5感染誘導的中和抗體。因此,它有可能會成為今年秋冬季流行的突變株。

此前已在全球多個國家迅速傳播

據《考文垂電訊報》9月23日報道,已檢測到的新變異株BF.7正在幾個國家迅速傳播,在一些國家,它現在佔新病例的四分之一。

據統計,新變異株BF.7佔比利時新冠病例的25%,佔德國、法國和丹麥病例的10%。迄今為止,英國已經看到了數百例新變異株BF.7病例。在美國,新病例在短短几天內也在迅速增加,它比BA.5更具傳播性。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周內,新變異株BF.7在該國範圍內的發病率翻了一番,從0.8%提高到1.7%。該網站稱,這證明了美國政府對未來疫情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從Alpha到Beta到Gamma到Delta,再到Omicron,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可能會自滿,覺得新冠已經過去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一位專家坦言,新冠不會消失。他分析了不同國家的變種增長,認為「BF.7正在站穩腳跟。」

世界衛生組織也發出警示,BF.7正全球傳播,「幾周內或成主流」。

現行的抗擊新冠方案依然有效

多位專家表示,現行的抗擊新冠方案依然有效。

WHO新冠疫苗優先次序評審專家、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突破性感染情況一直存在,再次感染新冠的情況也存在,目前看,疫苗還是有保護效力的。而且雖然BF.7傳播力增強,但無癥狀患者和輕症患者居多。

不僅是疫苗,新冠藥物對變異株BF.7也應該有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蔣建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新冠小分子藥物主要靶標是病毒複製酶,而目前看相關藥物結合靶標位點在奧密克戎上並未發現突變,因而對小分子藥物的影響應該不大。阿茲夫定對於目前的流行毒株,從收集的真實的世界臨床數據看是有效的。

(綜合健康時報、考文垂電訊報)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