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96歲奶奶跳舞視頻走紅網絡,網友:美麗人生,與年齡無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周夏林

這兩天,一段「96歲母親和65歲女兒共舞」的視頻走紅網絡。

視頻里,96歲的胡奶奶嘴裏念着拍子,隨着音樂踱着舞步。這美好溫馨的畫面引得網友一片讚歎:美麗的人生,和年齡無關。

歲月從不敗美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依然葆有這樣的優雅?

今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胡奶奶和她的小女兒陳珊飛。這兩天,陳珊飛剛把胡奶奶從諸暨接來杭州的家裡。

在陳珊飛的眼中,母親性格外向,從內到外都流露着樂觀與豁達,以及對生活的細膩感知。

「自從爸爸去世後,怕她孤單,我們幾個孩子輪流把媽媽接到家裡住。在諸暨大姐家時,媽媽經常和大姐一起參加社區活動,視頻就是那時候拍的。」

1】生活過得很有儀式感

子女每年生日都能吃到媽媽煮的生日面

這位96歲的奶奶名叫胡婉萱,一聽名字就很文藝范兒。

胡奶奶是金華人,畢業於金華簡易師範(浙江師範大學的前身),出身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她上學那會兒,除了文化課,也上音樂、美術、舞蹈。所以除了跳舞,胡奶奶還會很多種樂器,二胡手風琴樣樣都拿得起。

胡奶奶師範畢業後,在金華當老師,教過小學,也教過掃盲班。1957年,胡奶奶經同學介紹認識了同為老師的丈夫陳勵。

陳珊飛說,父親是諸暨人,媽媽嫁到諸暨後,就在當時的石壁湖田小學繼續當老師。後來因為工作變動,加上要照顧孩子,胡奶奶辭去了工作,放下教鞭粉筆,學會了買汰燒。

「我媽媽很厲害的,本來什麼活也不會幹,她就一樣樣學,物質貧乏的年代,依舊把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養得很好。」說起媽媽,陳珊飛語氣里透着一股自豪。

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母親的儀式感。每個孩子的生日即使到現在,胡奶奶都記得清清楚楚。

生日那天,一碗生日面加兩個雞蛋,肯定少不了。如今每年過年,胡奶奶會提前給家裡的每個人都準備紅包,家裡一共25個人,25個紅包一個都不少。「領紅包時,大家都排好隊,我大姐夫今年都70歲了,一樣有紅包領,場面有些滑稽,又很溫馨。」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胡奶奶對子女的影響就如和風細雨一般,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滲透着。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陳珊飛兄弟姐妹五個,有三個成了大學教授、高中老師,那個年代一個家庭出三個大學生,已非易事。

陳珊飛退休前就職於浙江科技學院。她笑說,「現在家裡聚會碰面,一大半都是老師。」

2】從內到外都流露着樂觀與豁達

還有一顆愛美的「少女心」

2020年初,父親離世,怕母親一個人孤單,子女商量着輪流把胡奶奶接到家裡住。

去年,大女兒還帶着胡奶奶,上了社區老年大學的書法班。沒想到,胡奶奶一下子就愛上了,毛筆字練得有模有樣,還得到了不少同學的誇讚。

今年,大女兒到東盛社區學跳舞,又帶上了母親。中場休息時,胡奶奶跳起了年輕時的舞蹈,引來大家圍觀。

「別看我母親年紀大,但年輕時候的動作、曲譜都記得,節奏感很強,甚至跳得比我們都好。」

每次接媽媽到家裡,小女兒陳珊飛都會陪媽媽一起睡。和媽媽住在一起以後,聊天的機會也變多了。

兩人有時卧床談心,陳珊飛這才發現「媽媽腦袋裡裝的東西太多了」,和她聊天特別有意思。

「母親的記憶力好得驚人,以前學過的歌曲簡譜,她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兩天,胡奶奶還在背以前小學時學的課文,描寫西湖的詩詞。

熱愛跳舞、唱歌、寫字的胡奶奶,從內到外都流露着樂觀與豁達,以及對生活的感知。就在記者和陳珊飛聊天時,胡奶奶時不時還會插嘴問上幾句:「今天是幾號?是不是要降溫了?」

現在陳珊飛去朋友家做客時都帶着胡奶奶,老人也不怕生,兩三句就熟絡起來,只是耳朵有些不靈光。「我的朋友們都很羨慕我,媽媽可以帶在身邊,很多老人不太願意出來的。」陳珊飛說。

陳珊飛說,這個年紀的母親仍然熱愛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對很多事情充滿着好奇。「比如她在路邊看見一朵花,就會問我們:這是什麼花?她坐在陽台上看着對面的山頭也會問,山那邊是哪裡呀?」

另外,胡奶奶還有一顆愛美的「少女心」,日常出門都要認真打扮自己。看見晚輩在塗指甲油,她覺得好看,也會讓女兒給自己塗上。

「老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媽媽就是我們家的大寶貝,可以陪着母親慢慢變老是作為子女的福氣。」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