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韓劇背後,韓國年輕人的生活一地雞毛

雖然如今韓流不如幾年前那麼火熱,但依舊有不小的影響力。韓流在中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公共電視台階段,一個是有線台階段。在幾年前,韓國的電視劇市場主要被MBC、KBS、SBS三大無線電視台壟斷,在國內引起轟動效應的韓劇,都是出自三大台。但自2011年12月1日起,JTBC等四個綜合編成頻道開播,鯰魚效應發生,韓國電視劇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TVN、JTBC編成的電視劇無論是從題材、設定還是選角,都更為大膽、新銳和富有創意,有線電視台逐漸取代傳統老三台,成為韓流的引領者。像「請回答系列」、《機智的監獄生活》、《秘密森林》都是TVN出品,而大熱的《有品位的她》《迷霧》《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則在JTBC播出。韓流的氣質變得更為多元化,傳統的唯美風仍舊是主流,但新式的韓劇則更偏向於現實題材,一系列反映韓國現實問題的韓劇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Live》海報

比如TVN最近又出了一部熱劇——《Live》。就像的劇名一樣,該劇跟真實的生活有關。女主角韓靜吳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小飯店打零工維持生活。男主廉尚秀家境貧寒,在一家公司實習,為了轉正,他將媽媽的養老金和哥哥的積蓄都拿去認領公司的股份,結果老闆捲款跑路了。就在這時,兩人看到了巡警的招聘啟事,之後三年半的時間裏,他們千辛萬苦通過訓練和考試,終於進入派出所實習,以為即將迎來光鮮亮麗的職場生活,卻發現巡警的日常工作是查酒駕、把路邊的醉漢撿回警察局、幫他們清理嘔吐的垃圾……

《Live》最大的魅力在於真實,沒有「金手指」,沒有主角光環,而是真實再現了韓國年輕人艱難殘酷的生活現狀。不少國內觀眾看得心有戚戚然,不過也有人感到「不適應」,韓劇怎麼這麼「喪」啊。在慣常的想像中,韓國的現實生活應該像「韓劇三寶」所表現的那樣,長腿、養眼和土豪;但事實是,《Live》可能更接近於韓國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現實,掀開韓劇唯美的外衣,年輕人的生活里一地雞毛。

韓劇是韓國最好的濾鏡

韓流鼎盛時期,大部分迷你偶像劇都能風靡亞洲。帥哥靚女的養眼組合、豪門紙醉金迷的生活、清新的畫面、細膩的情感,在給觀眾一種唯美感受的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窺探另一種生活的窗口。不少觀眾就是透過韓劇想像理想生活的樣子的。在韓劇中,我們鮮少看到真正的貧困,即便有灰姑娘,但她的貧困為的是日後有高富帥來拯救;我們也鮮少看到階層之間的衝突,大多數時候有愛的高富帥總是能跟所有人一起其樂融融。大部分韓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對現實的美化,即便一些好評如潮的韓劇也不例外。

比如反映監獄生活的《機智的監獄生活》紅極一時,該劇導演申源浩曾執導過著名的「請回答系列」。《機智的監獄生活》一如既往體現了申源浩的細膩,但這部劇還是會讓人感到「膈應」。監獄是一種懲戒機器,嚴重違法亂紀的人才會進入監獄,監獄應該起到一種震懾作用——人們因為害怕進監獄就會避免有意或無意的犯罪。但在《機智的監獄生活》里,監獄卻像是一個「烏托邦」,同一個獄房裡的人像兄弟朋友一樣相處,相互拯救,其樂融融;即便是那些罪大惡極的人,編劇也着力於發現他的閃光點和可愛之處……監獄的震懾作用、教育作用等在不斷被淡化、嚴重美化後,甚至變得有點吸引人了。這是韓劇的「通病」,即便是名導演在拍攝殘酷的現實問題時,仍舊忍不住要為它蒙上粉紅色的面紗。

付岩洞復仇者們》劇照

在《機智的監獄生活》之前,TVN播出的另一部劇集《付岩洞復仇者們》,也圈粉無數。《復仇者們》是一部女人戲,它講述的是三個身份背景各自不同的女人團結在一起後,計劃復仇並付諸實踐的故事。一個是上流階層的富家女,養尊處優,但婚姻生活並不幸福,丈夫有私生子並領回家;一個是中產階層家庭的「賢內助」,家庭看似完美,可實際上卻忍受着丈夫的家暴;另外一個是來自底層社會的寡婦,在傳統魚店市場做生意,生活過得並不如意……階層差距如此之大,但她們竟然很偶然地成為親密無間的姐妹。這就好比是章澤天和范雨素成了閨蜜,並團結起來對男性展開復仇,大快人心。

韓劇成了韓國最好的濾鏡,國內的觀眾透過它看到的是一個浪漫唯美的韓國。但現實真如韓劇那麼迷人嗎?

湯匙階級論

西方有句諺語「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嘴裏含着銀湯匙出生的孩子,出生即富貴,家教優良,天生有福。這在韓國社交網絡上演變為非常著名的「湯匙階級論」,二三十歲的年輕一代將個人家庭背景比喻成為「湯匙」,根據父母的經濟能力而非個人能力分為「金湯匙」、「銀湯匙」、「銅湯匙」和「土湯匙」四類。

出生在資產20億韓元(1億韓元相當於59萬元人民幣)或家庭年收入2億韓元以上的家庭者為「金湯匙」階層;資產10億韓元或家庭年收入1億韓元以上的為「銀湯匙」;資產5億韓元或家庭年收入5500萬韓元以上的為「銅湯匙」;「土湯匙」則指資產不足5000萬韓元或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萬韓元。「湯匙階級論」流行的背後,是韓國非常嚴重的階層固化,父母的學歷、職業、家境和社會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階層,代際相傳現象正日趨嚴重,階層流動變得非常困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發表「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亞洲的不平等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韓國前10%上流階層的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為45%,是亞洲國家中的最高值。韓國這個收入比重1995年為29%,18年後猛增了16個百分點。而同一時期內,亞洲國家整體的上流10%收入佔有率平均只增長了1-2個百分點。另據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公布的近10多年間韓國社會上流階層、中產階層、貧困階層家庭比率變化的分析資料,中產階層比例不斷縮小,貧困階層比例卻不斷擴大。

普遍認為,韓國階層固化的加劇,與1997年經濟危機之後大力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策略有關。「國家退場,市場進場」的新自由主義式的各類政策,導致市場力量無限擴張,並迫使韓國的政府和社會都被塑造成「對市場友好」的「政府體系」和「社會結構」;韓國工人階級失去了法律保護,可以被自由解僱和替換,他們成為「去勢的階級」,朝不保夕,也無法組織力量反抗。數據表明,「97危機」後十年間,韓國在經合組織國家中,臨時職工比例排名第一、自殺率第一、老年貧困率第一、不平等第三、相對貧困率第二。

在自由流動的市場上,年輕人看似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但卻難以獲得穩定而有保障的工作,隨時有再次失業的危機,很多人都淪為「工作貧困族」。比如根據韓聯社的報道,2017年韓國青年失業率高達9.9%,計入邊打零工邊找工作、備考求職等實際失業者在內的體感失業率高達22.7%。

因此,即便韓劇中的男主角總住高檔公寓,出行有豪車,經常和女主角出入豪華餐廳,但現實中許多韓國年輕人卻深陷貧困。

X拋一代

艱難的現實背後,是年輕人對現狀的失望。對於「湯匙階級論」,有媒體報道稱,84.9%的韓國民眾認為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特別是在20歲至29歲人群中認同率高達88.6%,30歲至39歲人群認同率為83.1%。據韓國國家統計廳公布的「2015年社會調查」結果顯示,五名韓國人當中,有四名認為自己在同一代中,「階層上升」很難。當被問及「一生當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在同一代群體中的社會、經濟地位的可能性」時,只有21.8%的人回答「可能性很高」,有62.2%的人稱「可能性很小」。

韓國首爾女子大學的學生拍攝畢業照。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2007年韓國出版了一本社會學著作《88萬元世代》。該書指出,「97危機」之後,韓國社會轉變為「贏家通吃」的叢林社會,首當其衝的正是20歲左右的大學畢業生,他們之中只有5%的人有機會被錄為公司正式職員,其他人都將成為臨時職員,平均月薪只有88萬韓元。「88萬元世代」隨即成為一個流行詞彙,各種青年世代的新稱謂不脛而走。

2011年韓國《京鄉新聞》在一篇報道中,將青年一代命名為「三拋世代」。報道稱:「當今的青年一代飽受臨時崗位、學費償還、就業準備以及房價高漲之苦,因而不得不無限期延緩甚至放棄戀愛、結婚及生育,即所謂的『三拋』。『三拋世代』的形成勢必會加劇低出生率、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後來又有「五拋世代」之說,連住房、人際關係都拋棄;更有甚者自稱「七拋世代」,連夢想和希望都要拋棄。因此,韓國年輕人普遍不敢結婚。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目前20至29歲的韓國人中,未婚率達91.3%,30至39歲韓國人中,未婚率為36.3%,兩個數據都遠超日本,成為「單身大國」。韓國人口保健福祉協會去年11月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4.4%的大學生認為結婚「可有可無」,回答「還是要結婚」的只有33.2%。

韓國偶像劇里甜美愛情每每讓觀看者有戀愛結婚的衝動,現實是大部分韓國年輕人在重重壓力下,拋棄了戀愛和婚姻。

韓劇的政治意圖

由此可見,大部分韓劇其實非常「想當然」,它們對韓國的階層和現實問題進行了濃墨重彩的美化。不過,另外一部由金喜善金宣兒主演的韓劇《有品位的她》,更近乎韓國階層現實的反映。下流階層的女僕步步為營進入上流階層,卻依舊被輕而易舉地打回原形;對於社會底層的女僕來說,這條流動之路充滿血淚,甚至必須以靈魂的自毀為代價,可終究功虧一簣。不是她不夠努力不夠瘋狂,而是上流階層鑄造的銅牆鐵壁,根本不是血肉之軀可以打破的。同樣的,相較於一系列唯美的電視劇,諸如《四等》《聖殤》《酒神》等小眾韓國電影,也更接近於韓國的現實狀況。

《四等》《聖殤》《酒神》電影海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韓劇對於現實的唯美刻畫,以及利用韓國一流明星進公關宣傳,是有一定的政治意圖的。對內可以麻痹國民的神經,掩蓋階級之間的矛盾,掩蓋社會問題;對外可以利用龐大的文娛產業創造外匯,帶動旅遊等產業的發展,並樹立韓國良好形象,進行文化輸出和國家形象輸出。

當然了,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都問題,揭開韓劇華麗的袍,並不是故意「黑」韓國;韓國作為發達國家,也有很多優勢。何況,單從劇本創新和影視製作上看,韓劇的水準遠高於國產劇水平,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兼聽」還是必要的,這樣才能避免被影視劇的美化所迷惑,甚至因此對此時此地的生活產生誤解。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