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目前有三條可能的進攻軸線
自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戰敗後,烏克蘭戰場進入了烏攻俄守的新階段,世界各國軍事家也開始紛紛猜測烏軍下一步的進攻方向在哪裡,這些意見匯總起來大概有三種:一是自哈爾科夫和庫普楊思克出發進攻盧甘斯克州,是為盧甘斯克戰線,進攻軸線是紅利曼-利西昌斯克-北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市,現在一些烏軍正在攻擊紅利曼和利西昌斯克,就是這種說法給出的證據;二是自阿夫迪夫卡出發,進攻頓涅茨克市,是為頓涅茨克戰線,近日部分烏軍裝甲部隊攻擊了頓涅茨克國際機場,雖然被頓涅茨克民兵擊退,但該機場和市區遭受的炮擊次數越來越多,可能是預備發起攻擊;三是自尼古拉耶夫州出發進攻赫爾松,是為赫爾松戰線,目前烏軍和俄軍在這個區域內都部署了重兵,交戰十分激烈。
▲扎波羅熱地區是俄軍的弱點所在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這三條戰線的話會發現,目前兩軍都沒有打破僵局的可能性,而如果烏軍從扎波羅熱方向發起進攻,直接攻擊馬里烏波爾一線,則非常有可能再次重複哈爾科夫的勝利。
先來看盧甘斯克戰線,烏軍在這一戰線的優勢是奪取了哈爾科夫州後,後勤物資具備了強力的鐵路運輸線,而俄軍則失去了從別爾哥羅德補給烏東的後勤要道,總體而言烏軍佔優,但問題是,位於盧甘斯克州的俄軍實力較強,距離俄本土較近,且和正在進攻的頓涅茨克的部隊密集靠攏,烏軍想要一路打下利西昌斯克-北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市這些大城市不太現實,即便是現在正在攻打的小鎮紅利曼,好幾天過去了,也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而交戰對手還是盧甘斯克民兵。
再來看頓涅茨克戰線,烏軍在該方向進攻如果能成功,就可以和北方的哈爾科夫集團配合起來形成兩隻鐵鉗,包圍整個烏東俄軍,但問題是,該地距離烏軍的後繼補給基地、交通要道城市、大型機場都比較遠,反而距離俄軍南部的羅斯托夫鐵路線很近,加上頓涅茨克州人對烏軍當年的暴行深感反感,想要快速打起來並不是很容易。
▲赫爾松當面有俄軍主力,烏軍短時間解決不了
再來看赫爾松戰線,現在俄軍的主力部隊部署在赫爾松周邊,第聶伯河以北大約有2萬人,以南大約有6萬人,公平的說,烏軍在該地作戰是有優勢的,因為赫爾松遠離俄羅斯本土,而克里米亞半島上也沒有像樣的軍工廠和富餘的軍事基地,但正因為這裡部署的是俄軍主力,以烏軍現有的實力最多只能進行蠶食而不可能真的短時間內消滅。
作戰就是這樣,當戰線僵持時,誰先找到對方的弱點進行穿插誰就能打破僵局,而現在,俄軍整個防禦體系中,最薄弱的就是扎波羅熱-馬里烏波爾方向了:一方面,自克里米亞運輸而來的軍事物資必然要優先滿足赫爾松前線的需求,這是個裝備和後勤無底洞,而另一方面,因庫普揚思克的丟失,自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而來的軍事物資也必須去供應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前線,消耗同樣驚人。此時,位於烏東和克里米亞之間的別爾江斯克-馬里烏波爾地區就成了啞鈴之間最細的「鐵杆」,許多地區甚至都沒有兵力防守,情況和當初的哈爾科夫很類似。
▲馬里烏波爾或許會再次改變歷史
也許會有人說,一旦俄軍發現烏軍調動部隊在扎波羅熱地區集結,自然也會加強該方向的防禦,但問題是,看過烏克蘭鐵路線就知道,自哈爾科夫至扎波羅熱、自第聶伯羅至扎波羅熱這兩條鐵路線都是烏克蘭鐵路主幹線,全部都在烏軍手中掌握,而且哈爾科夫、第聶伯羅都是烏軍戰區中心,物資充沛,防空實力較強。俄軍則恰恰相反,自馬里烏波爾至梅利托波爾幾乎沒有什麼鐵路線能夠直接連通。即便俄軍知曉烏軍動向,調集速度也不可能超過烏軍,這樣就能形成不對稱優勢了。
而一旦馬里烏波爾至梅利托波爾之間的地區被烏軍拿下,俄軍在赫爾松戰區和頓涅茨克戰區就完全斷了聯繫,而俄軍第一階段戰果也就化為烏有了。
奪回馬里烏波爾當然也有很大的政治宣傳意義,請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