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熱搜」,烏克蘭開始大反攻,被俄軍將計就計放進包圍圈

在此次俄烏戰爭的第一階段,俄羅斯軍隊在他們重點進攻的基輔哈爾科夫等方向上遭遇了失敗,但是在俄軍並不算非常重視的南部戰線上卻有着意外收穫,那就是徹底攻克了赫爾松州的全境。俄羅斯軍隊可以憑藉赫爾松這個跳板,把自己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向尼古拉耶夫甚至是敖德薩延伸,因此烏克蘭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就一直嚷嚷着要對赫爾松展開「大反攻」,結果他們的反攻行動一直拖到八月底才開始。根據烏克蘭當地媒體的最新報道,烏克蘭方面宣布,在過去48小時之內,他們在赫爾松三個地區取得了反攻的勝利。

(俄烏雙方在赫爾松的戰場形勢圖)

赫爾松州議會第一副主席尤里·索博列夫斯基日前在接受烏克蘭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軍隊的反攻行動發起之後,他們已經在赫爾松市、卡霍夫卡市以及博斯萊夫市的城區中取得了勝利,不過同時他也承認反攻行動「正在消耗大量戰備」「如今無人機和彈藥正不斷地被消耗」。

不過,俄羅斯國防部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說法,俄國防部在三十一號的簡報會上表示,烏軍在赫爾松的反攻被挫敗的同時付出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代價,至少3架烏軍直升機和4架戰鬥機被擊落。

(可以看到兩大突出部)

那麼問題來了,俄烏雙方誰說的才是真的?事實上自從開戰之後,兩國都釋放出了大量的假消息來提振士氣、迷惑對手(比如說2月開戰第一天所謂的「俄軍登陸敖德薩」),因此如果想要了解真實的戰場情況,不如去看戰線變化。烏克蘭軍隊為此次反攻可謂是準備良久,而且十分高調,他們一共投入了6個旅級作戰部隊,理論上規模達到了2萬人以上,要知道當今烏軍在頓巴斯的兵力都已經捉襟見肘了。

(被擊毀的烏軍坦克)

表面上看起來,烏軍的確取得了一些突破,其主要的突破地段位於南線的波索德-波克羅夫希克以及中部的科斯特羅姆卡等地區,然而,仔細看地圖就會發現其中的端倪所在:俄軍似乎是主動讓開口子,讓烏軍打出一個寬度非常小的突出部,然後再進行三面夾擊。如果這一方向上的俄軍真如烏克蘭媒體宣稱的那樣脆弱不堪,那麼烏克蘭軍隊就應該能夠在突破形成之後及時向兩側發展,擴大戰果並且把戰線扯平,結果事實並非如此。

(被擊毀的烏軍坦克)

過去一段時間之內,烏克蘭軍隊利用大量西方提供的遠程打擊武器,給俄軍的後方彈藥庫和基地造成了慘重的損失,而俄軍一來遠程火炮的射程不如這些西方武器,二來自家的反炮兵雷達基本不敢開機,只要開機就會被AGM-88反輻射導彈盯上。因此俄軍為了發揮他們手中的炮兵、空天軍規模優勢,就要讓烏軍有生力量儘可能靠近接觸線。這回所謂的「赫爾松大反攻」就是如此,行動剛剛開始兩天,烏軍就一頭撞在了俄軍的平原包圍圈上,目前光是流傳出來的烏軍被擊毀的坦克裝甲車輛照片已經有百輛以上,其狼狽程度就像俄軍從基輔撤退時那樣。

(被擊毀的烏軍坦克)

美國人似乎早都預知了這一結局,在反攻行動開始前美烏兩國進行兵棋推演時,美方就建議烏方限制反攻範圍,避免過度擴張或陷入多條戰線的窘境,事實證明這次美國人的建議是非常有道理的。烏軍由於缺乏制空權、防空能力和伴隨炮兵,就算收復了幾個定居點也難以擴大戰果,往往是被俄軍一個反擊就打得前功盡棄。這回烏克蘭之所以把調子定得這麼高,無非是想要「上熱搜」刷存在感,繼續忽悠西方援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