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因受美國制裁,被隔絕在世界金融體系之外。圖為德黑蘭一家換匯中心。|視覺中國
伊朗已變成了中國遊客「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那麼去該國旅遊有什麼注意事項呢?記者結合常駐德黑蘭的經驗,向讀者介紹赴伊朗旅遊的小貼士,讓你在伊朗玩得安心、舒心。
記得帶美元或歐元現金,信用卡沒用
請注意,來伊朗請帶好美元或歐元現金,信用卡沒用。
伊朗因為被美國制裁,被隔絕在世界金融體系之外。簡單地說,就是轉賬、刷卡、取現都用不了,不管是維薩、萬事達還是銀聯,所以信用卡完全可以不帶。伊朗境內只能使用當地貨幣里亞爾,所以建議中國遊客隨身攜帶美元或者歐元,入境伊朗後進行兌換。人民幣也可以,但是接受人民幣的兌換點相對較少,不如美元方便。
換匯的時候請注意,伊朗實行雙軌匯率,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4.3萬里亞爾左右,但是市場匯率現在為1美元兌12萬里亞爾。很多朋友會去網站上看旅遊攻略,但由於里亞爾匯率自去年至今有非常大的波動,所以攻略上的匯率多數是不準確的。記者建議,一個辦法是在機場里找正規兌換點換錢,比如從海關檢查口出來不到100米,就有一個銀行窗口,那是伊朗政府近期專門為遊客設立的,匯率基本按照市場匯率,值得信任。另一個辦法是入境後,由熟悉情況的朋友帶着去公開的錢莊兌換,此類錢莊在菲爾多西廣場附近比較集中,門口都有實時匯率顯示牌,可以「貨比三家」。
特別提醒,重要的事說三遍,千萬不要與私人兌換,不要與私人換,不要與私人換。在霍梅尼國際機場,有專門做換匯生意的騙子,會追着你用英語說「changemoney」,但他們給的都是官方匯率或者遠低於市場匯率的價格,此前上當的人非常多,換1000美元等於損失了600美元。但是,這種情況即使報警也沒用,因為人家用官方匯率跟你換錢,這「沒毛病」。很多出租司機也想做換錢的買賣,告訴你他會給你最好的匯率,實際上都低於市場匯率。再說一遍,不要與私人換錢。伊朗滿大街都是正規錢莊,請不要貪小便宜或者圖省事。
另外,在德黑蘭換錢會比在伊斯法罕、設拉子等旅遊城市換錢方便得多,因此建議中國遊客在德黑蘭一次換足,如果換得太多,走的時候再換回美元,買賣的匯率差並不大,而且萬一匯率變動了,或許還能小賺一筆。
男士不許穿背心短褲,女士記得戴頭巾
作為有素質的中國遊客,來伊朗還得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先給大家講講當地的着裝要求。
伊瑪目廣場上的一對夫妻。|視覺中國
伊朗對於男士的限制較少,可以穿短袖但不允許穿短褲、背心,街上也很少光腳趿着拖鞋走路的,這個不禁止但是不體面。當然國內的「膀爺」們注意了,這在伊朗是非常不雅的行為。
女士們需要注意的事項相對較多,總體要求是不能夠體現「性感」。首先必須佩帶頭巾,顏色不限,不是必須為黑色,只要搭在頭上就算合格,露出半個腦袋都沒問題。如果嫌佩帶頭巾比較麻煩,可以戴帽子,但最好有個圍巾搭在脖子上。
對此,伊朗旅遊部副部長泰莫里也認為,短短几天行程,對女遊客來說戴頭巾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可以為你的照片帶來不一樣的色彩。記者建議,來伊朗的女遊客們應仔細研究一下如何美美地佩帶頭巾,借這個機會把自己打扮出異域風情,而不是像有些遊客把自己包成「老母雞」,確實「不美」。
除了頭巾,伊朗要求女士盡量不裸露肌膚,所以要求長袖、長褲或者長裙,然後要求上衣或者罩衣能夠長至臀部以下,遮掩臀部曲線。露胸、露腰、露背這都是絕對禁止的,涼鞋沒問題。
伊朗美食肉多菜少,消化通腸類藥品或小食是必備
伊朗美食確實很好吃,但有一個問題,就是肉菜偏多,一餐兩餐沒事,可幾天以後中國遊客的胃和腸道就受不了了。在此記者也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一個是準備一點健胃消食和潤腸通便的藥品,效果比較直接。
二是入鄉隨俗,學習當地人飲食習慣。比如伊朗流行一種名為「杜格」的咸酸奶,這種飲料有神奇的助消化作用,即使你覺得吃膩了,喝一口杜格,還能再吃一塊羊排。因為杜格是天然發酵,而且加入了薄荷等伊朗人配比的草藥,就是為了解決吃肉的問題。只不過中國人覺得不好喝,像「牙膏水」,但如果喝習慣了,還真離不開這個。此外,一份伊朗菜都會配上一種獨特的香葉,類似薄荷,還有酸黃瓜和西紅柿,這些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平衡肉的油膩,應該都吃掉。
三是伊朗的水果超贊,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水果,街頭、市場、超市都能買到。中國遊客一定要嘗嘗「甜得發膩」的水果是什麼樣的,正好也可以解解油膩。
四是還可以考慮帶上點腐乳、納豆之類的發酵食物,或者普洱茶、磚茶、黑茶等茶葉,這些對消化通腸都有幫助。伊朗的紅茶也不錯,飯後來一杯也是一種享受。
波斯波利斯遺址。|視覺中國
伊朗地處高原,陽光不是一般的強烈,記者親測其威力遠勝東南亞。在伊朗如果暴露在太陽底下不到半小時,人可能就「紅」了,也許這也是伊朗讓女性全副武裝的另一個原因吧。
記者建議,來伊朗旅遊要帶好墨鏡、防晒霜、遮陽傘、防晒服等,尤其要注意的是,波斯波利斯遺址完全處於露天狀態,參觀完需要2個小時左右,全程沒有任何遮擋。在夏天如果遊客沒有點防晒「神器」,那是相當煎熬的一件事。
作者:文匯報駐德黑蘭記者 朱寧編輯:吳姝責任編輯:陸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