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69家「歐尚」將更名為「大潤發」,高鑫零售在下一盤什麼棋?

中國將再無歐尚超市了。


日前有媒體報道,大潤發和歐尚的整合動作正在加速,全國69家歐尚門店將陸續更名為大潤發,預計今年下半年會完成改造。


雖然品牌整合在商業世界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大潤發和歐尚「相愛相殺」的那些事,還是引發了不少吃瓜群眾的關注。


不同於優勝劣汰的商業法則,「歐尚更名大潤發」明顯帶着商業戰略意味,而這一切的幕後操縱者就是高鑫零售


01

解圍之戰:

高鑫零售重構大賣場


高鑫零售,作為中國綜合規模最大的實體零售商,經營着大潤發和歐尚兩大知名大賣場品牌。


據了解,歐尚超市創設於法國北部,於1999年首次進入中國;大潤發超市創設於中國台灣,於1997年首次進入中國大陸。2000年,兩家超市相依相存的故事就此開始。



2000年,歐尚集團與大潤發母公司潤泰訂立合營協議並交叉持股——潤泰通過控股公司持有大潤發66.38%的股權,歐尚持有大潤發33.62%股權。同時,雙方在香港設立了一家控股公司——高鑫零售,以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品牌推進在內地的賣場業務。


經過十餘年的高速發展,2011年,大潤發和歐尚聯合設立的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


一切都看起來順利而完美,但是,風平浪靜之下早已暗流涌動。2012年,中國生鮮電商進入發展的元年,其後,生鮮電商便以鋪天蓋地之勢讓實體大賣場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艱難處境。



其後,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生鮮等等生鮮電商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消費者而言,生鮮電商能夠滿足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採購食品需求,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使用。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規模達4585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64.0%,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行業規模將超萬億。生鮮電商這樣的發展速度對於線下大賣場而言,無異於是拆骨剜肉,難以招架。


如果說,尚且還有不習慣網購的中老年消費者群體還在為實體大賣場買單的話,那麼生鮮電商進社區就徹底讓線下大賣場破防。錢大媽、百果園等等社區團購電商就開在居民樓下,在家門口就截斷了大賣場的一部分客流



除了生鮮電商進社區,倉儲式超市在市場上的鋪開對於傳統大賣場來說也是一大威脅。倉儲式超市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costco、山姆為代表的外資品牌,一類是以盒馬X、fudi為代表的本土新秀


倉儲式超市又稱倉儲會員店,是在大型綜合超市經營的商品基礎上,篩選大眾化實用品銷售,實行庫存和銷售合一、批零兼營、價格很低、提供有限服務為主要特徵的、以會員製為基礎、採取自選方式銷售的零售業態。


如今,國內眾多零售企業紛紛入局倉儲式超市,將這一超市形式推上了一個發展的新風口,也成為了擠壓傳統大賣場發展空間的一股新力量。



實際上,高鑫零售早在幾年前就採取了措施來應對這些威脅。2018年底,歐尚中國發佈了一則《歐尚和大潤發決定整合力量的公告》,向市場傳達了歐尚和大潤發正式合併的信號。隨後,在2019年高鑫零售完成了大潤發和歐尚的總部、供應鏈、商品結構及物流中心的整合。


緊接着,改換門頭的工作便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5月至今,至少已有10餘家歐尚更名為大潤發,改造完成後,將採用大潤發統一標識。


02

轉型陣痛:

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


窮則思,思則變,在線上市場爭奪客流的現實之下,傳統大賣場紛紛走上轉型之路,努力尋求一個生存的空間,而高鑫零售選擇的轉型之路,便是發展線上業務


與此同時,2016年,作為電商行業巨頭的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


新零售的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通過投入建設門店、電商、社群、私域等多套營銷系統,打通線上線下,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渠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支付方式、任何取貨方式購買任何商品。



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一個想要發展線上業務,一個想要開拓新零售市場,二者一拍即合,次年阿里便入股高鑫零售,以224億港元成功收購大潤發,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20年,阿里巴巴斥資280億港元增持高鑫零售,成為持股約72%的控股股東


這一系列動作意味着高鑫零售從商業模式和資本結構上雙通道加入由阿里巴巴推動的新零售革命之中。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和歐尚超市全部門店都已全面實現在線化,並接入餓了么、淘鮮達和天貓超市共享庫存業務。所有門店都提供5公里範圍內1小時達配送。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明顯增加了對大潤發的期待。據了解,阿里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進入大潤發管理層,同時負責零售通和大潤發業務。從總體來看,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高鑫零售,都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大潤發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鑫零售要把所有「歐尚」都更名為「大潤發」的原因了。


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已「聯姻」近4年,市場終於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根據高鑫零售財報顯示,2020年高鑫整年的營收為954.86億元,凈利潤為28.72億元,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間,高鑫的收入規模均連續突破1000億元。


另外,根據高鑫財報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288.48億元,同比下滑8.49%;經營利潤為10.93億元,同比下滑49%;凈利潤7億元,同比下滑49.6%



轉型期的業績滯漲投資者尚且能接受,高鑫零售業績的連續下滑,則不免讓人心生疑惑: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真的適合在一起嗎?


高鑫零售業績縮減和收入的下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社區團購賽道的競爭之激烈,這些因素不僅對高鑫的實體大賣場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影響了其新零售的增長。


現在看來,高鑫零售的線上之路,任重而道遠。


03

擁抱變化:

高鑫零售加速新零售布局


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的初衷,是想要實現雙方的共贏。依託於「阿里系」的一系列平台,高鑫零售也似乎正在尋求與其他大賣場不一樣的路子。


首先,高鑫零售與菜鳥驛站合作,推出「驛發購」業務,以大店+自提店方式,發展驛站社區團購。



驛發購項目以支付寶小程序形式運營,由菜鳥驛站社區生活號提供服務,定位距離最近菜鳥驛站用戶自提,所有商品由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全程冷鏈提供。


菜鳥驛站和高鑫零售合作的優勢就在於不僅能增加存量貨品的銷售渠道,同時也能利用菜鳥驛站在各級市場的布局,更能做好下沉市場的布局



其次,銷售新品類、新品牌,也是高鑫加速布局新零售走的重要一步。


比如在「淘鮮達一小時到家」這個服務中,就大幅增加了高檔水果蔬菜、海鮮水產等品類數,以滿足有更高消費需求的用戶群體。


另外,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市場,搶佔年輕人的心,也是高鑫零售走的另外一步棋。和天貓超市合作的「喵星選」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喵星選」會通過大數據選出天貓、淘寶上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網紅」商品,基於地理位置信息,為不同的線下商超匹配不同的商品,以提升商品的周轉率。目前,「喵星選」已陸續進入大潤發、歐尚、三江等線下商超在全國的500餘個門店。


在新零售賽道上,高鑫零售正在步入正軌,大有提速擴張之勢。


結語


在市場的極速變化中,只有適時轉型、擁抱變化,才能趕上千變萬化的市場風口,抵禦波詭雲譎的商業風雲。但轉型又不是一件易事,如何找准方向和定位,是每個企業生存下來都需要去思考的事。


歐尚更名大潤發之後,高鑫零售還將怎樣布局手中的棋子,就要看它棋技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