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央視百部精品的《那年那兔》,堪稱國產動畫界的《覺醒年代》

1月29日,央視網發佈了一份「百部精品網絡正能量動漫音視頻作品」的評選列表,為大家揭曉了本次選入的影視作品。

說起這次的名單,有一部作品的名字在我們眼中非常醒目,那就是排在第48名的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之風雨百年》。

該動畫由團團發行,在劇情上也是圍繞着百年歷史來展開,相當於是那兔版《覺醒年代》。

對於我們這些動漫迷來說,《那兔》能被入選這一點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說合情合理。

因為該作品表面看上去只在講述一群來自種花家的兔子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恩恩怨怨,但只要是學過歷史的朋友第一眼看過去便都知道---這分明就是講述我們自己家的歷史啊!

01.那年,那兔,那些事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是筆名「逆光飛行」的漫畫家在2011年創作的國民歷史科普漫畫,連載於有妖氣漫畫平台。

該漫畫以Q版動物造型的形式,將我國建立前後的國內外一些軍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來進行展開敘事。

由於作品的畫風詼諧,動物造型引人入勝,給原本嚴肅的歷史故事增添了不少的樂趣,也因此走紅於各大社區平台,例如微博、貼吧,甚至是軍事論壇。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所採用的動物形象可不是隨便挑選的,他們都是有一定的政治隱喻或地域代表性。

例如兔子的死對頭之一,鷹醬其原型就是美國的國鳥---白頭海雕,故它在作品裏對應的是美國;而另一個死對頭腳盆雞,「腳盆」二字則是日本的英文名Japan的諧音,加上它的頭部裝飾,故對應着日本。

而熊在俄羅斯民族文化中有着崇高的象徵,所以故事中的俄羅斯和蘇聯都用毛熊來代表,同樣對應的還有代表着英國和法國的約翰牛高盧雞

至於我們的主角為何會是兔子,這裡便有作者自己的一番考量。

作者某次在《環球時報》採訪中就解釋過:由於我國軍迷總是喜歡善意地在稱呼我們的軍隊時加上一個「土」字,於是想着把這種叫法進行萌化,就取了個諧音叫「兔共」,故兔子的形象就是這麼來的。(還有一個說法是「兔子」在湖南話中發音跟「同志」很像)

另外,與「兔子」同根同生的「禿子」,既有現實原型參考,同時這兩個詞語的拼音都是「tu zi」,又暗喻了兩岸一家親的想法。

憑藉著有趣的畫風和敘事手法,加上富有正能量的主旋律題材,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部漫畫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愛。

到了2015年,由廈門翼下之風動漫公司將該漫畫正式改編為動畫,並在各大視頻平台播出,進一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動畫的劇情講述了一群生活在種花家的兔子,某天因為外來動物的侵略而走上了自立自強的崛起道路---從打敗入侵者、建國立業,到在對抗中不斷變強,再到歷經磨難一鳴驚人。

例如第一集《種花家的崛起》里,衰落的種花家遭到了外來者的洗劫和瓜分,在內憂外患下,兔子與禿子兩位老冤家決定聯手一致對外,然而勝利後的禿子卻很快背刺了兔子,最終兔子決定要靠自己的本事來建立一個強大且溫飽的種花家。

在情節分析上,種花家淪陷對應着我國半殖民半封建的近代史開端,兔子禿子的聯手則標誌着國共合作和全國統一抗日,禿子的背刺又預示着解放戰爭的開始,兔子自立門戶的誓言無疑對應着新中國建立的歷史。

而在第二、三、四集上講述的歷史便是冷戰時期的抗美援朝戰役;第五集中漂泊異鄉的兔子學士回歸種花家,對應着錢學森等海外學士回歸祖國的事件;在第六至第十集中,兔子研究「蘑菇蛋」一事則在反映着中國人自行研究原子彈的經歷。

可以說,中國近代歷史裏涉及到的重大事件全部在動畫中透露到了。

動畫播出之後,在網上好評如潮,光在B站這邊的評分就高達9.7分。

動畫第一季完結後才三個月的時間,製作方就抓緊時間推出了第二季,而之後還有好幾個季度也製作發行了。

截止到現在,該動畫已經一共推出了六季外加一部番外篇,其中前五季和番外篇都能在B站看到,平均評分高達9分以上。

不過比較讓人納悶的是,到目前為止第六季網上依然沒有正規渠道可以觀看,據網友說是因為第六季與遊戲《坦克世界》聯動了,只能在遊戲客戶端里觀看......

回到正題,《那兔》之所以能這麼好評如潮,主要是因為它的作品構成非常地巧妙,巧妙到能夠讓我們所有人都一邊看一邊流淚。

02.共情的力量

首先畫風方面採用的都是萌萌噠的動物造型,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很有親和力,更易於被廣大讀者所接受,也就更有利於讓觀眾都沉浸入作品的世界觀里。

然後就是內容的敘事方式比較妙趣橫生,歷史固然要講求真實,但這不意味着它就不可以有趣。

你看看《那兔》劇情里講的歷史,一個個都是真實存在的事件,但是依然不妨礙作者將它們給描述得詼諧。

像動物們在瓜分的情景,拋開內容隱喻不談,單看這個畫風還是蠻可愛的。

二戰時期,象徵著德國的動物是老虎,而二戰之後就變成了小貓,但這並不影響它造坦克。

映射解放戰爭的兔子和禿子打架情節,動畫的表述方式也很有意思,兩隻萌萌噠的生物在那裡一邊掐架,一邊放狠話,如同兩個小朋友在打架一樣。

就連一些歷史事件的描述文案上,也是賊不正經,例如抗戰時期著名的「江陰海戰」,旁白描述上寫的卻是---

「由於腳盆雞企圖沿長江從背後捅江陰防線的J花,種花家海軍......」

本來很殘酷的一場戰爭,結果卻被這兩個字給逗笑了。

另外就是,《那兔》雖是個主旋律動畫,但裏面也不乏有一些萌宅元素,例如動物們駕駛的飛機全是美少女。

戰鬥「姬」、轟炸「姬」、運輸「姬」樣樣都有,這種操作要是在別的主旋律作品裏那可是大忌。

但,僅僅是因為它的畫風很有趣,講述的都是歷史事實,就可以被大家讚賞有加了嗎?

當然是不夠的,透過可愛的畫風底下,動畫裏面所展示的歷史細節可是沒有半點含糊的。

當種花家被入侵後,家主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平等條約上蓋章,身為種花家子民的兔子只能在一旁傷心地落淚。

世界進入冷戰格局,北棒子向兔子求援,兔子志願軍集體拿着跨過鴨綠江,臨走時還不忘說一句「親們,等我,我會回來的。」

之後在深夜的雪山上埋伏着的兔子,看到了鷹醬因吃膩了而扔在一旁的午餐肉罐頭,便忍不住流口水了。

一旁的戰友提醒他不要流口水會凍住的,結果兔子轉過頭一看,發現戰友的眼淚都已經被凍住了。

而等到準備進攻時,那位流淚的戰友已經被凍死了,兔子本想哭,但是一想到眼淚會被凍住只好強忍着。

這背後是戰役中的一個小情節,也是很多志願軍戰士內心的一點小想法---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嚮往。

戰爭結束的多年以後,一位戰功累累的老兔子坐在墳前向犧牲的戰友訴說現在的富足生活。

開始它還有說有笑的,可說著說著老兔子也忍不住哭了,它雖然活了下來,也回到了故鄉,但是那些曾經陪伴它的戰友卻永遠倒在了異國的土地上。

這還沒完,在片尾曲《追夢赤子心》播放的環節里,動畫放出了戰士回歸祖國的錄像畫面,進一步把這個故事氛圍給渲染開了。

畫面中的世界雖是虛構的,但裏面的情感傳達卻是可以引起共鳴的。

《那兔》的製作者通過在科普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不時加入各種可以讓人產生共情的小細節,它可以是一些角色之間的小互動,也可以是一句飽含深情的台詞,甚至還可以是一個不經意間的情緒反應。

正是這些特有的細節描繪,才能讓每一個觀眾在笑着笑着的時候突然有種內心被觸動到的感覺。

03.結語

我們都在書本學過歷史,也在各種資料中了解過歷史發生的事情,卻唯獨無法get得到那份情感上的渲染。


但《那兔》卻很好滿足了這一點,直接點來說,或許我們就是需要一部這樣的、符合我們年輕人口味的主旋律作品,然後通過該作品的喜愛來表達出我們Z世代的愛國熱情。

並且讓這部作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