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全球半導體行業可以說是進入了衰退期。繼此前AMD股價大跌14%、昨日國內半導體行業大跌超5%後,中國台灣地區也未能逃過一劫。10月11日,台積電股價遭遇大跳水,單日暴跌8.3%,收盤價只有401新台幣/股(約合90元/股),並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台積電
2019年以來,受益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需求增長,台積電的股價也隨之一路水漲船高,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那段時間,由於芯片行業產能緊張,台積電產能一直都處在高位運行。不過今年以來,由於半導體市場在經歷頂峰後開始消退,台積電在美股價也已接近腰斬。其目前市值只有3479億美元,相比於年初的6400多億美元市值已經損失了近3000億美元,相當於2萬多億人民幣。
不過與之相反的是,台積電的營收卻並沒有大幅度的降低,反而因為蘋果、英偉達的新芯片投產而有所提升。有機構預測,得益於台積電的營收表現,其有望在今年超越三星和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頭羊。這主要也得益於其4nm工藝受到了不少廠商的青睞,同時也於其他芯片廠商表現不佳有關。
晶圓
之所以最近台積電股價有如此大的反應,或許與美國政府限制對中國的芯片出口有關。晨星公司的股票分析師Phelix Lee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代工需求的短期不確定性將會增加,新的衝擊可能會進一步抑制已經受到消費電子需求疲軟蹂躪的行業的情緒。」這可能也是近期台積電和三星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