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終於醒悟,不再一味向美國芯片妥協,蘋果也認慫了

近期消息指在台積電的堅持下,蘋果終於同意了漲價,這意味着台積電和美國芯片的博弈以台積電取得勝利告終,此舉也意味着台積電不再一味向美國芯片妥協,而希望繼續堅持自己掌握主動權。

近期台積電以人工、物料等成本上漲為由,要求提高芯片代工價格,美國芯片則強調它們為台積電貢獻了最多的收入--美國芯片為台積電貢獻了近七成的收入,再加上全球芯片產能過剩,因此並不容易漲價,甚至反過來要求台積電降價。

在雙方的博弈下,一度台積電陷入困局,不過最終蘋果為了確保2023年的iPad、Mac、iPhone等產品的上市,蘋果率先同意了台積電漲價的要求,畢竟此前另一家芯片代工企業三星為高通生產的高端芯片連續兩代出現發熱問題,證明了台積電的先進工藝更可靠,蘋果無奈之下只能接受了台積電的漲價要求。

蘋果是台積電最大的芯片客戶,為台積電貢獻了26%的收入,佔美國芯片為台積電貢獻收入的比例近四成,隨着蘋果的妥協,估計其他美國芯片最終也會選擇妥協,畢竟它們沒有太多選擇,在先進工藝製程方面只能依賴台積電。

台積電此番態度如此強硬,在於此前它連番向美國妥協並未獲得足夠的回報得到的教訓,認識到一味向美國芯片妥協將只能導致它失去主動權,因此一反常態,對美國芯片顯示強硬的態度,迫使美國芯片讓步。

從2020年以來,美國先後要求台積電和三星上交機密數據、赴美設廠,它們都照做了,但是美國的回報卻是Intel由此加速了先進工藝的研發,美國承諾的520億美元補貼最終大部分都給了美國芯片企業Intel等,台積電和三星獲得的補貼相當有限。

隨後美國又將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多家亞洲芯片企業列入「國安的危險性風險」名單,意圖進一步打壓台積電,這才讓台積電充分認識到一味妥協的後果,只是會引發美國更嚴重的打壓,由此台積電開始逐漸轉變態度。

台積電迅速在日本建設先進工藝工廠,又表示將會前往印度、歐洲等地設廠,以此表達不會依賴美國的態度,甚至今年一季度台積電還釋放了更多芯片產能給中國大陸芯片企業,中國大陸芯片企業給台積電貢獻的收入也猛漲到11%,較2021年的6%提升八成多。

再到如今台積電與美國芯片就漲價問題態度堅決,甚至表示寧願縮減產能也不會停止漲價,再到近期美國限制NVIDIA對中國出口高端GPU芯片,而NVIDIA為了趕在最後期限之前對中國儘可能對中國大陸出貨更多GPU芯片,要求台積電2個月內完成過去5個月才完成的GPU芯片生產,美國芯片終於認識它們不能沒有台積電,蘋果於是順勢率先同意漲價。

或許經過這次博弈之後,台積電終於會明白過於依賴美國芯片,甚至討好美國芯片將不利於台積電的長遠發展,未來台積電應該會增加非美芯片的訂單,避免繼續受制於美國芯片,而中國大陸這個最龐大的芯片市場更是台積電應該重視的,畢竟兩岸的合作才能給中國台灣的企業帶來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