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要看保險公司的大小嗎?近百家小公司,靠譜嗎?


萬字長文


前言


很多人在諮詢買保險的時候,會對經紀人推薦的產品和保險公司糾結過,這個保險公司聽都沒聽過,是小公司吧?萬一倒閉了怎麼辦?理賠的時候不賠怎麼辦?

其實擔心的問題在於這個保險靠不靠譜?能不能賠?

那麼,我們在買保險的時候,需要看保險公司的大小嗎?

實際上,大多數朋友通常用「名氣」來判斷保險公司的「大」「小」。經常聽到的就是「大公司」,比如國壽、平安人保、泰康、太平洋、太平、友邦......沒聽過的就是「小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一、「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


其實國內已經有近 200 家保險公司,其中壽險公司就有80多家,很多人也就知道其中三五家而已。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大小呢?

在很多人心中,會認為買保險一定要買大公司的才靠譜。

那麼哪些算是大公司呢?是名氣大?規模大?銷量大?註冊資本金大?還是股東強?還是償付能力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1.大小之分


假設我們看重保險公司的大小,可能需要從註冊資本金、保費規模、股東背景分析等方面來分析。

  • 保費規模排名:反映市場的佔有率,也是一家保險公司營銷綜合能力體現;
  • 註冊資本金:直接與償付能力有關,保險公司成立時都是實繳資本,所以出資能力很重要。
  • 股東背景分析:也很重要,因為如果虧損,後面就考驗股東持續的出資能力。另外經常會見到一些保險公司有股東之間糾紛,所以股東經營得好,公司穩定性自然基礎也會好。

我們來看一看已經過去的2021年壽險公司保費規模排行:

(表一)數據來源:各保險公司官網

你看,表上的保險公司,好像沒有哪一家是真正的「小」公司。

先以工銀安盛為例,百度百科資料如下:

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全球第一保險集團AXA安盛集團、全球500強央企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這個股東名單拎出來,國壽平安可是不敢小視的。

從公司的介紹中就能看到,無論從哪方面說工銀安盛都不是家小公司。所以說並不是聽過的就是大公司,沒聽過的公司就小。

同樣一些你沒聽過或者是很少聽到過的合資公司,也系出名門,比如:

英大人壽是國家電網公司控股,國家電網是實際控制人、美國萬通人壽參股。

中英人壽中糧集團與英國英傑華集團合資,中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央企業,也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英傑華集團(英文簡稱「AVIVA」)成立於1696年,總部設在倫敦,在2006年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全球 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8位,是英國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險集團。

中意人壽是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意大利忠利保險有限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合資組建的人壽保險公司

中石油就不必多說了吧?雖然股價不怎麼樣。忠利保險簡介如下:

就算是不了解外資保險公司的背景,中資的國家電網、中糧集團、中石油這樣的企業,隨便一個都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再拿一些新成立不久的保險公司來看,比如:

華貴人壽的股東是貴州金融控股集團、茅台酒廠(集團),貴州金控背後的資本是貴州省財政廳,茅台酒廠是曾經的中國「股王」,即使現在,市值也遠超阿里工商銀行

(表二)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富人壽是由廣西投資集團、唯品會、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等。背後的資本是廣西國資委,另外,唯品會大家也一定不陌生。

就連市場份額僅佔0.03%的中韓人壽同樣大有來頭,由浙江省國資委下屬的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和韓國韓華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合資組建,

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系浙江省國資委下屬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企業,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39家,參股公司20餘家,核心業務涉及金融、類金融及國內外貿易等領域。是浙江省國有上市金控平台。

韓華生命保險成立於1946年,是韓國最早的人壽保險公司,也是韓國第二大人壽保險公司。是世界500強、韓國十大商業企業之一的韓華集團金融網絡的核心。韓華生命保險一共在5個國家經營了7家海外分公司。2017年底,財產健全性指 標的風險資本標準(RBC)達到 206 . 4%, 在保險金償付能力評價上,連續11 年獲得最高等級(AAA)。在韓國的上市人壽保險公司中,率先獲得國際 信用評價公司穆迪和惠譽海外信用等級 A1、A+的評價。

註冊資本金最少的是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僅」為5億。這兩家,尤其是復星聯合,在互聯網保險市場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幾年在互聯網上推出多款高性價比網紅健康險,如媽咪保貝、達爾文5號榮耀版、超越保2020、樂健一生......瑞華健康同樣憑藉康瑞保、新瑞保等產品出圈,雖然產品比較小眾,去年上線的頤悅無憂同樣圈粉無數......

復星聯合健康的主要股東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復星集團旗下。復星集團在2021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位列第459位,連續三年在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榜單中位列前50位。醫藥、大健康行業,沒聽說過復星的人應該不多吧。

瑞華健康的股東為咸陽宇宏房地產、廣州實佳控股、深圳東方置地集團、上海天禧嘉福璞緹客酒店以及深圳萬納托實業,雖然低調,但同樣各為一方豪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2.償付能力


保險公司賠不賠得起,要看償付能力。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指在任何時候,保險公司履行其所有合同下義務的能力,它體現了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之間的一種關係。

償付能力對保險公司健康運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旦發生償付能力危機,不僅保險公司無法維持正常經營,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的利益遭到威脅或損害,而且可能會對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和社會穩定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已經成為國家對保險業監管的重要目標,也是其監管的核心內容。


1)償付能力充足率

償付能力充足率=實際資本/最低資本,即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率。


2)什麼樣的償付能力才算達標?

2021年年初,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 ,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新規要求償付能力監管指標擴充到3個,只有3項同時滿足,才算是「償付能力達標公司」

A——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

B——綜合償付能力:不低於100%;

C——風險綜合評級:不低於B級。

並且,根據償付能力新規,銀保監會和派出機構會對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60%的公司進行重點核查。另外,根據互聯網新規對於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銷售,對保司連續4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核心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都是有關聯的。

因此,償付能力必須維持在相對充足的水平。


3)償付率越高越好?

不一定。

償付率本身是一個變動值,受保險公司成立時間、歷史階段、經營策略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

在銀保監會嚴苛的考核標準之下,假設保險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不足或低於監管紅線時,監管就會強制採取一定的措施,責令保險公司整改,例如要求股東增資、限制股東分紅、限制增設分支機構、限制資金運用渠道、暫停發行新保單等等。

同時,償付能力過高,對保險公司或者行業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可能是保險公司有很多錢躺在賬面上睡大覺,被閑置了,意味着保險公司的投資效率低,現金流動差,或是保險公司銷量少,產品賣不出去。如果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都偏高,那一定是整個行業都存在某些問題。比如說整個經濟大環境的疲軟,保險公司也不願意投資,也沒有動力去對產品升級換代,對整個行業以及消費者都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挑選保險時,要理性客觀,並不是償付能力高的保險公司就一定實力雄厚,並不是償付能力高的保險公司的產品就一定好,需要參考的因素還有很多。

(表三)數據來源:保險公司官網

你看,華匯人壽和小康人壽的償付能力排在前兩位。

(表四)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不論從各季度和全年數據來看,華匯人壽億元保費投訴保單數都高居第一。而從2021年壽險公司保費規模排行(參閱表格一)來看,華匯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0.07億,排在86個人身險公司的末位(華夏、天安、大家養老暫無數據)。也許,產品銷量低才是華匯人壽償付能力「傲視群雄」的根本原因。

而小康人壽,則是另外的情況。它前身是由中國郵政和法國人壽在2005年合資組建的中法人壽,妥妥的豪門出身。2009年中國郵政移情別戀,成立了中郵人壽,自此中法人壽失去了中國郵政的渠道支持,瞬間失寵。2015年,中國郵政正式轉讓了中法人壽的所有股份。中法人壽從一個富二代,淪落為棄兒。

因為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中法人壽根本賣不出去保險,一直花錢,又不掙錢。最初靠郵政渠道賣出去的保險,很快就要兌付。不僅不掙錢,還要把之前掙得連本帶利還給客戶。導致了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迅速崩盤。

對此,監管的處罰是:不允許增資,不允許開展業務。

連續靠股東輸血的中法人壽,終於在2021年初,終於迎來監管的鬆動,允許增資了。加上3家企業的接盤,共注入28億資金。償付能力一下提升到了20000%+,根據2021年第一季度信息披露,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9,893.19%。經過銷售端的努力,在2021年4季度降到了2065.38%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3.理賠難不難?


理賠難不難,反映出來的數據是獲賠率、理賠時效等。

從數據來看,獲得理賠不難。

無論是國壽、太保這種大公司,還是恆安標準這種小公司,它們的獲賠率差別其實並不大。從理賠時效來看,小額理賠的效率非常高。大額理賠涉及的理賠金額大,其中立案、審核、調查都需要時間,理賠時效更長一點,這也容易理解。

但,多數保險公司的支付時效並不長。平均支付時效都在2天內,像最短的富德生命人壽,只要1.38小時。

所以,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罷,理賠方面都是靠譜的。

保險公司都是按照合同條款理賠,該賠的都能賠。而理賠時效,不同保險公司對不同案例理賠的時效有所差異,這也很正常。

(表五)數據來源:2021年保險公司理賠年報

理賠時效中,排在第一是渤海人壽,短險1小時,長險0.5天,就能完成一次理賠。和泰人壽也很快,小額案件平均結案時效2.2小時,理賠平均申請周期2.5天。大公司課代表中國人壽成績也不錯,平均0.13天(3.12小時)就能完成一次小額理賠。

從表上看出,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小額理賠的速度都不慢,像富德生命人壽,小額理賠0.14天(3.36小時);陽光人壽,平均4.4小時就能完成小額理賠;太保壽0.2天(4.8小時);北大方正小額理賠0.25天(6小時)......

至於理賠率方面,2021年的理賠率基本在98%以上,比較低的有人保健康的92%(有可能是好X保的拖累),瑞華健康的94%和國聯人壽的96.33%。

獲賠率排在第一的是中郵人壽,達到99.95%,排在第二、三位的是渤海人壽和泰康養老,分別是99.71%和99.70%。

實際上從2020年起,各保險公司線上理賠佔比逐步提高,比如北大方正,在2020年的理賠案件中,有98.30%是在線上進行理賠,非常方便。

你看,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獲賠率的差別其實並不大,跟你想像中或者某些代理人口中的說法不太一樣吧。

那麼,我們買保險,還有必要糾結保險公司大小嗎?條款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4.投訴量


2021年三四季度,平安人壽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分列投訴量一至三位。然而這個榜單意義不大,畢竟銷量大,投訴量隨之增大。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要客觀反映投訴保險公司運營及服務水平,可以用億元保費投訴量(每銷售一億元保費的投訴數量)和萬張保單投訴量(每銷售一萬張保單的投訴數量)這兩個指標進行排行。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嗯,看來華匯人壽確實問題多多。除此之外,億元保費投訴量前五位的榜單中,有小公司(中美聯泰和北大方正),也有大公司(人保健康和泰康人壽);而在萬張保單投訴量榜單中,有中資公司(信美人壽和愛心人壽),也有合資公司(中意人壽和英大人壽)。

因此,保險公司運營及服務水平確實有高有低,但這跟公司大小無關,跟公司性質其實也無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二、保險公司十大安全機制


保險公司是在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成立的,直接受中國銀保監局的監管。消費者所投保的每一份保單,都受到《保險法》的保護,這後面有十大安全機制,從多角度實行監管,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國內的保險公司都是安全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1.嚴苛的設立條件


保險公司的設立條件非常嚴苛,凈資產不得低於2億元,還要求其股東具有持續盈利的能力、聲譽良好、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等。

第六十八條 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二億元;

(二)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規定的註冊資本;

(四)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五)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和與經營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七)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保險公司的設立條件嚴格,牌照審批程序複雜,即便資產雄厚,也是一證難求。股東不僅要非常有錢,有實力,信譽也要好,行業背景乾淨,無違法違規記錄,對保險更要具有高度的專業性。管理者還要懂經營,建設好公司的管理體系。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2.註冊資本雄厚


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不能低於2億元,而且必須是實繳貨幣。

第六十九條 設立保險公司,其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二億元。

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根據保險公司的業務範圍、經營規模,可以調整其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但不得低於本條第一款規定的限額。

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實繳貨幣意味着註冊資本是多少,銀行的驗資賬戶上必須有多少。所以這2億元保險公司成立時就真金白銀存在的。而一般的公司註冊,都是認繳貨幣,即使一分錢都沒有,都可以通過認繳方式來註冊一家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3.經營監管嚴格


監管會時刻緊盯着保險公司的日常經營,通過讓保險公司按時報送財務報表、精算報告等資料,了解保險公司的運作情況。

第八十六條 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報送有關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報告、財務會計報告、精算報告、合規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必須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

就算是改名字、變更經營場所、更改註冊資本等瑣碎的事情,保險公司也要告知監管部門。

假設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保險法》規定,如果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是破產了,必須把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和準備金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假如沒有公司願意接手,監管會強行指定一家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換句話說,原來我們的保單顯示保險金是多少,換了家公司照樣賠。

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被接管不一定是件壞事。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在經營上出了問題,關鍵時刻能得到銀保監的出手相助;對於消費者來說,銀保監(或指定其他保險公司)來幫你維護保單權益,難道不比你自己在那擔驚受怕強?

具體案例,比如之前的新華人壽,現在的華夏人壽等等,朋友們可以上網搜一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4.保證金制度


保險公司均需提取保證金,除清償債務外,不得動用。

第九十七條 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其註冊資本總額的百分之二十提取保證金,存入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銀行,除公司清算時用於清償債務外,不得動用。

假設後續保險公司對註冊資本進行增資了,也要從增資的資金提取一部分作為保證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5.責任準備金制度


保險公司每收取一筆保費,就會從中提取一部分資金作為準備金,這部分錢是用來履行以後可能會發生的責任,也是保險公司的後盾。

第九十八條 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保證償付能力的原則,提取各項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提取和結轉責任準備金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

例如富德生命人壽2020年的責任準備金,合計是2000億+。

連和泰人壽這樣的小公司,也有近35億。

所以,不用擔心保險公司賠不起,它們早就為將來賠多少做好了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6.公積金制度


保險公司除了要提取保證金、責任準備金,還要依法提取公積金,用於以後的發展。

第九十九條 保險公司應當依法提取公積金。

保險公司在每年分配稅後利潤時,將提取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用於提升公司的償付能力,平滑收益,彌補虧損,保持公司穩健經營。只有當公積金累積餘額超過註冊資本的50%時,才可以不用再提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7.保險保障基金制度


各家保險公司按要求繳納,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公司統籌管理,用於向被撤銷或宣告破產的保險公司的客戶,或接受人壽保險合同的保險公司提供救濟。

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第十六、十七條: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動用保險保障基金:

(一)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其清算財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的;

(二)中國保監會經商有關部門認定,保險公司存在重大風險,可能嚴重危及社會公共利益和金融穩定的。

第十七條 動用保險保障基金,由中國保監會擬定風險處置方案和使用辦法,商有關部門後,報經國務院批准。

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按照風險處置方案和使用辦法的規定,負責辦理登記、發放、資金劃撥等具體事宜。

歷史上,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曾5次出手幫助瀕臨倒閉的保險公司。

一個是新華人壽。2006年,新華人壽的董事長關國亮擅自挪用公司資金130億,導致公司深陷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泥潭。監管動用保險保障基金,購入新華人壽38.81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成功救助新華人壽。2年後,新華人壽經營漸上軌道,保險保障基金將股權轉讓給中央匯金,並獲利12.5億元。目前新華人壽經營狀況良好。

2018年2月23日,因安邦保險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涉嫌經濟犯罪,以及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經營行為,監管(原中國保監會)依法對安邦保險集團實施接管。2019年7月,為剝離安邦保險集團相關資產,由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上汽集團共同出資設立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獲批成立後開始依法受讓安邦人壽、安邦養老和安邦資管股權,並新設大家財險,承接安邦財險。2020年2月22日,銀保監會結束對安邦保險集團的接管,大家保險集團已基本具備正常經營能力。

另外還有之前的中華聯合,現在的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上網查一查,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有了保險保障基金這道防火牆,保險公司想倒閉其實很難的。

2022年1月28日,銀保監會發佈了《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面向全網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2008年發佈第二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14年以來的首次修訂。

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固定費率調整為基準費率加風險差別費率、建立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障基金之間的融通機制、強化對違反辦法規定的法律責任等。

保險公司允許破產,會有相應的接管程序。但之前一直有人曲意解讀說消費型重疾不屬於人壽保險,不受保護,不能買;一些「大公司」的業務員會說,xx是小公司,不帶身故的產品不受保護,保險公司破產了不能100%提供救助,只能救助80%、90%,不靠譜......

這些被人惡意曲解的地方,新的管理辦法給明確下來了!明確了「人壽保險業務」和「人壽保險合同」的範圍;明確了保單類型和保單利益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長期意外傷害保險和年金保險都是包含在「人壽保險合同」里的。長期重疾險屬於「長期健康險」,無論是否帶有身故責任,均符合救助範圍;且提供救助針對的是保單受讓的保險公司,而不是直接面對消費者。

新的管理辦法將會進一步修改完善後依程序發佈施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8.償付能力監管


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而所有銷售出去的保單需要給付的保險金也就成為了保險公司的債務,或者說是未來的債務。保險公司必須保證自己銷售出去的保單在需要給付時,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因而,償付能力就是衡量保險賠不賠得起的指標。銀保監會要求,每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能低於100%,而且每季度都需要公布在官網上。

一旦低於100%,銀保監會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比如限制給股東分紅啊、增加資本金啊、限制增設分支機構等等。

第一百三十八條 對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並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下列措施:

(一)責令增加資本金、辦理再保險

(二)限制業務範圍;

(三)限制向股東分紅;

(四)限制固定資產購置或者經營費用規模;

(五)限制資金運用的形式、比例;

(六)限制增設分支機構;

(七)責令拍賣不良資產、轉讓保險業務;

(八)限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

(九)限制商業性廣告;

(十)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

另外,我國目前實施的監管系統是「償二代」(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是全球最嚴格之一。

中國銀保監會公開的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179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2.1%,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9.7%。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9.再保機制


所謂再保機制,說人話就是給保險公司上保險。你跟保險公司買了保險,保險公司收取了保費。但保險畢竟是有槓桿的,保險公司擔心自己賠不起,於是也給自己買了保險,防止出險了自己賠不起。

第一百零三條 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百分之十;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保險公司對危險單位的劃分應當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

一張保單的理賠,從消費者角度看,都是保險公司賠的,但從風險承擔的角度,可能既有保險公司,也有再保險公司。中國保險市場,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針對一些風險較高的情況下,會從中拿出一些保費,給到再保險公司,分擔風險,保險公司的發展也會更穩健。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10.資金運用監管制度


保險公司收到保費後,會取一部分用於投資,但具體投資到哪些地方,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基本去向都是比較穩健的:

第六條 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

(一)銀行存款;

(二)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

(三)投資不動產;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保險資金從事境外投資的,應當符合中國保監會有關監管規定。


第十五條 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從事保險資金運用,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存款於非銀行金融機構;

(二)買入被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的股票;

(三)投資不具有穩定現金流回報預期或者資產增值價值、高污染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的企業股權和不動產;

(四)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

(五)從事創業風險投資;

(六)將保險資金運用形成的投資資產用於向他人提供擔保或者發放貸款,個人保單質押貸款除外;

(七)中國保監會禁止的其他投資行為。 中國保監會可以根據有關情況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禁止性規定進行適當調整。


總之,由於從多角度實行監管,中國境內保險公司都是安全的。對於客戶而言,即使保險公司破產,都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保障我們消費者的權益,人壽保險合同的正當合法的權益都可以得到保護。

所以啊,大家在考慮買保險時,不用操心保險公司大不大、安不安全、賠不賠得起這些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三、常見的認識誤區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平時消費者都會有哪些常見的認識誤區。


1.大公司風險承受能力更高?


「保險公司的註冊資金越雄厚,保費的規模就越高,同時監管的強度就越高。」

「當保險公司的利潤好時,風險承受能力就強,也就更能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把時間推至十年甚至二十年後,大品牌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都要更穩健,這樣我們才能更放心、更安心。」

不想解釋,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從新華人壽、中華聯合,到安邦保險,再到現在的華夏、天安,這些被接管的保險公司,在被接管前一些發展歷史。

新華人壽早在2003年,年度保費就達171.8億元;2004年就已全面完成全國性機構網絡布局,省級分公司達到34家;2005年總資產超過500億元,2007年總資產突破1000億元。

始創於1986年的老牌國有控股保險公司——中華聯合,1996年在全國財險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五,到了2002年,全年承保金額就已達到了1628億元,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8億元,被接管前的2008年,資產總額快速擴張至127.95億元。

2011年是安邦保險的發展巔峰,那個時候它的規模,連中石化都不敢小覷。2016年,安邦總資產最高峰時,達到了恐怖的兩萬億元。

華夏人壽在2014年扭虧為盈之後,創造的「華夏速度」至今無人超越。2013年,華夏人壽保費收入為372億元,位列市場第九;2014年,保費715億元,上升第七位;2015年,保費1609億元,躋身前四;2016年,保費1815億元,蟬聯第四;2017年,保費1753億元,退居第五,但其個險新單標保達到了153億元,同比增幅超過90%,銀保期交211億元,位居市場第一,當年華夏人壽凈利潤超40億元。到了2019年,華夏人壽已經一躍成為當之無愧的保險巨頭,其保費收入位列全國險企第4名,僅次於國壽、平安和太保。

與華夏人壽同為「明天系」的天安保險公司,成立於2000年11月,註冊資本金145億元,總資產規模超2036億元。2019年天安保險榮獲中國保險企業競爭力排行榜10強,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中排名第43。

好吧,這些被接管的,怎麼看都不是你們認為的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2.大公司服務更好?


保險公司最有價值的服務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理賠。

「保險作為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商品,大家傾向大品牌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服務好。」

「大品牌保險公司成立時間較長,各個部門建設得更加完善,所經營的保險業務也更加廣泛和成熟。」

「也正因為此,大品牌保險公司基本上全國各地都遍布分支結構,這樣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產品數量也眾多,能夠滿足我們的不同需求。」

「同時大品牌保險公司對於大額理賠案件不需要層層報批,處理時間更快一些,畢竟我們一旦出險主要訴求就是儘快拿到理賠款。」

不解釋,參見本文第一章第3點「理賠難不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3.「小公司」理賠會不會很難?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申請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後,需及時作出核定;情形複雜的,應當在30日內作出核定。對屬於保險責任的,達成協議後10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無論如何,保險公司必須在30天內給出結果,確認理賠後10天內把錢給到位。

不存在大公司就比小公司賠得快的說法。同樣,參見本文第一章第3點「理賠難不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4.萬一保險公司破產後保單怎麼辦?


買保險前很多人會問到這個問題,擔心公司破產倒閉後,自己的保單會不會成為一張空紙?

保險公司從成立、經營到破產都受到保險法和保監會的雙重監管

無論保險公司破不破產,對我們的保單都不受影響。

在中國境內經營保險業務必須嚴格遵守《保險法》,這部法律是約束保險公司的。不管是中資公司、合資公司還是純外資公司,更不分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得老老實實接受中國銀保監會的統一監管。

保險公司大小對我們實際買保險其實沒那麼重要,我們買保險更應該多考慮產品的本身以及服務,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保險,買到適合自己的好產品,這才是關鍵。

你買的每一份保單,都藏着你對保險的認知~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Ps:

買保險,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輕易買保險,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等等,通過對不同產品的橫向、縱向比較,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如果搞不清楚保險產品的規則、保障、服務以及保費等方面,不懂得如何選擇,請記得向您身邊的保險專業人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