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人生大事》:在或哭或笑里收穫溫暖人心

這部電影以詼諧溫情的方式告訴我們:死亡,或許是另一種開始,但我們對逝者的愛不會消失,因為生活總能給人以安慰

關於《人生大事》,雖然6月24日才正式上映,但網友已給出了高度評價。有人說,這是一部笑中帶淚,溫暖治癒而不刻意的電影;也有人說,這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繼承父親衣缽的殯葬師莫三妹,在一次工作中遇到了與外婆相依為命的小女孩武小文,兩個人互相救贖的故事。影片以「死」為題,讓人們在葬禮中觀察人性,在生活中直面親情,在「死亡」中思考生命的意義。

故事並不複雜,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去分析,因為每個個體都能共情,都能在其間找到某種投射。它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以舉重若輕的姿態,讓人在或哭或笑的情緒里找到溫暖人心的力量,在生與死的話題里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愛意流動。

被「放棄」的人該如何救贖?

甫一出場的三哥,撿起了火盆里的紙錢,給自己點燃了煙。這是他的祖傳家業,從爺爺到父親再到他這一代。無所忌憚的動作里,有父輩傳下來的行業印記,卻也是他對「死亡」的漠視。

從事殯葬行業的三哥,是被父親看不起、被女朋友戴綠帽子的人,也是曾經進過監獄、被左鄰右舍指指點點的人,親情愛情雙雙失落,事業還拉後腿,三哥陷入無意義的困境之中,直到小文出現。這個小女孩有着強烈的情感和潑辣的性格,讓生活有了波瀾。

一個是失去外婆、尋找親情的孩子,一個是被親朋嫌棄、自我懷疑的大人。兩個脾氣火爆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同處一個空間,自然有點「劍拔弩張」,但也有需要與被需要。

沒人愛的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顧。起初小文只是被寄養幾天,是個累贅。但當舅媽口出惡言時,只有三哥在意這個家庭對她好不好,小文回報三哥的是:在舅舅家和三哥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種無條件的信任和篤定的選擇,是三哥從未有過的感受。

沒人在意的大人,也需要孩子撫慰。在不少人眼裡,搞喪葬的總是「低人一等」,三哥是個應該「懼而遠之」的人。當父親出手打三哥時,大多數人在看熱鬧,只有小文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說:不能打三哥。脆生生的幾個字背後,是孩子雖小也要保護大人的決心,更是她對他生出來的濃烈的、不可抑制的情感,如對外婆一般。

實際上,小文和三哥的遇見是一場相互救贖。小文的出現,讓三哥看到了自己於他人的意義。三哥的出現,彌補了小文失去外婆的情感缺口。需要與被需要的雙重情感加持,讓三哥和小文不再是「孤零零」的個體,而是愛與被愛的靈魂。兩個被放棄的人,因為彼此的在意,才終於「活」了過來。反過來說,正因為他們擁有愛人的能力,所以才能自我救贖。

當然,小文作為一種強烈情感的存在,也化解了三哥和父親之間的矛盾。父親對三哥不滿,但更有所期待,只是三哥始終不爭氣,甚至想轉行。小文的出現,讓三哥漸漸明白怎麼去做爸爸,因而也開始理解父親。小文的一聲「爺爺」,讓父親看到了轉機,聽到了生命的回聲,也看到了傳承的希望。他明白,正是小文的存在,兒子三哥「總算有上心的事」,情感才有寄託,生活才有努力的方向。

「死是大事」該如何直視?

「天上的每一顆星星, 都是愛過我們的人」。實話講,在我們的文化里,這個有着巨大群眾基礎的「情感安慰」並不好演繹,甚至很容易表現得流俗,但《人生大事》演繹得恰到好處。

小文因為不理解外婆的「死」,所以一路追到了三哥家,她以為外婆被三哥拉走了,所以一再追問三哥「我外婆咧」。在大鬧殯儀館後,三哥憤怒地指着火葬場的煙囪說,「你外婆被燒了,變成煙了,飄到天上去了,看不到了」。又因這對小孩而言太過殘忍,他為自己找補了句,「她去了另外一個世界,飄到天上變成星星了」。情急之下的隨口一說,卻成了孩子的寄念,然後在深夜仰望星空,聽着外婆在電話手錶里留下的語音。孩子的視角里,外婆是天上的星星,所以幫助外婆上天的三哥,就是「種星星的人」,如此新穎的解讀,讓殯葬行業少了一點寒意,多了一些詩意。

死亡是什麼?即便從小就在殯葬行業里行走,三哥也從未真正思考過,相反他對自己「吃死人飯」耿耿於懷,是小文一再追問,才讓三哥開始思索。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我們總是對死亡「諱莫如深」,因而擰巴得既不願直視又格外重視。只是,影片中,骨灰盒上塗水彩畫,喜氣洋洋辦「活喪」等喪事慢慢讓人明白,死亡始終要面對,所以也不必那麼「避諱」。人生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難處,死時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是只要愛着或被愛着,就算是一種圓滿。

對「死亡」的理解,老殯葬人——三哥的父親說,人生除死無大事。他敞開心扉講述了二兒子為撈一個死人而去世的故事,這讓三哥開始理解家傳事業存在的價值。也是這樣一個參透了生死的老人,以自己的「死」給孩子出了最後一道考題。三哥如是答題:他抱着父親的骨灰,裝進了煙花里,讓父親綻放在江邊的夜空。煙花如星空,離開了的父親,也成了天上的星星。而這,是孩子對一輩子都在「種星星」的父親最浪漫的回應,也是他在參悟後對死的理解和態度。

談到「死」,總讓人想到悲情、肅穆、哀傷,但這部以「死」為題的電影,卻能讓你哭着訴說,笑着面對。它讓人在輕鬆的氛圍里明白,那些離去的人,無論是被兒媳婦抱怨的婆婆,還是生病去世的女兒,抑或是被車撞得面目全非的丈夫,始終會有人挂念,始終有人愛着。

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過於沉重,這部電影以詼諧溫情的方式告訴我們:死亡,或許是另一種開始,但我們對逝者的愛不會消失,因為生活總能給人以安慰。就像小文對三哥說的一樣:「我再也看不到外婆了,但是我不害怕了,因為我有家了」。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