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Q7 45TFSI 不錯,很棒,但我不喜歡

全新一代Q7的造型變得怎樣我一點都不關心,我只知道車體尺寸變小了,並且沒有了V8發動機會讓大款們很不開心。

文/余煜華 攝影/施毓麟

當真實地接觸到全新一代奧迪Q7時,我腦子裡在第一時刻居然回蕩起了一首名為《Streets Of Tomorrow》的歌曲。那是第一代Q7問世時奧迪特意找人為這個品牌的第一款SUV譜寫的歌。

儘管是十年前的音樂了,但是在配樂部分中多次出現的4.2升V8汽油機的轟鳴聲還是讓我意識到大型豪華SUV需要兩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龐大的車體和強勁的動力系統,而眼前的這款第二代Q7在這兩方面顯然遜於它的前輩。

是的,新產品變小了!第二代Q7的長度為5086毫米,寬度和高度分別為1968毫米和1716毫米,均略低於第一代車型,而3001毫米的軸距更是比第一代車型短了整整12毫米!

高度明顯下降,軸距明顯縮短,再加上越來越無聊的家族化前臉的拖累,使得新Q7的氣場快速下降,遠遠地看起來甚至就像一輛掛着四環標誌的豪華MPV一樣,這些都會讓大款們很不爽。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車體尺寸縮小會降低氣場,但是也會降低重量。新Q7和現在每一款大眾集團的新款高端車型一樣都採用MLB縱置發動機模塊化平台,尺寸的減小加上結構的優化使得配備同一款3.0升機械增壓汽油機的兩代Q7有着約300千克的重量差。

300千克是什麼概念?這基本上等於是Q7一整箱燃油外帶三個成年乘客和隨身行李的重量,這將直接改善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表現乃至車輛的操控性。

大眾強推MQB和MLB模塊化平台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新車型的空間利用率,我們在新TT、途安L輝昂等車型上已經初步領略了新平台在空間拓展方面的優點。

在軸距較第一代Q7短了12毫米的前提下,長着一雙小短腿的我對後排腿部空間依舊很滿意,畢竟我從來不會在車上蹺二郎腿。而我們辦公室裏海拔最高的同事小施覺得車身高度降低了15毫米並沒有影響到他新剪的髮型,不管他坐在駕駛座還是後排時。

至於第三排兩個座位的空間變化,我們兩個體重都接近100千克的大塊頭都沒興趣與勇氣去體驗,目測下覺得和老款的相差不多,反正不適合成年人坐着跑長途。

行李廂的容積非常大,擴展到了890升,裝載深度卻略有下降。我們試駕的車型帶有空氣懸掛,按下控制鍵就能使Q7的後懸進一步降低50毫米,尾門帶有腳控感應,日常使用中的行李裝卸過程會輕鬆許多。

動力環節是我們最想聊的部分。對於這個級別的豪華SUV來說,最最合適的是3.0升渦輪增壓柴油機,低轉區間扭矩強大、油耗低。

新Q7當然也配備了3.0升TDI發動機,在有些地方比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只銷售配備3.0 TDI發動機的車型,不過不知為何這次沒有引入國內。

如果喜好高轉速、高功率,那麼增壓V8汽油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奔馳寶馬的大型SUV皆有V8動力系統,但是Q7這次暫時欠奉。

當然,奧迪是注重銷量的,所以借環保之名這次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配備2.0TFSI汽油機的車型,該車也是我們編輯部關注的焦點,但車輛的排期衝突,期待入冬之前能體驗到該試駕車。

在別的國家,奧迪為新Q7裝備的汽油機暫時只有一款3.0升機械增壓發動機,它沿用自上一代Q7,以高功率、高扭矩和合理的油耗贏得了無數讚譽。

該發動機有多種動力版本,這次的最高功率被調校到了333馬力,440牛·米的峰值扭矩可以從2900轉/分鐘保持到5300轉/分鐘,與之匹配的是來自ZF的第二代8擋自動變速箱,據說在傳動效率上有所提升。

機械增壓的成本雖然比渦輪增壓高不少,但是優勢之一就是動力響應積極,在極低轉速時就能有非常強大的動力輸出。這台EA837發動機在轉速剛剛到達1000轉/分鐘時就有高達300牛·米的輸出。所以,運動模式下起步時只需稍稍給油,新Q7的衝勁就可以用「驚人」來形容。

車廠給出的從靜止到100公里/小時的成績是6.2秒,成績優秀但並不算異常突出。我們之所以用「驚人」來形容它的初段加速表現,是因為強大的扭矩輸出、較輕的自重、較大的前兩擋齒輪比和新Q7那略萌的造型結合在了一起。

當然,如果在普通駕駛模式下起步,該變速箱還是會非常順暢地進行升降擋的,畢竟讓一車乘員的腎上腺素時刻飆升只會讓少數人欣喜若狂,大量訂單卻會因此流失。

就和任何百萬元級的豪車一樣,Q7也擁有多種駕駛模式,駕駛者可以根據心情和路況在自動、舒適、經濟、運動和越野等模式中切換。

車廠稱不同的駕駛模式對應不同的發動機輸出、變速箱換擋點以及懸架的高度。我的乘坐感受則沒那麼複雜,在自動、舒適、經濟模式下覺得底盤非常軟,在運動模式下依舊有點軟,而所謂的越野模式則還是很軟,儘管試駕車型配備的是20英寸的輪轂和扁平率為45%的輪胎。

說到越野模式時需要再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真的開Q7這類SUV去越野,除非想找個借口買台新車。許多人覺得只要底盤離地高度夠高、配置夠豐富的四驅車都有着強大的越野能力,實則不然。

不管是奧迪還是奔馳,為大型SUV配備空氣懸掛只不過是為了讓車主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以達到更利索地掏錢這個目的。

這類SUV走爛路沒問題,後面再拖個小遊艇差不多也到它們的極限了,四驅系統的存在只不過是為了保證讓它們強大的動力輸出盡量不要被浪費,同時又讓這些高重心的龐然大物在濕滑路面上走得更穩健一些,越野這樣的工作還是交給牧馬人或者陸巡來做吧。

編輯觀點:

雖然第二代Q7的駕駛感受遠勝過老款Q7,但新車並沒有老款車型那樣具有衝擊力。奧迪現在的新產品雖多,但是這個品牌已然為了追求銷量而將某些個性化的東西拋到了更遠的地方,最終導致新產品都高舉政治正確(環保)的旗幟,性能也不錯,卻離某些精神層面上的東西越來越遠。大師成批地來,也會成批地離去,奧迪也曾有過高峰,現在卻在走下坡路。在這個時刻誕生的新一代Q7的確很不錯、很棒,但是我對它就是無法有感覺。

評車、品車、玩車,盡享駕駛樂趣。

請關注「車迷雜誌」微信號:carandfan

關注「車迷雜誌」微信號,獲《車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