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國旗、兩幅毛主席畫像、15頭氂牛、11畝地、五個氂牛毛編織袋、兩隻母雞、一個老算盤……」這是1981年西藏自治區瓊結縣加麻區解放人民公社(現瓊結縣加麻鄉金珠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社員嘎珍一家分到的公社財產記錄。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算很多,但對於嘎珍卻有着重要意義。嘎珍現年54歲,金珠村本地人,40年來,隨着異地搬遷、農牧民安居等民生工程的進行,她們先後搬了3次家,從陰冷狹窄的小山溝搬到了現在溫暖舒適的家。在幾次搬家和修繕中,很多十分珍貴的小物件都已陸續散失,唯有一個陳舊的鋁製飯盒卻始終被一家人視如珍寶,因為這個飯盒保管着一面珍貴的國旗,更承載了一段跨越數十年光陰的國旗情緣。
嘎珍(左)一家人在屋頂中央插上五星紅旗
據嘎珍回憶,當年在人民公社的生產隊里,未滿16歲的孩子會被視為「非勞動力」,不能參加生產勞動,即使參加也只能記0.5分。嘎珍12歲那年春天,與公社社員一起參加了農田開荒勞動。當時哪裡有生產隊勞動,哪裡就會插上一面「五星紅旗」,凜冽的寒風把生產隊的五星紅旗吹得總是搖來晃去,生產隊隊長便對嘎珍說道:「小姑娘啊,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抓穩旗杆,只要旗杆抓得筆直,下午就給你算一分。」
就這樣,當時年紀尚小卻吃苦耐勞的嘎珍在寒風裡用凍得哆嗦的手把旗杆抓得筆直。隊長說著「這姑娘真是把抓旗杆的好手」,給她記了一分,這也是生產隊第一次給小孩記一分,讓嘎珍和家人都十分歡喜。回到家後,母親還獎勵了嘎珍酥油糌粑團吃。吃着美味的嘎珍認為這是「五星紅旗的恩賜」,從此開啟了這個孩子對那面五星紅旗的特殊情感。
數十年來,嘎珍一家人將國旗珍藏在這個鋁飯盒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不久,嘎珍所在的人民公社也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公有生產工具和土地按政策分配給農牧民,解放人民公社也更名為金珠鄉(現金珠村,「金珠」在藏語中意為「解放」),鄉政府樓頂飄揚起了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以前那面五星紅旗就分給了嘎珍一家,嘎珍的母親便把這面邊角有磨損的五星紅旗整齊地疊放在鋁製飯盒中。40年來,嘎珍家代代傳承珍藏着這面五星紅旗,直到今天。嘎珍說:「我想把這個光榮的歷史傳承下去,讓我們的下一代、讓更多人清楚這面五星紅旗的真正歷史意義。」
嘎珍(右)姐妹凝視着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從那時起,每年3月28日早上9點整,嘎珍一家便穿上節日的盛裝,將珍藏了40年的五星紅旗「請」到自家屋頂,舉行一個特別的插旗儀式。嘎珍說,「兒時,我就是因為這面五星紅旗才吃上了人生第一頓、也是最香的一頓酥油糌粑團,長大以後,我們一家人又在這面旗幟的引領下,過上了比酥油糌粑團更香、更濃、更甜的幸福生活」。
在黨的政策關懷下,嘎珍一家經營的牧場現有32頭氂牛、16隻羊,2019年純利潤達6萬餘元,家裡通了4G網絡,用上了wifi,大侄女格桑德吉在拉薩工作,二侄女吾金卓嘎在天津讀大四,侄子嘎瑪洛桑在山南市讀高三,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嘎珍(右)姐妹撫摸着這面被當作傳家之寶的國旗
在嘎珍一家的影響下,金珠村的家家戶戶都在屋頂上插上了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成了街頭巷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這個以「解放」為名、處處飄揚着國旗的村子裏,農牧民群眾積極發展產業、改善生活、美化家園,把村子建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
又是一年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春風吹遍雪域高原,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嘎珍深情地看着那面陪伴她成長的五星紅旗:「我已經是50多歲的人啦,未來想把收藏五星紅旗的任務傳給我的大侄女,希望她能把這份情誼傳承下去,永遠把五星紅旗的恩情記在心坎里!」
一家幾代人傳承着珍貴的國旗情緣
(文:曲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