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丨國慶假期怎麼玩?這份攻略請收好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國慶黃金周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在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全國多地都強化了防疫措施,「就地過節」或許是很多人的共同選擇。

交通運輸部預測,國慶節假期,全國道路客運預計發送旅客2.1億人次,較2021年同期下降約三成。公眾出行主要以旅遊、探親為主,省內中短途出行佔比較大,跨省長距離出行較往年減少,小客車自駕游、周邊游比例相對較高,大中城市周邊公路網高峰時段會出現局部擁堵,通行壓力較大。

從空間分佈看,今年國慶假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高速公路流量預計同比下降20%-22%。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武漢、長沙等大中城市周邊高速公路流量及路網運行壓力較大。

相關平台數據顯示,國內客運航班量逐步回升,機票價格也呈上升趨勢。鐵路方面,預計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發送旅客6850萬人次,整體保持平穩態勢。公路出行預計跨省長距離出行較往年減少,大中城市周邊高峰時段會出現局部擁堵。

據數據顯示,從旅遊目的地來看,上海、深圳、廣州、昆明、北京、重慶、成都、西安、杭州、南京「十一」期間熱度較高。

在暢快遊玩的同時,遊客也需要關注疫情防控政策。計劃乘火車出行的旅客,需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進站乘車。進入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的旅客須持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乘坐航班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目前,不少地方已經發佈了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多地要求「落地」即開展核酸檢測。進入專題>>>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9月30日(周五,尾號1、6限行)為國慶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受節前通勤出行與彈性出行疊加、道路交通管制等因素影響,預計路網將出現明顯節前出行特徵,全天擁堵時間較長。其中,晚高峰時段道路擁堵情況最突出,路網14點左右開始進入「中度擁堵」狀態,持續至21點左右結束,路網下午時段「中度擁堵」及以上級別擁堵持續時間約7小時,其中「嚴重擁堵」持續時間約3小時30分鐘。

假期期間,北京市域內所有收費公路對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免收通行費,預計高速公路交通量、市內公共交通客運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鐵路、民航、省際客運進出京客運量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預計今年國慶假期,市民交通出行以市內、近郊短途出行為主,長途跨省出行量較少,總體交通壓力低於往年,中心城區路網擁堵基本處於「輕度擁堵」及以下級別。閱讀全文>>>

7天國慶假期,是多數人難得的休息機會。大家利用假期來出遊、探親訪友是一種非常正常的選擇。但也必須看到,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客觀情勢下,跨區域流動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鑒於此,換種方式休假過節,自然成了一種更穩妥的選擇。對於北京市民而言,京郊遊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應對這種新的度假趨勢,相關部門及旅遊市場也在作出相應的調整。如為豐富首都市民節日期間的文化生活,這個國慶假期,北京公園風景區將推出花卉展覽、文化遊覽、科普教育和線上活動等34項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遊客可以走進全市各大公園,體驗首都生態建設給大家帶來的綠色福祉。

應該說,即便是不出京,市民也可以享受到一個豐富的國慶假期生活。從欣賞花卉展覽到親子游,從文化遊覽到戶外騎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閑度假方式。當然,不管是否出京,該有的防疫意識還是不能少。閱讀全文>>>

看升旗、賞紅葉、觀大戲……這個十一假期,在京過節同樣精彩。這兒有一份假期遊玩攻略,趕快收藏↓↓↓

日前,某大學領導「進『大廠』就是為學院爭光,去『小廠』不體面」的言論引發熱議,有畢業生表示:「我今天好不容易拿到一個小廠offer,你告訴我是不體面的,它憑什麼不體面,它是我掙來的。」

這場衝突看似是學院領導「何不食肉糜」與求職學生之間的矛盾,其實透露的是就業層面功利化的應試思維。

「體面」在字典中的含義是指「身份」或形容「光榮」,但「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如果進入某類企業就意味着體面,豈不是對其他工作另一種形式的輕視?工作職業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廠」也並不高人一等。在職業生涯中,不用去追求職場「985」,只要是適合自己,能創造出價值的工作,就是自己的「985」。

所以,學校沒必要給應屆畢業生設定一個標準,學生也不必給自己設限,上大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大廠」輸送「工具人」,而應當是在擁有充足的知識之後獲得更多的人生選擇。畢業生們也需要摒棄應試思維,剔除「大廠焦慮」,拋開世俗且單薄的標準,勇敢地去擁抱不設限的人生。閱讀全文>>>

自2021年1月20日離開白宮,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從未像近段時間一樣再次長時間佔據媒體頭條。

傳統上而言,執政黨在中期選舉中的表現都不會很好——目前,美國民主黨執掌白宮,並以微弱優勢掌控着國會兩院。與此同時,受通貨膨脹飆升、經濟增長疲軟、重大立法進程難以推進等影響,現任總統拜登支持率持續下跌。也因此,外界普遍預測,民主黨可能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對國會眾議院的掌控,甚至連參議院的控制權也失去也不無可能。

事實上,多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特朗普似乎成為中期選舉的一個焦點議題,但美國民眾更加關心的仍然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最高法院推翻女性墮胎權保護等議題。持續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損害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的表現,但民主黨在墮胎權議題上的行動可能會爭取部分支持。因此,中期結果最終結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如果說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是對特朗普影響力的期中「考驗」,那麼2024年的總統選舉是否會是特朗普的「決戰戰場」,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目前,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沒有正式宣布是否會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在美國法律學者、律師張軍看來,目前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更聚焦中期選舉,因此特朗普和拜登有可能在11月的中期選舉後再表態是否參選2024。「實際上,外界也在等中期選舉結果,以衡量特朗普在全國層面的影響力到底還有多大。」閱讀全文>>>

9月29日,2022年女籃世界盃1/4決賽在澳大利亞悉尼打響,中國女籃對陣歐洲勁旅法國隊。李夢黃思靜等隊員發揮出色,中國女籃最終以85比71淘汰法國隊,繼1994年之後再次闖進世界盃4強。

世界盃歷史上,中國女籃與法國隊交手兩次,取得1勝1負,2006年世界盃(世錦賽),中國女籃以66比64險勝,4年前的世界盃,中國女籃以67比81失利。進入2022年,雙方同樣互有勝負,年初的世預賽,中國女籃曾以103比70大勝,8月份的一場熱身賽,法國隊以58比52贏球。

如今在世界盃1/4決賽遭遇,中國女籃的整體實力和近期狀態都佔據一定的優勢,但從整場比賽的過程看,女籃姑娘們打得並不輕鬆。

中國女籃上一次闖入世界盃(世錦賽)半決賽還要追溯至1994年,成功淘汰法國隊後,中國女籃時隔28年重回世界盃4強。按照抽籤情況,9月30日,中國女籃將在半決賽中迎戰澳大利亞、比利時之間的勝者。閱讀全文>>>

編輯 魏冕 設計 甲晨晨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