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風水古村,布局「上有葫蘆下有寶瓶」,800年人才輩出

「上有葫蘆(福祿),下有寶瓶(保佑平安),這村子水景挺好的。」這是我在朋友圈發了這張松塘村航拍圖後,一位資深風水行家在底下的留言。細看圖片,幾個水塘的確有些形似,感覺有點神奇,你們覺得呢?是機緣巧合,還是古人智慧?本文就帶大家走進這個美麗的嶺南古村。

松塘村,地處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南部的上金甌社區,是一個至今已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追溯松塘村的歷史,早在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間,松塘始祖區世來從廣東南雄珠璣巷向南遷移到這裡,以姓命名,名為「區村」。後來,村民在村裡開挖出延綿成串的池塘,村後的山崗上有古松一株,故取名為「松塘村」,是一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村。

松塘村環境優美,倚崗而建,靠塘而築,傍水而居。漫步村子,村子中間分佈着幾個大小不一的水塘,古樸民居環塘而築,村巷道都朝向水塘月池「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巷是其中的代表,頗有看點,值得細逛。

松塘村是佛山乃至廣東保存最完好的嶺南古村,至今保存着許多宗祠、家廟、家塾、書舍、鑊耳古屋、古井、古樹等,嶺南古村風貌別具特色。且這裡的歷史建築充分展現了嶺南建築藝術的魅力,「三雕一塑」等具有很好的歷史藝術價值。

松塘村的傳統建築數量眾多,古樸精巧,「區氏宗祠」、「六世祖祠」、「見五大夫祠」、「東山祖祠」、「樵侶祖祠」、「明德社學」,「養正書舍」、「培元書舍」、「匯川家塾」、「孔聖廟」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其中最著名的是區大原故居「司馬第」、區大典故居「太史第」和區夢覺故居「光榮之家」等。

這些古民居充分展現了水陸兼備的嶺南特色歷史文化古村的獨特魅力,松塘村憑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獨特的布局和美麗的環境,吸引無數遊人慕名前來遊覽。保護完好的村容村貌,也讓松塘村連獲殊榮,曾先後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榮譽稱號。

松塘村村民多姓「區」,據說是書法大家歐陽詢的後人,當年因避禍而改姓「區」。松塘祖先把村訓定為「積德讀書」,自古以來村子崇文重教,村民知書識禮,勵學之風源遠流長,堪稱「宋元明清人文歷史的活化石,南國古村鍾靈毓秀的風情畫」。

數百年來,松塘村人一直秉承着崇文尚學,讀書積德的祖訓。這裡文風日盛,人才輩出,自古村民就捐資興建學堂,大夫家塾、養正書社、培元書舍…興盛時,有各種學堂達20多座。讀書明德是松塘人教育後代的頭等大事,為此祖先們還在松塘村中心位置修建了孔聖廟,供族人拜祭。頗有意思的是,松塘村的祠堂、書社、民居,都以最大水塘月池為中心,孔聖廟就修建在月池旁邊,形成村中百巷朝塘、巷巷歸源的規劃格局,體現了松塘先人對文化的一種尊重。

與其說松塘村風水絕佳,不如說這裡自古就有崇文尚學的村風。正因如此,松塘村自明清以來,村子人才輩出,僅在明、清兩代,考取進士者5人,行伍出身而晉身府台者1人,考中舉人以及獲頒優貢者近20人。其中,區玉麟、區諤良、區大典、區大原四人入職清代翰林院。因此,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譽。【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的旅行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