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周末登陸 或破東北9月降水紀錄 大數據告訴你秋颱風有多「狠」

剛進入9月,颱風「玲玲」、「劍魚」、「法茜」便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拉開了秋颱風的大幕。眼下,秋颱風「玲玲」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一路北上,並將和冷空氣「強強聯手」給我國東北地區製造一波強降水,或破當地9月降水紀錄。那麼,今年秋颱風的「戰鬥力」如何?秋颱風有何特點?中國天氣網為您詳細解答。

註:通常,把6-8月生成的颱風稱為「夏颱風」,9-11月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

秋颱風聯手冷空氣 製造風雨能力強

根據預報,由於颱風「玲玲」在北上過程中,將會在東北地區與冷空氣結合,預計本周末(7-8日),東北地區將迎來強風雨天氣,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黑吉遼三省中東部地區將有6~9級陣風,部分地區陣風可達10級,需注意防範。

中央氣象台消息,今14時,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的中心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東偏南方約2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

預計,「玲玲」將以每小時30~3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6日夜間將進入黃海南部海面,強度明顯減弱,並將於7日夜間到8日凌晨在朝鮮西部到我國遼寧省東南部一帶沿海登陸(強熱帶風暴級,10~11級,25~30米/秒),隨後將移入我國東北地區,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受「玲玲」影響,東海、黃海及華東、東北地區風力較大。

預計6日至8日,台灣以東洋面、我國釣魚島附近海域、東海大部、黃海中南部將有8~11級大風,「玲玲」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2~16級,陣風17級或以上;

浙江沿海、杭州灣、長江口區、上海沿海、江蘇沿海、山東沿海等地將有6~7級大風,陣風8~9級。

另外,7日至8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中東部地區將有6~9級陣風,部分地區陣風可達10級。

東北三省和山東半島還將有強降雨,預計7日至8日,遼寧東部、吉林中東部、黑龍江中東部及山東半島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上述地區累計降雨量40~100毫米,局地120~160毫米。

不過,颱風在東北的路徑還存在變數,如果稍有變化,強降雨的落區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還需臨近時多關注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介紹,「玲玲」與冷空氣「強強聯手」製造強風雨正是秋颱風的一個顯著特點。由於秋季冷空氣活躍,一旦與颱風結合便能激發出更強的降水,有了冷空氣這個「幫凶」,往往也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不止颱風「玲玲」,2010年的13號超強颱風「鯰魚」也是一個典型案例。當年「鯰魚」10月份生成,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氣激發,再加上台灣中央山脈的地形抬升影響,導致台灣東部宜蘭蘇澳降水超過1000毫米,蘇花公路出現崩塌,釀成26人死亡的慘劇。還有2013年10月的颱風「菲特」,也是因為和冷空氣相遇,才導致了浙江餘姚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秋颱風「狠角色」居多 整體強度碾壓夏颱風

除了跟冷空氣打「組合牌」,往往秋颱風自己本身就是「狠角色」。常年來看,秋颱風雖然產量比夏颱風略遜一籌,但在整體強度上,秋颱風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覷。進入9月不到一周,在生成的三個秋颱風中,「玲玲」就已經躍升至超強颱風級別。

根據1949年至2018年的數據統計,在登陸我國的秋颱風中,颱風及以上級別佔比約為50%,遠高於夏颱風的39%;而強颱風及以上級別在秋颱風中佔比達19%,也要勝於夏颱風的11%。

究其原因,邵鵬解釋,當夏季向秋季過渡時,太陽從北向南移動造成海溫偏暖,如此有利於海洋積攢更多熱量,從而提供給颱風的能量也就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現強度更強的颱風。

秋颱風「熊孩子」神出鬼沒 預測難度更大

秋颱風不僅實力突出,在路徑上,也經常「神出鬼沒」。

已經停編的14號颱風「劍魚」就走出了一條妖嬈的「回馬槍」路線。根據中央氣象台2015年編製的《我國颱風之最》,有3個颱風被錄入「路徑最複雜颱風」,包括1986年第16號颱風「韋恩(Wayne)」、1991年第19號颱風「耐特(Nat)」以及2001年第16號颱風「百合(Nari)」。其中,「耐特」和「百合」均在秋季生成,「韋恩」的生命周期也是在夏末初秋。

9119號颱風「耐特(Nat)」路徑圖

0116號颱風「百合(Nari)」路徑圖

邵鵬說,之所以秋颱風路徑更加複雜多變,這與影響秋颱風的天氣系統有關。秋季時,像是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冷空氣等,這些天氣系統相互博弈,不分勝負,就好比一個「熊孩子」被不同「家長」影響、管制,因此變得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路徑詭異多變,大大提高了預測難度。

而秋颱風「玲玲」實在是因為「副高爸爸」太強勢,所以這個乖巧的孩子便在副高外圍環流的引導下一路北上。

秋颱風登陸位置偏南 最愛廣東和海南

雖然秋颱風「玲玲」堅定地一路向北,但從整體來看,相比夏颱風,秋颱風登陸我國的位置更加偏南,主要集中在廣東、海南等華南地區。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提出,以南嶺為界可以將夏、秋颱風常登陸的省份(地區)劃分為南北「兩大陣營」,南嶺以南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屬於「南陣營」,南嶺以北的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山東、上海、天津屬於「北陣營」。

根據中國天氣網大數據分析,相比夏天,9月份之後,颱風登陸「南陣營」的百分比有明顯上升的趨勢。9月時,颱風登陸「南陣營」的比例為52.5%,而到了10月份便升至75.6%,十一月份更是攀升至83.3%。

邵鵬介紹,由於進入秋季以後,影響颱風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位置逐漸偏南,多呈帶狀,從而阻擋了颱風向北移動的路徑。

秋颱風「大戲」啟幕 九月颱風或較常年偏多

截至8月31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2.4個。其中6-8月份,僅有4個颱風登陸我國,比多年同期略偏少。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分析,預計今年9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5~6個熱帶氣旋生成,較常年同期(4.9個)偏多,其中有2~3個熱帶氣旋將登陸或明顯影響我國。

專家提醒,秋颱風大家庭極易出「厲害」角色,破壞力也不容小覷,大家切莫放鬆警惕,做好各種防禦措施!

策劃/王雯雯 宋華成 設計/栗藝予

數據支持/邵鵬 審核/張慧 劉珺 劉文靜

-End

本文版權歸中國天氣網所有,轉載須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