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產人,被集中隔離後,7天怎麼過?

這是一位房企朋友的來稿,

她在杭州,被集中隔離了。

這7天里,她的心態變化,工作情況,

以及生活日常,如實記錄。

她的被隔離,巧妙的度過了五一假期,

迎來新的開工季。

她說,自己是杭州「天選打工人」。



璐同學「被隔離偷走的時光」

隔離期滿,走出酒店大門的這刻,似被頭頂的光線晃了一下,忘記塗防晒了,不過沒有什麼關係,此刻的我只想感受陽光直射的溫暖,感受這種濃烈的、蓬勃的力量,而非困於房間里無能為力。

綠化帶里的土玫瑰開了,嬌艷又清香,車窗外的天空比透過房間窗戶看的要藍,連白雲都似乎更柔軟些;疫情隔離,若不是親身經歷,又怎會珍惜「自由的美好」?

這段「非同尋常」的隔離時期也將成為我人生中難忘的記憶。


4月26日,當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前一日杭城那場土拍狂歡中,我司卻籠罩着一股失落之意:參搖的三塊均落選,地主家的餘糧告急了;公司上下小心翼翼的忙碌着,連走路都比平時輕了些,誰也不承想一股更大的風波悄然來襲。

下午兩點,策略會準時舉行,會議中途一句「公司大樓被封」的消息讓彙報戛然而止,說話之人話音未落便看到匆匆行走的大白們出現在走廊里,心中一震,趕緊關會議室設備合上電腦速回25F辦公室,推門卻傳來歡聲笑語,原來這幫「二傻一般」的小夥伴本想逃離,無奈所有出口已封,於是他們從1樓爬上了25樓,好吧,就服優秀的你們。

此刻已是下午三點時分,焦躁不安的打聽封控進程,整幢樓核酸、抗原檢測,簡單卻又及時的食物充饑……一切有序進行,有序的連步驟都順着邏輯走:22層有一個人陽了——樓下來了七八輛大巴車——22樓同層被帶走——排查電梯里的密接者帶走……

折騰到夜間兩點終於迎來剩餘的「次密接者們」暫時性解封——整裝大樓封閉消殺、大樓剩餘人員全部發配回各社區報備,準備居家強隔7+7;本因疫情籠罩的杭城,在夜裡三點顯得加倍冷清,於是腳下的油門更深了一點。


4月27日,早晨醒來主動報備社區、家中2樓自行隔離,就在社區已完成門口監控、入戶磁石及封條等一系列操作後,再次接到社區電話說區里比較重視我的「次密接」,必須要拉出去集中隔離,與此同時部門群里不斷傳來小夥伴們被帶走的消息,我知道,這次真的整體都「淪陷」。

趕緊打開手機,前一刻「嘚瑟」的綠碼此刻變得紅的晃眼,顧不得思考其他,有限的時間裏快速收拾行李:洗漱用品、寬鬆的衣服、日用品、藥品、床品,電話遙控李先生買點咖啡+水果等,當然還有打工人不能丟下的電腦,在小區眾人的注視下上了120防疫車呼啦啦開走了,至此正式開啟我的「隔離」經歷。

集中隔離,一個人,一個房間,一個無聲的空間,以及暫時性被遺忘的自己。除了通過朋友圈、微博等了解外面的聲音,其他一切靜的可怕。

晨間標準化的酸爽動作——鼻子喉嚨采核酸,每日睡得昏沉之際便可被敲門聲叫醒(七點準時),睡眼朦朧的頂着雞窩頭帶着口罩開門,采完後可保徹底清醒,這比在家設置3個鬧鈴都有效。

其二便是固定化的三餐養膘計劃—猶如暗號一般,每頓開餐之前均會咚咚咚的敲三下後,放在房門口,餐食比日常都豐富,早間飲料、午間及晚間各一水果。

隔離點設有微信群,裏面的人群不斷的退去亦有新人加入,來來往往,沒有交流亦無須交流。

同在其他隔離的同事說:

渴望聽到外面的聲音,哪怕這聲音是嘈雜的、負能量,只要有聲音,那就有人,有人的世界就有溫度。


整個隔離期基本都在堅持運動,每日20分鐘左右,有時做着教練的日常化訓練動作,有時跟着劉耕宏扭兩下,有時也會寵幸一下抖音里關注已久的健身小哥的直播,掛在床上吊肩頸成為必備事項。

為什麼呢?因為我怕出去會廢。

其他做過什麼,已不完全記得。

碎片化式的重複着,或工作—確認稿件、策略方向、工作進程,騰訊會議

或刷新聞——雞皮狗碎的米國又開啟專業技能—「挑唆」、烏克蘭的仗沒完沒了、上海的抗疫越來越好帝都卻越來越嚴重、杭城封控的區域逐漸解封。

或遠程雞娃——整理每日釘釘作業發送給他微信、安排五一作業計劃,或扯淡嘮嗑——同被隔離的夥伴們一起發誓出去後火鍋小龍蝦燒烤奶茶蛋糕統統來一輪,再或內卷彼此核酸時間多早。

沒多少新奇時刻,也沒發生多少能讓我精神興奮的事情,就這麼的日復一日,寡淡無味。

進來的前三天有點焦躁,自識沒有辦法快進這段枯燥卻又無法避開的「不平凡」的時日,於是我只能等。

然而就是這麼戲劇化,就在臨近「解除」的第六天下午突然整了個「驚喜」—通知轉移隔離酒店,帶着不安和恐懼與其他人員(為密接人員隔離)再次踏上「開盲盒」之行,好在到達後沒那麼糟糕,甚至還要更好點。果然做地產的人就是具備「折騰」體質,一次隔離都能花樣多種、與眾不同。

窗外的樹葉伴隨着陽光輕輕搖擺,嘰嘰喳喳的鳥兒彷彿有說不完的話,連它們都知道我還有半天就可以出去了嗎?

望着窗外馬路上奔流不息的車流不禁發了呆:在未來的一年後、三年後甚至五年後….再次談論此事時又是怎樣的心境,或許會感激自己的「不知者無畏」的勇氣,會想起敲下文字這一刻的平靜,更會記住這一份讓自己人生變得豐富多彩的「驚喜之禮」。

記下被隔離期的碎片。

碎片一:心態不亂,隔離中,也要有儀式感

入房間後,酒精濕巾全部擦拭,換上床品(不打算帶回),物品分類擺放,集中隔離本就是考驗心理,在有限的空間里為自己營造溫馨的環境十分必要。

吃飯的過程中,留下湯的塑料碗進行熱水消毒,「擺盤」水果(我就是那個吃外賣都要倒進盤子里的人),按時起床洗漱,換上班衣服,每日下午速溶咖啡一杯,或是一杯紅茶,再或是一杯桂語山房的桂花龍井…伴隨窗外的日升月落,就是要把隔離也過的有滋有味才是。


碎片二:不躺平,要繼續工作

即便隔離被「關」起來,保持工作狀態,不然只會讓隔離的狀態更加無厘頭。

工作日工作內容和會議一樣不得少——月報、審核營銷費用、「精研」工作的推進、集團簡介的更新、思考2022年度圍爐夜話方向…..打工人打工魂,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這句話好假,鄙視自己)。

終於和居家隔離的合作方們一個待遇——隨時丟工作在群里,一起捲起來。誠然如果沒有工作的加入,會讓隔離的日子更加枯燥,所以感謝不可缺少的工作溝通。有工作,是幸福的。

碎片三:遺憾里,也能生長出美好

笨小孩》、《殺手不太冷靜》、《紐約的一個雨天》、《狙擊手》、《喜洋洋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穿越寒冬擁抱你》、《陰陽打更人》、2021《十三邀》六期、《致命謀殺》6集….嗯,好像還有一些零碎的時候看了《脫口秀大會》、《王牌對王牌》…趁着「閉關「的日子裏,將原本「沒時間做的事情」一一做完,猶如將遺憾變成另一種美好。

這,好像也挺不錯的。

碎片四:真心不容易,致敬抗疫的所有人

集中隔離猶如開盲盒,好壞全憑拉到地點後才知道,幸運的是部門小夥伴們大多數分散在杭州各角落,不幸的是其中有一個衰者被拉到台州,據說條件是真的差(一度擔心他被隔離的抑鬱及產生幻象)。

被隔離時我們或煩躁崩潰、或鬱悶、或埋怨環境、或埋怨飯食不合口味,可我們只有7天或14天,而那些行走在隔離點的服務者、大白、點長….他們一直都在重複着這份枯燥:早晨做核酸、錄檔案提交數據、發飯、測體溫、傳送隔離人員的所需物品、安撫些許「少爺病」「公主病」的被隔離人員….同理心、換位思考,請多一份寬容、多一分理解,畢竟他們也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妻子、丈夫,被隔離人員發泄了焦躁,但隔離點工作人員又向誰來發泄呢?

碎片五:既然我們都避不開生活的苦辣,那不如去愛它們

期間最讓我欣喜的莫過於得到麥家老師的親筆贈書,所題之言完全符合當下:

「既然我們都避不開生活的苦辣,那不如去愛它們。」


隔離前幾日因工作接待了杭城知名媒體人,誰知進來後竟要填寫流調信息,我和他同時「瑟瑟發抖」,同時祝願我「要好好的,畢竟我好大家才是真的好」,畢竟除了見我以外他還會見其他開發商,結果會如何……

遠在京都的某位朋友喜獲期待禮物後詢問我想要啥,回復:自由。

半天對方甩了一句「算了,你要不考慮下世界和平…..」瞬間笑翻。

請記住自由和世界和平都無法達成的你,欠我一頓飯,還有一次陪着爬長城的承諾(前提是我真的有那個體力)。

同在隔離中已出現幻象的同部夥伴們,或每日飯點打開視頻雲吃飯、雲乾杯,或半夜喪心病狂的攀比夜宵(泡麵、可樂、辣條及小雞面等儲備零食),或通過耍可憐向隔離點的工作人員索要一次咖啡外賣機會,且「無恥」的向夥伴們曬了後遭遇群攻的畫面現在想起還會嘴角上揚….枯燥無味隔離的日子,逗比歡笑和滿滿的幸福感是彼此給予的。

從2019年的春節開始,我們常說明年會好的、下個月就會好、過段時間就好了。

然在「過段時間」之後又去懷念「已過去」的繁榮與自在,如同今年的地產人懷念2021年地產市場一樣。

疫情不會徹底消散我們就得學會與之共存,以敬畏之心保護自己及身邊的親人(包里常備酒精噴霧或免洗消毒液),千萬別存「反正與我沒關係」的心態看之待之,畢竟也曾以為「集中隔離怎麼會有我」……

2022年的7天,無法忘記卻也不想再經歷,就如某天夜晚小夥伴道:

隔離的意義在於,再次驗證人類是群居動物。


無論任何時候,保持熱愛,總會有瞬間會告訴我們,生活溫柔且很浪漫。

終於,綠碼了。

璐同學昨日隔離期滿,被放出來了。

她說,出去我就要小龍蝦火鍋蛋糕奶茶咖啡統統來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