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調 有哪些風險與機會?】面對美元強勢上漲,人民幣匯率連續多日出現明顯回調。
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下調498基點,報6.4596,本周已累計下調700個基點。
22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挫,在岸人民幣匯率盤中最低報6.4779,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回6.4元時代,離岸人民幣最低報6.5034。截至11:30,本周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調1.51%,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調1.70%。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何回調?
近期,伴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進一步加強,美元指數進入4月後持續攀升。在美元指數強勢的帶動下,包括日元、韓元、新加坡元在內的主要亞洲貨幣對美元都出現了下跌,離岸人民幣匯率受到了波及。
其中,日元貶值更是衝上了熱搜,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約129,創20年左右新低。從3月初至今一個多月時間內,日元相對美元已經貶值超過10%。
美元走強,自然就影響其他非美貨幣匯率回調。
此外,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倒掛。分析認為,隨着中美利差收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會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中新財經表示,自美元與人民幣10年國債收益率倒掛呈現,人民幣偏貶傾向逐漸強化。與美元關聯差異比較產生的未來布局變化、資金轉場效益以及利率未來期待或是短期貶值主因。
有機構人士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分析,在國內疫情多地散發、供應鏈出現擾動以及美聯儲正式開啟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或將進一步釋放貶值壓力。
「經常賬戶盈餘是支撐前期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因素,如果在內外疫情防控策略差異下,出口份額回落,人民幣匯率可能走貶。」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宋雪濤稱。
此外,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美元指數走強、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使得人民幣匯率短期承壓。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在當前中美利差的迅速收窄乃至倒掛的情況下,短期跨境證券投資流出的壓力有所增加。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
截至22日11:30,10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95%,最高報2.97%,逼近3%;美元指數已連續11個交易日盤中破百。業內人士預計,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出現持續性單邊貶值的概率不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將進一步加大。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從美元對人民幣雙邊匯率看,從2015年「8·11匯改」至今的平均價格水平在6.65-6.70之前。當前人民幣的匯率水平仍處於偏強一方,今後長期存在向中樞回歸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長期看,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幣匯率的估值中樞長期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這就意味着,人民幣既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也沒有長期升值的基礎。在短期彈性增加,雙向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中長期仍會有均值回歸的邏輯。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指出,整體而言,疫情衝擊導致的供應鏈擾動以及美元偏強走勢會對人民幣短期造成一定壓力,人民幣彈性增大,但基礎性賬戶(經常性賬戶+直接投資)對人民幣仍有支撐,因此無需對人民幣貶值產生過度擔憂。
譚雅玲預計,人民幣波動區間擴大、趨勢性明朗以及階段性迂迴將是今年主要特點。相比較經濟前景長期化、政治格局穩定性以及市場開放自由性,人民幣長期魅力並未改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新財經表示,人民幣匯率總體預計還是在合理均衡水平上雙向波動。所以對中國的進出口外貿企業來說,不要對賭人民幣的升貶,是要做好匯率風險的管理,確保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另一方面,美元指數也存在回落可能。中金公司研報指出,若今後美國通脹有所放緩,以及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定價完成,則美元指數存在轉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