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廣發證券,郭鵬、許潔)
一、歐洲「雙碳」力度加大,生物航煤需求潛力突出
(一)歐洲「雙碳」政策持續加碼,其中交通減排是重中之重
歐洲「雙碳」政策持續加碼,可再生能源佔比目標持續提高。在 2019 年發佈的綱領 路線圖《歐洲綠色協議》的指引下,歐盟 2021 年頒佈《歐盟氣候法》明確「2030 年 比 1990 年碳排放減少 55%、205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後即提出「fit for 55」 一攬子立法提案(包括修訂現有法律及制定新法案)及政策提議,為實現上述目標 提供法律依據及有效路徑;今年 6 月歐洲方面已啟動 8 項提案的立法程序。我們預 計伴隨「fit for 55」計劃的推動,更多行業的減碳要求上升至立法層面,歐盟新一輪 規模更廣、影響更深的減碳行動將至。
交通領域減排是重中之重,十餘項相關法例正在推進中,生物燃料是實現減排方式 之一。根據 CEADs 披露,歐洲交通領域碳排放佔比顯著高於中國,2019 年歐洲地 面交通碳排放比例達 28%(中國同期僅 9%)。高排放比例下,目前歐洲與陸面運輸、 航空、船舶相關的十餘項減排法案亦在加速推進中。而生物柴油(含生物航煤)作 為綠色清潔能源的一種,在重多立法提案中均有明確提及,相關產業潛力值得關注。
(二)航空領域:多維度支持生物航煤應用,市場潛力達 4300 萬噸/年
強制添加+碳配額收緊+稅收優惠,歐盟多維度支持生物航煤應用。根據歐委會及官 網梳理,目前歐洲層面已經推動多項法案立法來加快生物航煤的推廣:(1)「可持續 航空燃料」法案明確未來生物燃料的強制添加比例;(2)「航空碳交易」制度明確後 續航空領域碳配額總量及免費配額比例均為大幅減少,促使企業使用生物燃煤等清 潔能源實現減排;(3)要求成員國強制減免生物航煤的稅率。
手段1——明確強制添加比例:2050年生物航煤添加比例需達63%,對應歐洲生物航 煤潛在需求超4300萬噸/年。在「可持續航空燃料」法案(ReFuelEu Aviation)中明 確生物航煤是未來數十年間航空領域實現減排的重要手段,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生 物航煤)占航空燃料的比重2025年需達2%、2050年需達63%。參考疫情前2019年 歐盟6854萬噸的航空燃料使用量,最高63%添加比例預期下,對應生物航煤需求潛 力超4300萬噸/年。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法案已處於法令草案階段。
手段2——碳配額收緊:持續減少航空領域配額總量及免費配額比例。根據「航空碳 交易制度」(Revision of EU TIS as regards)要求:(1)後續航空領域碳配額下降 比例將由2.2%/年提升至4.2%/年;(2)2027年免費配額比例為0%,所有碳配額都 將參與拍賣;(3)對於國際航班引用ICAO的CORSIA機制,可通過使用生物燃煤等 方式獲得相應減排指標。
手段3——稅率優惠:要求成員國強制減免生物航煤的稅率。根據「能源稅收指令」 (Energy Taxation Directive)要求,成員國需強制減免用於航空、船舶運輸領域的 清潔能源生產活動的稅收,而生物航煤正率屬於稅收減免範圍內。另一方面對於用 生物燃料來發電的能源方式亦可選擇性稅率減免。目前「能源稅收指令」已經通過 歐委會提議,正處於法案草擬修正階段。
(三)國內航空減排任務艱巨,後續生物航煤潛力亦可期待
中國生物燃料政策持續加碼,「雙碳」時代下國內生物柴油產業穩步推進。儘管我 國在此前已經立下「不與人爭糧」基本國策,但考慮到「雙碳」時代下減排壓力,以 及與海外減排制度的接軌(例如歐盟正在推進立法,後續所有飛往歐洲的國際航班 都需執行歐盟的燃料標準),我國發展以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為主的生物燃料亦是 大勢所趨。
2019年中國航空煤油消耗量達3000萬噸,生物航煤理論替代潛力突出。根據Wind數 據統計,我國航空煤油消費量由2010年1400萬噸增長至2019年3036萬噸,按照歐洲 63%的遠期添加比例需求下,對應生物航煤市場潛力達1913萬噸。此外陸面交通柴 油消費量近1億噸,傳統生物柴油亦有廣闊添加前景。
中石化啟動我國生物航煤首次規模化試產,地溝油消納規模達10萬噸/年。根據中石 化官網披露,6月28日我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使用地溝油為 原材料,首次產出生物航煤,我國生物航煤規模化生產邁出重要一步。早在今年五 月,中石化的油脂加氫(HEFA)路線生物航煤產品已經通過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會 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家獲得該認證的 企業,國內生物航煤產業啟動在即。
二、生物柴油領域「石油股」,量價齊升開啟景氣周期
(一)餐廚盈利與廢油脂價格、提油率掛鈎,能源價格上漲增厚利潤
BOT模式保障長期廢油脂供應潛力,餐廚企業為生物柴油領域的「石油股」。餐廚 處理企業作為我國廢油脂處置的正規軍,通過與政府簽訂BOT協議獲得合同覆蓋范 圍內的餐廚垃圾長期且排他的處理資質,並可穩定從餐廚垃圾中提取出廢油脂,是 生物柴油行業的重要資源方,可視作生物柴油領域的「石油股」。 收入與廢油脂價格以及提油率水平掛鈎,但成本剛性且穩定,油價持續上漲下利潤 顯著提升。從收入結構來看,餐廚項目的收入包括處理費和廢油脂銷售兩大收入。 在穩定運營期中,項目產能、產能利用率、處理費等指標相對穩定,廢油脂售價變化 以及提油率提升是導致收入增長核心原因。而成本端無原材料採購成本,主要以收 運服務、運營管理、人工費用和折舊攤銷為主,均為剛性支出,運營期內相對穩定。
生物柴油及廢棄油脂2021年至今價格已近翻倍,且今年1至7月累計出口同比+35% 和53%,餐廚處理企業迎來黃金髮展期。根據Wind統計的出口數據來看,2022年至 今生物柴油及UCO維持高放量態勢,2022年1至7月生物柴油及UCO累計出口量分 別同比+35%和53%。21年1月至22年7月我國生物柴油和UCO出口均價分別增長85% 和120%,能源價格上漲、原料供給不足以及需求旺盛下預期後續價格依舊維持高位。
以廢油脂歷史低價4000元/噸(含稅)測算下,餐廚項目IRR水平可達7.2%。以典型 餐廚項目IRR模型為例,在對噸投資額、處理費、提油率等眾多指標做出假設後。在 4000元/噸歷史廢油脂均價測算下,項目IRR可達7.17%,屬於環保業內合理水平。 廢油脂價格上升顯著增厚利潤,10000元/噸(含稅)價格下IRR水平將升至23.3%。 由於成本固定,廢油脂銷售均價波動將直接影響項目盈利。根據敏感性測算,廢油 脂價格由歷史低位的4000元/噸上漲至目前10000元/噸,項目噸廢油脂利潤將由 1391元/噸提升至7034元/噸,凈利率水平由13%提升至41%,而若項目全生命周期 廢油脂售價維持在10000元/噸,則項目IRR水平將由7.2%提升至23.3%。
(二)廢油脂規範化收集是趨勢,重視餐廚項目提油率提升潛力
2010年至今,我國地溝油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相關政策頻出:基於地溝油迴流餐桌 的惡性事件頻發,2010年食品監管局出台《關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 的緊急通知》開啟地溝油整治序幕,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公安 部聯合發佈《關於依法嚴懲「地溝油」犯罪活動的通知》將整治層級進一步提高。 官方明確餐廚項目在整治地溝油亂象中的重要地位,廢油脂規範化收集是大勢所趨: 2010年發改委發佈《關於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 作的通知》,正式啟動我國餐廚項目試點建設工作。而在政策中,發改委明確餐廚項 目意義「可從源頭上治理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的非法行為……也是解決餐廚廢 棄物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性措施」。自此餐廚項目試點城市申報工作不斷推 進,截至目前已有百餘座城市認定成功,餐廚項目加碼亦在加快廢油脂規範化收集。
江蘇為例:餐廚垃圾治理規範化加速廢油脂收集,常州項目得油率可高達8.4%。江 蘇作為全國領先的垃圾焚燒及餐廚處理建設省份,2011年發佈《江蘇省餐廚廢棄物 管理辦法》,啟動餐廚項目建設高峰期:2015至2021年間全省新增餐廚項目數量31 座,截至最新餐廚項目產能規模已達5180噸/日,其中常州、蘇州、南通城市成為全 國餐廚重點試點城市。以常州項目為例,依靠「食物殘餘與廢棄油脂全流程處理」的 全國領先處理模式創新,並結合對於非法傾倒廢油脂、個體油商販等非法現象的嚴 厲打擊。截至2020年11月底,常州餐廚項目垃圾處理量達362.7噸/日、地溝油21.57 噸/日、老油8.99噸/日,得油率水平高達8.4%,遠高於行業水平。 嘉澳環保為佐證:江浙滬地區餐廚項目放量、提油率提升下,餐廚企業成為主要原 材料供應商。根據嘉澳環保2021年《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披露,依靠江浙滬地 區對於餐廚垃圾及廢油脂產業監管、整頓,當地餐廚處理企業獲油規模顯著提升。 體現在公司採購結構上,公司作為以江浙滬地區廢油脂為主要採購地的生物柴油加 工企業,公司披露「2017年公司90%以上為個人經營者提供原材料,目前有將近一 半為餐廚垃圾處理企業提供,量、價更為透明」。
提油率水平由4%提升至8%,4000元/噸UCO價格下IRR將由7.2%提升至18.0%。提 油率水平提升對於餐廚項目資產盈利能力提升同樣顯著,而我們預期參考江浙滬等 地區試點城市的餐廚廢油脂突出的治理成效,後續全國陸續啟動餐廚垃圾及廢油脂 整頓治理是大勢所趨,而餐廚項目對應的提油率水平有望持續提升,推動資產的盈 利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餐廚行業開啟投資高峰元年,「十四五」投資潛力達千億級
史上最大餐廚項目進入「採購階段」,2022年1至5月行業招標數量暴增3倍。根據財 政部PPP項目庫披露,總投資6.3億元、設計總規模1550噸/日的深圳寶安廚餘PPP項 目已進入「採購階段」,是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餐廚項目。根據環保圈統計,2022 年1至5月全國已累計釋放餐廚垃圾項目71個(相較於去年同期暴增3倍,已為去年全 年釋放總數97的73%),測算下合計處理規模約為4092噸/日,預期投資額近23億元, 伴隨着行業制度完善、試點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全國餐廚項目迎來放量高峰期。
預期2025年全國餐廚垃圾產量將達1.71億噸/年,對應產能潛力需求將達47萬噸/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全國餐飲業收入4.67萬億,較「十三五」之前2015 年3.23萬億增長11.6%,年均增長10%。扣除疫情影響,餐飲業的蓬勃發展也讓餐廚 垃圾產生量持續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0年我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已達 1.28億噸/年,並預期2025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將達1.71億噸/年,對應餐廚垃圾日 產生量達46.84萬噸/日,也就意味着「十四五」餐廚項目具備47萬噸/日的產能空間。
「十三五」末餐廚規劃產能僅為6.46萬噸/日,低滲透率下「十四五」投資潛力達千 億級。由於無官方口徑統計最新的餐廚產能,我們基於國務院發佈的五年建設規劃, 「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間分別要求建設餐廚處理產能3.02和3.44萬噸/日,投資 額109和184億元。截至「十三五」末,餐廚累計規劃建設產能已達6.46萬噸/日,但 相較於2020年35萬噸/日產生量,滲透率僅為18.5%。依照2025年餐廚垃圾滲透率達 50%測算,對應新增產能46.84*50%-6.46=16.96萬噸/日,結合60萬元/噸/日噸投資 額測算,「十四五」期間餐廚項目投資空間達1018億元。
三、餐廚龍頭併購、經營優勢突出,固廢企業厚積薄發
(一)行業競爭格局分散,餐廚龍頭與固廢企業差異化成長思路
行業競爭格局分散,餐廚龍頭及固廢企業為主要兩類玩家。從市佔率來看,根據我 們測算,主流八家上市公司餐廚運營產能市佔率僅為30%,行業競爭格局相對分散。 北清環能、光大環境、偉明環保、旺能環境和瀚藍環境在手產能規模都超3800噸/日。 其中北清環能為餐廚處理龍頭,而光大環境、偉明環保、旺能環境和瀚藍環境都是 以垃圾焚燒為主的全國固廢龍頭,餐廚業務僅是其固廢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的一部分。
餐廚龍頭(北清環能):聚焦存量優質資產併購,精細化運營優勢突出。基於目前 行業格局分散(一家民營企業經營200~400噸/日餐廚項目現象普遍)、存量項目出 售意願強(油價上漲下當前民企有較大套現訴求),公司形成了以快速「兼并收購」 省會、一線城市優質項目為主的成長模式。並且作為國內唯一以餐廚廢棄物資源化 利用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在前端廢油脂收集管控、加工端工藝優化及後端銷售 渠道上均有明顯優勢,部分資產收購後提油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固廢龍頭:垃圾焚燒為主業,以點帶面協同布局餐廚項目,聚焦「增量市場」。與 北清環能聚焦存量資產收併購相比,瀚藍環境等固廢龍頭更傾向於利用垃圾焚燒項 目「以點帶面」打造固廢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模式。依靠固廢企業在項目地耕耘多年, 能高效對接到除生活垃圾干垃圾以外的各類固廢資源的特殊優勢,是餐廚、環衛等 「焚燒+」項目承接主體的優選之一。
(二)北清環能:「存量市場」併購整合加速,打造全國廢油平台
行業正處併購、整合加速時期,先發者優勢顯著,北清環能在手產能半年翻倍。結 合餐廚項目分散的布局,很多小型餐廚項目在獨立的民營企業手中運營的背景。2019 至2021年公司餐廚處理在手總規模分別為980噸/日、980噸/日和2030噸/日,維持高 速增長。進入2022年公司進一步加大新簽、收併購力度,新增大同、銀川和武漢等 項目,合計新增產能1500噸/日。截至最新公司在手產能規模已達4330噸/日,較2021 年末2030噸/日實現翻倍。並且公司規劃2022年爭取實現6000~8000噸/日,2023年 爭取實現8000~10000噸/日,潛力依舊突出。
餐廚企業收油優勢在於全國化布局,通過併購省會、一線城市優質項目,加速鑄造 全國收油網絡。公司目前餐廚項目的服務範圍已覆蓋全國,投資建設運營了濟南、 青島、煙台、太原、湘潭、武漢、蘭州、大同、合肥等地區多個大型城市餐廚垃圾處 理及資源化項目。在授權區域範圍內,公司享有特許獨佔性經營權(包括唯一餐廚 及廢油脂收運、處置牌照)。同時,該模式也使公司獲得了原料保障、收益和經營長 期穩定的優勢加持,自產+外購廢油脂優勢顯著下,公司正加速鑄造全國收油網絡。
(三)固廢企業:「增量市場」優勢突出,「焚燒+」打開成長天花板
光大環保2022年餐廚中標規模行業領跑,固廢龍頭企業競標優勢顯著。根據環保圈 梳理,2022年1-5月,光大環境中標3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拿標數量位居中標企業 第一位,項目總預算金額超6億元(2021年同期,光大環境拿下3個項目,拿標數量 同樣位列行業第一位)。同時今年投資額最大的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亦是由光 大環境牽頭。對於此類特大級的餐廚處理項目,固廢企業依靠協同處置以及資源整 合能力,競標優勢顯著,是餐廚「增量市場」的核心玩家。
餐廚項目對於固廢龍頭盈利增厚效用愈發凸顯,瀚藍環境2021年餐廚業務收入同比 增長67%。以瀚藍環境為例,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運餐廚產能1180噸/日、在建及籌 建產能1889噸/日,而垃圾焚燒業務體量規模已達3.42萬噸/日。但受益於產能放量、 廢油脂價格顯著提升,公司餐廚業務2021年實現餐廚垃圾業務收入1.28億元(同比 +67%),高於垃圾焚燒的37%同比增速,業績彈性更加突出。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系統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