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我們需要有醫學科學家來戰勝瘟疫,同樣也需要戲劇藝術家去解剖人性,醫治人們的精神疾病。我想在《奧賽羅》首演之日,與你在劇場相約。「
7月9日晚,由陳薪伊藝術中心、杭州演藝集團共同出品的全女班明星話劇《奧賽羅》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正式首演。導演陳薪伊在這一天,親手寫了一封信,向一位特殊的普通觀眾發出了邀請。
導演陳薪伊
這是自去年4月陳薪伊藝術中心落戶人民大舞台後出品的第二部經典創排作品。也是莎士比亞的這部經典名劇在國內舞台上第一個全女性的版本。演員不僅跨性別,還大多跨界。扮演奧塞羅的是東方衛視主持人何卿,上海越劇院的知名老生演員吳群主演了劇中的伊阿古一角。而女主角苔絲德蒙娜由另一位東方衛視主持萬蒂妮扮演。此外,主持人鄭琳、娛樂博主格桑、資深戲劇演員張銘益、主持人朱奕靜、知名現代舞藝術家江帆、芭蕾舞演員侯穎亞也都參與了演出。
當晚,答案揭曉。張文宏醫生出現在了劇場,他就是導演陳薪伊特別請來的觀眾。演出前,82歲的陳薪伊邀請張文宏上台,並肩站在了一起。
陳薪伊導演現場讀給張文宏的信
面對張文宏,陳薪伊笑說:「我不認識他,但我卻每天都關注他。尤其看見他曾經的一個演講,他當時說,藝術家們提出要把劇場搬到戶外,是對我們抗疫成果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我特別激動,也特別希望能邀請他到劇場來,和我們共同度過首演。為此我特地寫了一封信,請他來看戲。」
張文宏說,「事實上我每天都非常繁忙,剛才還在醫院裏工作。但今晚來到劇場,是因為收到了陳老師的一封信,這封信讓我非常感動。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問我,中國的疫情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我們的文化是否就因為疫情要中斷。而我也一直在想莎士比亞的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
他說,自己今天是作為一個普通市民來「享受」抗疫成果的。「事實上,中國對於疫情的階段性勝利是確定的,我們對疫情的控制程度是允許我們開展新常態生活的,大家觀劇時候戴口罩保持社交劇離。大家可以在新常態下把生活繼續下去。我今天來不是作為一個防疫專家,而是陳老師這封信深深打動我,我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要來劇場觀賞一個戲劇,一方面是被老藝術家對文化的追求和尊重感動,另一方面,我也要來享受一下抗疫的成果。」
在現場,陳薪伊和老友關棟天一起現場讀了這封給張文宏醫生的信:
「莎士比亞生於黑死病爆發之年——1564年,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死於此病。此後的一生中他也多次經歷瘟疫,1592年倫敦黑死病蔓延,政府關閉了所有劇院,這次關閉持續了一年,就在劇場開放後的1594年2月,莎士比亞完成了他首部出版的作品《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好景不長,1603年英國再次爆發疫情,劇場無限期關閉,可莎士比亞始終沒有放下他的筆,並在疫後迎來了他個人命運的轉機,寫出了《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名劇,疫情幾乎伴隨着莎士比亞52年的人生。
我們需要有醫學科學家來戰勝瘟疫,同樣也需要戲劇藝術家去解剖人性,醫治人們的精神疾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傷害着人的精神,像病毒一樣,那就是《奧賽羅》的伊阿古。我相信有我們的醫學科學家,就不會讓我們關閉劇場。我相信在《奧賽羅》首演之日,與你在劇場相約。「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我想到伊阿古就像是病毒圍繞在我們周圍,我們看不到它,但一旦喪失體抗力,就會侵害我們身體,讓我們生病,甚至致命。伊阿古讓我們的精神失去抗體,而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就是增加人們精神體抵抗力的營養,教人預防伊阿古的疫苗, 觀眾看到的是莎士比亞手持手術刀解剖的人性,在他的指引下去追求清明的理智和巨大激情相結合的完美人性。
雖然我們是兩個領域,但我們都有同樣的責任。」
於是,被一封信和「同樣責任」打動的張文宏,當晚如約出現了劇場里。
全女班《奧賽羅》定妝照
陳薪伊的第六版《奧賽羅》,全女班演員是更好的「接受美學」
陳薪伊信中提到的「手術刀般解剖人性的《奧賽羅》,是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作品,歷經四百年仍然常演不衰。故事講述了奧賽羅被善於搬弄是非的手下伊阿古欺騙,誤以為自己的妻子苔絲狄蒙娜出軌,於是他憤怒之下掐死了妻子,並在真相大白之後悔恨不已,最終自刎的故事。
陳薪伊對莎士比亞的感情及創作更是貫串了她的整個藝術生涯。而《奧賽羅》對她而言也有頗不尋常的「情結」。1986年,陳薪伊導演的《奧賽羅》在中國第一屆莎士比亞戲劇節奪冠,斬獲話劇金獅獎,成為當時現象級演出,陳薪伊也由此「一劇成名」。而此次全女班《奧賽羅》已經是陳薪伊導演生涯里的第六個版本。
對於選擇「全女班」這樣獨特大膽的演出形式,陳薪伊說,這個想法始於自己五六年前去英國的一次講學,當時參觀了一所專門培訓莎劇演員的學校,「走進室的時候,我一看,所有的女孩子都比我高出半頭,而且還有好幾個黑人女孩,都好高好壯,聲音也特別漂亮。我當時就被震到了,覺得排一個女版的《奧賽羅》會很好看。」
五六年間,經歷一次中途夭折的劇組籌建,在陳薪伊工作室成立後,女版《奧賽羅》重新排上了創作日程。「男主角」奧賽羅的人選也算是「從天而降「。因為之前和女主角萬蒂妮合作過話劇,陳薪伊希望她能幫着找一個高一點個頭的女主持,來演劇中的審判者」蒙泰羅」。於是,身高170、英氣颯颯的新聞女主播何卿被請到了陳薪伊家中聊天。沒想到最後,交到何卿手中的劇本,卻成為了男主角奧賽羅的台詞。
何卿的奧賽羅,吳群的伊阿古(右)
在陳薪伊看來,全女性演員的奧賽羅會有獨特的美學。「因為我是唯美主義,可能人生觀是自由主義,戲劇觀是唯美主義,戲劇理想就是要把最美的東西像宗教一樣傳授給觀眾。比如我們中國的京劇就是唯美主義藝術,美是最高原則。奧賽羅這個劇,男性演的會比可能會比現在女性演得好,但是戲劇還是一個接受美學,接受美學來講,我覺得這個更有魅力。」
至今執導了6個版本的《奧賽羅》,陳薪伊說,因為這部劇「平民」,「他不像《麥克白》、《哈姆雷特》,《李爾王》這些,都是屬於帝王層面的,這個戲很平民,每一個家庭每一對夫妻,每一對戀人都可能遇到這樣的不幸。」
在這個版本里,陳薪伊還嘗試加入了一些喜劇的因素。「雖然這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是1986年我的劇首演那天,我自己在看的時候,就突然覺得這裏面有很多喜劇因素,甚至對奧賽羅來講是諷刺性的喜劇。」
陳薪伊表示,她的陳薪伊藝術中心今後每年都會排演一部莎士比亞戲劇,最大的初衷就是希望藉此培養演員隊伍,並且鍛煉整個創作團隊。
女主持們跨界跨性別挑戰莎劇,關棟天手把手教表演
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對任何一個話劇演員而言都算得上挑戰。而這一次,劇組的演員們大多都是非專業的「跨界」者,女主持、娛樂博主,時尚雜誌主播,等等。於是,「挑戰」呈指數級倍增。
何卿的奧賽羅,萬蒂妮的苔絲德蒙娜(右)
扮演奧賽羅的女主持何卿自己都坦言:「之前陳奶奶找我,說要我參加這個戲演出,我自己都一直覺得不靠譜,直到我進了排練廳,第一天結束,我才覺得好像這事兒是來真的了,都覺得是像做一場夢一樣。」
第一次演話劇的何卿嘗試了一個女性版的奧賽羅,這個難度指數可想而知。她坦言自己很緊張,但也非常過癮,「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這麼多成名成家的大演員最後都要回到舞台上」。
對於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就要塑造一個特別男性化的男性角色,何卿笑說:「我不少朋友經常說我身上有一股英爽之氣,但我自己其實一點都不這麼覺得。然後直到陳奶奶找我演個角色,我才開始反思我自己,原來真的那麼沒有女人味?雖然在表演專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們會詮釋出自己的理解。」
吳群的伊阿古,鄭琳的凱西奧(右)
越劇女老生吳群在劇中扮演如同「病毒「般的反派角色伊阿古,她也可能是劇組最富有舞台經驗的演員。
此外,劇中另外兩位女主持跨界演員萬蒂妮和鄭琳都曾經在《霓虹燈下的哨兵》和陳薪伊合作過。而娛樂博主格桑也是第一次登台演話劇。
鄭琳飾凱西奧,格桑飾艾米利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陳薪伊藝術中心推出針對戲劇愛好者的「演員俱樂部」,劇中因此有首批報名者參與了表演,包括身高183cm的時尚雜誌主編楊揚、外企高管周昳以及青年演員凌佩雯。
雖然所有參與者都對舞台表演充滿熱情,但「缺乏表演經驗」也是大家遇到的共同難題。在將近兩個月的排練中,演員們為了準確地塑造出男性角色的人物形體和神態,經過了反覆的用心揣摩和刻苦練習。而京劇表演藝術家、陳薪伊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關棟天也天天來到排練廳,成為了所有人的表演總指導。每天看完排練,甚至於手把手地為每個人教授表演。
關棟天說,這個戲難度很高,他們大部分人都已經做的很好,但還是有很多提升空間,他最大的工作就是把更多舞台經驗教給這些跨界的女演員們,包括怎麼掌握舞台的空間,感受並跟隨音樂的節奏,和別的演員進行交流等等。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梁佳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